APP下载

广东省翁源县新江凉桥铅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21-06-23吴海辉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1期
关键词:北西北东硅化

吴海辉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 广州 510800)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褶皱系南东缘,处于湘、赣、粤后加里东隆起与粤中海西-印支拗陷带交接部位。为大东山—贵东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北东向雪山嶂复向斜复合地段,NNE向吴川—四会断裂带东侧、大宝山多金属矿集区南侧[1]。受区域构造影响,该区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并切割北西向构造,呈现多期次复合叠加。区内多构造体系交替持续多次强烈活动,对成矿极为有利。

图1 区域地质图

1 地层

矿区位于雪山嶂复背斜北东倾伏部位,区内规模较大的褶皱为凉桥—新江向斜,轴线呈北西—南东方向延伸。核部及两翼分别由下—中泥盆统及中、上泥盆统地层构成。岩层倾角25°~58°,为一南西翼缓,北东翼陡的向斜构造[2]。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如下:中下泥盆统老虎头组(D1-2l)主要分布于工作区西部,呈北西走向,岩性为绢云母砂质页岩,灰绿—紫红色,局部夹石英砂岩及石英岩。中泥盆统棋梓桥组(D2qa-b)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中西部和东北角小片区域,呈北西向条带状分布,棋梓桥组下段(D2qa)主要为泥质~泥炭质灰岩,偶夹灰绿色钙质、砂质页岩,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55°~58°,为矿区内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上段(D2qb)为浅灰绿色千枚状绢云母泥质页岩、钙质页岩夹粉砂岩、灰岩等,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37°~45°。上泥盆统天子岭组(D3t)分布于工作区中部、中东部大部分区域,大体呈北西向分布,倾向北东30°~50°,倾角25°~55°,整合于棋梓桥组之上,该层上部为灰~深灰色隐晶质灰岩,含泥炭质条带状灰岩夹薄层状泥质灰岩;下部为灰白~深灰色微晶灰岩,含泥质。该层为区内铅锌矿床的主要赋矿地层。上泥盆统帽子峰组(D3m)分布于工作区外围南部区域。第四系冲积层(Q4)杂色巨砾、卵石、砾石、粉砂及粘土层等。

2 构造

矿区位于雪山嶂复背斜北东倾伏部位。由于不同方向构造作用和各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使本区形成一个复杂的构造系统。勘查区主体构造格架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次之。

(1)褶皱。矿区规模较大的褶皱为凉桥—新江向斜,矿区位于该向斜北西扬起端,轴线呈北西—南东方向延伸,区内延伸达4km。核部至两翼地层分别由下石炭统及中、上泥盆统地层构成。

(2)断裂。区内层间滑动及断裂构造较发育。按其产状主要可分为北东、北西及近南北向3组,区内主体断裂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断裂极为发育,近南北向次之。断裂构造主要分布在勘查区中部。北西向断裂为区内早期形成的断裂,为后期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所切割,形成几米至数十米不等的错距。北东向构造为区内铅锌矿的主要控矿和赋矿构造,北西向构造为铋矿和镜铁矿赋矿构造。区内主要断裂分述如下:北西向发育的水浸洞(F1、F2)断裂(附图2):F1断裂带位于矿区中西部,沿矽卡岩带分布,宽5m~10m,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60°~80°。属张扭性断裂,区内延长约700m,沿断裂的泥质灰岩由于受热液作用,形成以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钙铁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为主的蚀变带,在地表形成以褐铁矿化为主的黑土带。带内见镜铁矿体(V5)、铋矿体(V1、V2)及化探铅、铜综合异常分布。该断裂为区内黄泥坑区段矽卡岩型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在距离矿区南部500m左右沿断裂见磁铁矿体分布;F2断裂主要分布在勘查区南部外围,其北部走向为北北东向,中部受北东向断裂F11、F17、F18的切割,地层断距100m~200m,断裂在此处呈向西突出的弧形,走向变为北西,断裂弧形转弯处有矽卡岩蚀变带及铅锌矿体赋存。

