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场 现场 还是现场!
——《陈立群的最后一次家访:即使拄着拐杖也要来关心台江的教育》采访侧记

2021-06-23杨川源

传媒评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台江校长家庭

文_杨川源

于身边瞬息变幻的场景中,及时发现和捕捉触动人心的新闻现场,是电视新闻传播中的硬核表达要素。“好现场”总是求之不得,而一旦来了,就是一场硬仗。怎么找?怎么抓?怎么拎?是大考。直到2020年,我与团队跟踪记录到了陈立群卸任贵州台江民族中学支教校长前的“最后一次家访”,才真切感受到了,怎样的新闻现场,才能突破时空的局限,瞬间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怎样的新闻现场,才能有足够的时代价值,掀起人们心底的波澜与感动。“最后一次家访”就像一束穿云之光,传递出中国脱贫攻坚、教育兴邦的坚定信念,也照亮了我们一直探寻的新闻现场价值求索之路。

在现场里找“路”

通往那些能发光的新闻现场的路在哪儿?持之以恒地发现和积累,是唯一的路径。在这条消息的背后,就是一场持续了3年多的“长跑”。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方主战场。2016年8月,60岁的杭州学军中学老校长陈立群决定义务支教台江民族中学3年。然而要改变这所全县垫底、升学率几乎为零的中学,谈何容易?初次见面并不愉快,老陈对新闻媒体很抵触,反复说:不要宣传,不要像拍电影,浪费时间。蹲点无从下手。而当我第一次站在他身后,听到他每周一次激荡人心的国旗下的演讲,看到他和全校期待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们1:3000的对望,忽然读懂了他的成见里是可贵的耿直和务实。这也给我指明一条“不打扰、不介入”的跟拍记录之路。也正因如此,我们见证了他改造学校食堂、宿舍,建立全寄宿、师生同堂考试、叫停初中优秀教师遴选升高中制等多项在当地具有颠覆性的教育改革举措。

“理性”的积累是报道走向“人性”发现的基础。渐渐地我们走进了他真实的情绪和生活:面对停水、停电推迟9天开学的尴尬,他一气之下也想过就此回杭;面对教师的频频流失,他心塞焦虑,坚持登门赢得反转,高兴得像个孩子,热泪盈眶;翻山越岭的家访中,看到孩子背后家庭的艰辛,他总是会郁闷好久;背包里藏着的急救药,是他最大的隐私……我们从积累事实,到积累理解,积累情感,渐渐地陈立群打开了心门,肯把最痛、最难向我倾诉,并连续送了两本他自己的书,扉页写着“首席记者川源雅正”。几个字,一个称呼,是他对我这样记录新闻现场方法的认可,成为报道打开局面的关键拐点。我们用实事求是的记录之路,改变了被采访对象对电视传播的成见,找到了走进人物内心之路。这条路越走,就越能深刻地体会到脱贫攻坚最大的难点是改变“人”和人的“思想”。

路对了,就要坚定地走下去。2017年9月,在第33个教师节前夕,我们在《浙江新闻联播》连续推出了陈立群《只为心愿》系列人物报道,社会反响强烈。省委书记发出倡议:向陈立群同志学习!随后他被评为“浙江骄傲”人物,“感动中国”人物和全国“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报道并未就此止步,3年里,跨越浙江、贵州两省,我们始终与陈立群,与台江的孩子们同在,记录他们的转变,分享他们的喜悦。我开始意识到,手头几百个小时的素材已不是一次简单的影像“积累”,开启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能量储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台江民族中学实现了本科率从10%到79%的逆袭,3年,2200多名苗寨的孩子走出大山实现了大学梦。那个暑假里,陈立群在电话里跟我说,他要继续带着老师们翻山越岭,把录取通知书送进苗寨,所到之处,锣鼓震天。“我就是要把动静闹得大一点,让这里的苗族同胞看到、听到,让他们从内心明白教育的意义,考出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他任性起来的样子,光彩照人!

8月,随着杭州支教新校长的到位,已3次推迟返杭的陈立群即将告别台江。这个“老典型”的“新动态”,却很少有人为之兴奋,而我只有一个念头:这才是回望与展望的重要节点。我必须在现场!那天我以这辈子最快的短跑速度,跳下堵在路上的出租车,在动车开前半分钟,冲进了当天赶去凯里的最后一班车。晚上10点多我们4人小分队搬着大包小包的设备,坐上了台江民中来接站的一辆考卷运送车。在黑夜颠簸的路上,几年蹲点的情景历历在目。人们更多看到的是“逆袭”的成绩,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条教育扶贫之路的坎坷崎岖。坐在这辆考卷运送车上,忽然发现此情此景如此贴切,这场跨越3年的关注,对我来讲又何尝不是一次“赶考”?

