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刻版画为票面图案的抗币
2021-06-23马长林上海
马长林(上海)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华中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建立抗日根据地不久即开始设立银行机构。多家银行在新四军各战略区域建立后,都面临着如何印制和发行货币的问题。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物资匮乏,很难做到像大城市那样用现代机器配套印刷钞票,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于是,盐阜、淮南、大江三家银行请来新四军中的美术工作者,用枣木、黄杨木等材料雕刻印钞版,印制了一批以木刻版画为票面图案的抗币,成为新四军根据地这三家银行纸币的特色。
一 木刻印钞版的诞生
1942 年4 月,苏北地区抗日根据地的盐阜银行在阜宁县宣告成立。银行成立后的当务之急是要发行钞票,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制作铜质或锌质钞版的条件。行长骆耕漠便委托徐里程到盐阜报社找到善于木刻的沈柔坚,请他帮助解决印钞版问题。沈柔坚尝试用黄杨木刻了壹角、贰角正背面8 块钞版的初稿,骆耕漠从中选了4 块,其中两块是横版壹角券,背面的图案是驴群(图1),另外两块是竖版贰角券,正面图案是牛拉车,用这4 块木刻版印制发行了第一批盐阜银行币,这也是新四军根据地银行采用木刻钞版印制的最早的抗币。沈柔坚刚开始时把1942 年中“9”字刻反了,银行的同志反而认为这样有利于防伪。此后,沈柔坚还按照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的意见,以“田野”版画的图案刻了盐阜银行币本票样版,即1942 年发行的盐阜币一百元、二百元本票印钞版。
骆耕漠后来又找到盐阜区政治部宣传处的青年艺术家、雕刻家芦芒(鲁莽),秘密为盐阜银行刻钞版。芦芒刻的印钞版图案,有以工、农、兵、学、商群体像为主题的(图2),也有以新四军抗日烈士纪念塔为背景的(图3),而“牛耕”图案尤其受到群众欢迎,被称为“小牛票子”(图4、5)[1]。
图2
图3
图4
1942 年2 月,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淮南银行成立,首批印刷淮南币的铜版是通过商人关系从敌占区上海制作运回根据地的,颇费了一番周折[2]。为了使抗币能迅速占领根据地市场,需要各种不同面值的货币同时发行,票版的制作迫在眉睫。但首批铜版的获取渠道,成本高且周期较长,同时风险很大,不利于保密,于是决定使用木刻制版来替代。党组织从文化界抗日救国联合会调来了木刻艺术家米纳,设计并刻制了第一副拾元票面的印版正反两块。后经米纳推荐,又调来了当时在新四军政工部下属抗敌报社的吕风沙,二人一同负责设计雕刻木制票版的任务。刻版所用木料要求坚硬、细腻、不易变形,以枣木为好,为此,淮南行政公署专门下达通知,要各县在辖内乡镇寻访、采购枣木。
图5
图6 淮南银行伍圆币(米纳刻)
刻制印钞木版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通常是先由木匠把枣木加工成版坯,然后由雕刻者加工磨平,再将设计好的钞票图案复制到版坯上,进行精雕细刻。一副票版上机印刷时是一联四张,底纹和主图案均需正反两面,印制一种钞票就要雕刻16 块票版,通常刻制完成一套票版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多年后吕风沙在其回忆文章中写道:“刻票版的工作十分繁重,不仅白天要刻,晚上也要抓紧时间刻。在晚上就点一只煤油灯,或者点两支洋蜡烛,常常要刻到深夜。刻制票版的要求高,四块要基本一致;刻得要深,耐印,还要有暗记,防假性能好,不但要有钞票的特征,还要有木刻艺术的特点。由于物质条件差,时间也紧,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搞设计雕刻了。”[3]
为保证清晰度,木刻票版一次只能印5 万份,一副票版可经过两次修整深刻花纹,总共可印15 万份。为了使票版能经久耐印,刻制人员后来改进了刀具,加深了刻度,一副版可以印25 万份。他们使用的刻刀有的是通过商人从上海买来,也有的是新四军二师兵工厂专门制造的[4]。