近南北向断裂(F3、F9、F12等):该组断裂走向345°~355°,带宽3.50m~8.00m,倾向北东,倾角45°~55°,沿断裂未见明显的矿化蚀变。

北东向断裂:该组断裂发育密集(主要有F7、F8、F15等),具张扭性质,断裂切割早期北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错距从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沿着后期的北东向断裂方向发育有数条硅化、碳酸盐岩化的含铜铅锌矿化蚀变带。为区内老虎头区段铅锌矿的主要控矿构造。根据前人工作资料:北东向F15断裂倾向南东,形成泥盆统天子岭组和石炭统孟公坳组的直接接触,推测其为一正断层,由于勘查区内植被十分发育及上覆土层覆盖,前期的调查工作在区内没有发现其构造形迹,但在矿区东部的西南角发现该推测断裂附近区域存在矽卡岩蚀变带且水系测量发现有铜铅锌综合异常的存在,值得进一步重视。

3 岩浆岩

矿区未见较大规模岩浆岩分布,仅局部见基性的辉绿岩、石英闪长岩呈脉状侵入,规模不大,宽10m左右,延长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脉体往往充填于断层交接处,经后期热液活动大部分强烈蚀变,改变了原有的矿物成分,除保存有少量的长石以外,铁镁矿物大部分为绿泥石交代,部分为假像角闪石交代,但部分辉绿结构保存。根据以上情况推断,岩脉多沿小断裂及层间滑动带侵入,故规模不大,其生成时间应在成矿以前,后经热液上升而强烈蚀变。

4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区内出露的接触变质岩有:绿帘石矽卡岩、硅化绿帘石化矽卡岩、硅化白云岩化蚀变岩及少量大理岩。绿帘石矽卡岩和硅化绿帘石化矽卡岩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中西部,绿帘石矽卡岩整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呈灰绿色或浅墨绿色,不等粒结构、交代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透辉石、绿帘石组成,其次为硅灰石、电气石、阳起石、绿泥石、石英等组成。见镜铁矿化及少量黄铁矿化,岩石局部裂隙发育,被粉红色方解石细脉充填。硅化绿帘石化蚀变岩整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呈灰绿色或浅墨绿色,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透辉石、石英、绿帘石组成,其次为硅灰石、电气石、阳起石、绿泥石等。硅化较强、局部见镜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白云岩化蚀变岩分布在工作区中东部的老虎头地段,共分布3条硅化白云岩化蚀变岩带,长300m~500m,宽1m~50m,3条硅化白云岩化蚀变岩近平行分布,产状为135°~150°、50°~62°。由硅化白云岩化灰岩组成,岩石呈灰白色,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白云石、方解石、少量石英等组成,与构造带接触部位的岩石较破碎,硅化稍强,蚀变岩石见星点状黄铁矿化,浸染状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图2、图3)。

图2 硅化白云岩化蚀变岩

图3 大理岩中的铅锌矿化

5 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

区内金属矿与热液蚀变及层间破碎带关系密切,严格受层间破碎带、构造蚀变带或与岩层产状一致的矽卡岩控制。

铅锌矿体的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铅锌矿体的赋矿层位为上泥盆统天子岭组(D3t),该层的下部为灰白-深灰色微粒灰岩;上部为灰-深灰色隐晶质灰岩、含泥炭质条带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铅锌矿化主要赋存在该套地层内的层间破碎带及硅化白云岩化蚀变带内,与白云岩化、大理岩化、硅化关系密切,矿化呈细脉状,局部呈浸染状,根据切割关系可判断,浸染状矿化早于细脉状、脉状、团块状矿化,属于早期成矿,据取样分析,浸染状铅锌矿化未达工业矿化,细脉状、脉状、团块状的矿化达工业矿化,形成工业矿体。

6 结论

大宝山多金属矿区南部新江凉桥矿集区已发现十八窑、老虎头、石围子等8个铅锌矿点分布于NNW向的新江-凉桥向斜内(图3)。地层岩石普遍具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角岩化等蚀变。结合区域及矿区的物、化探资料分析,区内矿化主要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预测新江凉桥铅多金属矿的成矿深度较大,找矿过程中应注意利用物、化探方法对深部热液活动的探索,特别是岩浆岩与地层接触部位矽卡岩化及其他蚀变强烈的蚀变带的揭露。综合分析本区深部具有较好的铅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北西北东硅化
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算法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我早有准备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