在现场里炼“价值”

新闻现场在价值提炼中升华。要“热闹”更要有“灵魂”,“价值”需要关键现场来呈现。

蹲点记者深入贵州台江展下村教育帮扶家庭

2020年的台江民中,平静中透着自信。“爱与责任是人类道德的基点”这句陈立群的教育理念,镌刻在学校最醒目的墙上;毕业班孩子种下的“志向林”已经郁郁葱葱;曾有很多空缺的教师照片墙变得满满当当……知道我们要来,老陈特意去剪了头发。办公室已经收拾停当,行李也已经打包。铃声响起,他拎起小板凳带着新任浙江支教校长,按部就班去推门听课,这个习惯他坚持了4年。学校里师生都知道他要走,却不敢问是哪一天,心里是万般的伤感与不舍。

临走的前一天,老陈特意叮嘱我们继续封锁消息,默默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那天的最后一站,他赶到距离县城一个半小时山路的展下村,这次村里破天荒地考出了9名大学生。几年来,他常来家访,每个学生家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一下车,苗寨的歌声响起,老乡们像过节一样都来了,十几位身着盛装的苗族大姐,摆出了牛角酒,以苗族最隆重的方式迎接亲人陈立群。在村公示栏的大红榜前,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大家争相和老校长合影留念。

然而,跌宕起伏的情节还在后头。由于村子海拔1800多米,经常停电,活动刚刚开始,现场的两根充气柱突然倾斜下来,话筒瞬间没了声音,倾盆大雨随之而来。房檐下挤满了躲雨的老乡,现场混乱,计划全部被打乱,无处躲雨的我们全身湿透。我一边顾着核心采访,一边记挂着抓取氛围记录,分身乏术、心急如焚。半个多小时后雨停了,老乡们自发地迅速聚拢回会场,然而就当陈立群讲话到一半时,雨又下了起来。一起躲雨的老乡对我说:姑娘,这是天在留陈校长!——说实话,当时我的心已经凉了大半截儿,拼命挤到最前排,傻愣愣地任由雨水淋到脸上、身上,随时做好采访准备。面对前途未卜的拍摄,团队3个小伙子,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他们用借来的伞和塑料布,保护着摄像机,自己却淋在大雨里,始终跟在陈立群身边。为了不耽误陈校长的行程,展下村的孩子们坚持冒雨给陈立群戴上大红花。正当陈校长转身要走时,孩子们忽然大声喊起:陈爸爸,不要走!——陈立群被这突如其来的挽留镇住了,眼泪混着雨水,刷地就下来了,他大声回应:“我是台江民中的终身名誉校长,以后我拄着拐杖也要来关注台江教育!”——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这突如其来的真情一幕,被协同作战、目标一致的我们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也正是有了这个关键核心现场,“最后一次家访”才顿时有了“别而不别”的真挚深意。

那天回县城的路上,团队中没人去整理粘在身上的湿衣服,大家都沉浸在竭尽全力拼抢后的畅快和释然里。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能捕捉和传递这样充满张力与正能量的一幕,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大确幸”。我们用主流传播跑赢了无处安放的情感诉求、内容刚需。

在现场里作“答”

新闻现场是映射时代诉求的前沿。电视消息聚焦的是一个现场,要打开的却是通往传播价值的大门。“钥匙”在哪儿?关键人物、关键情节是完成关键提炼的关键载体。

邰子涵是下展村考上大学的9个孩子之一。那天,她像女儿见到爸爸一样,腼腆地跟在陈立群身后。很少有人知道她曾因家里没钱,3年里两次辍学,又两次被陈立群拉回课堂。她有一个愿望:考上大学,要带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奶奶去看看大海。陈校长的一句话一直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打工只是度过了眼前,输了未来。”也正是这个朴素的理念改变了她和家人对教育的看法,对生活方向的规划。4年来,陈立群一直瞄准“家庭”这个教育扶贫的关键要素,坚持翻山越岭深入大山苗寨,跟家长见面,了解家庭情况,及时发现、制止辍学苗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家长知道校长很重视他们的孩子,只要努力就会有改变的希望。在对180多个苗族家庭的走访中,老陈自己拿出30多万元,资助挣扎在辍学边缘的200多个孩子重返课堂。面对2020年800多名本科升学的学生名单,我问老陈,你对这个成绩单满意吗?他毫不犹豫地说:“满意,孩子和老师都尽力了就是胜利。也有人问我,如果用一部分本科学生的升学份额去换一批北大、清华的,你换不换?我不换!我要做的就是要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让更多的家庭能看到希望和改变。”这番话是陈立群心底的执拗。也正是从那一刻,我看到了台江民中逆袭中清醒的底色与未来。“以教育改变家庭,以家庭改变社会”,这将是更多后发地区教育扶贫“破题”的一把利器。

在那天的现场,更让我欣喜的是,展下村200多名村民和乡贤,自发成立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在人群中,我发现老乡们不是在议论谁家造了房子,赚了票子,而是议论:谁家孩子来年也要考大学。从改变一个孩子,到一个家庭,进而到一个区域,陈立群“校长支教”,用事实证明了,教育是“拔穷根”决胜脱贫攻坚的根本,贵州山区群众的思想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在采访中,一位高三学生这样描述勇敢:勇敢就是不管深陷多大的困境,都永不放弃!这是陈立群在台江孩子们心里种下的种子。而作为记录这场转变的电视新闻记者,在这场追寻新闻现场价值的“长跑”中,我找到了“沉住气,扎下根”的业务方向,趟出了一条“找到核心现场、抓住现场核心”的路子。现在,这场“脱贫不返贫”、“教育拔穷根”的改变正在无数陈立群的推动下继续着,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最过硬的能力、最真切的声音,扎到基层、持之以恒,发现和传播那些扣人心弦、振奋人心的“中国现场”。好记者,永远在现场;好现场,永远在路上。

(《陈立群的最后一次家访:即使拄着拐杖也要来关心台江的教育》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一等奖)

猜你喜欢

台江校长家庭
家庭“煮”夫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浅析魔芋种植技术
恋练有词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