在新四军第七师开辟的皖江抗日根据地,1943 年6 月,皖中金库改组为大江银行,开始筹建印钞厂,计划发行货币。在新四军七师从事美术工作的吴耘参加了大江银行钞票印版的刻制工作,他曾这样讲述当时的情景:“木刻钞票是用较硬的梨木或枣木刻的,但是版面还是经不住印刷时的磨损,越印票面线条就越粗,所以印到一定程度,就得把原版从脚踏铅印机上拿下来把线条重刻得深一点,尽量使它保持原来的模样。当时我用的木刻刀大部分是自己造的,有的是用旧钟的发条改制的,有的是用自行车轮的钢丝锉成的。”[5]
二 木刻版钞票的票面特色
这些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木刻版钞票,虽然画面不像铜版钞票那样细腻和精致,但是具有特别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三家银行发行的货币票版出自不同的雕刻者,其画面风格也是各具特色。
从笔者目前收集的样品看,淮南银行币中可确定为木刻版的有四种,一是1942 年10月发行的伍圆券(图7),正面图案是农村景色,背面是花符;二是1942 年发行的拾圆券(图8),正面图案是茅屋和树,背面是帆船;三是1943 年发行的壹圆券(图9),正面图案是士兵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奋勇抗敌,背面是花符;四是1944 年发行的伍角券(图10),正面图案主体是工农兵形象,背面是花符。除了拾圆券是单色印刷,其他三种都是双色印刷,这是其他两家银行所没有的。1943 年1 月米纳等人相继调离后,吕风沙一力承担了淮南银行票版刻制的重任。吕风沙所刻制的淮南银行币票版,画面雕刻非常细致,几乎可以同金属版的票面图纹雕刻相媲美。
图7
图8
图9
图10
盐阜银行的沈柔坚深受西方木刻版画的影响,他所雕刻的钞票画面带有非常明显的古典风格版画特征(图11)。芦芒是一位年轻的美术工作者,他的雕刻技术熟练,写实感很强,其刻制的“牛耕图”票版(图4),画面是一位农民一手扶犁梢、一手执牛鞭,吆喝着耕牛拉犁,抓紧生产,画面生动,接地气,深受根据地民众的欢迎。
图11 沈柔坚雕刻的盐阜银行贰角币拓印
三家银行中,大江银行发行的货币木刻版最多。29 个品种的大江银行币中,标注为木刻的有16 种[6]。据笔者所见,木刻版至少有19 种。大江银行的木刻版纸币,从风格来看,绝大部分应该都是吴耘所作。吴耘雕刻的票版画面,都经过了精心的思考,完全是作为抗日宣传品来设计的,具有鲜明的版画风格。例如,他设计雕刻的1944 年壹角纸币(图12),正面是一位农民挑着担子赶着背驼货物的骡子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支援前线的情景,背面是一位持抢战士和一位手持红缨枪的民兵在硝烟纷飞的战场上,以并不复杂的画面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又如1944 年伍角券(图13),正面图案是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商人并肩而行,背面有锤子、锄头、算盘、书本和步枪,象征着抗日统一战线的稳固和力量,画面简洁而生动。其他如战士冲锋、站岗、民兵埋地雷、灯塔等画面(图14-19),都以写实的方式,展示了根据地将士和民众抗战的情景。大江银行币构图自然,设计质朴,版画层次分明,具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兴版画鲜明的特点,画面虽然简单但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令人耳目一新[7]。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盐阜银行、淮南银行和大江银行发行的木刻版纸币,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发挥了抗币的作用,打击了敌伪货币,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建设,同时也作为生动形象的抗日宣传品,在流通过程中对民众起到了宣传和鼓舞作用。今天,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抗币,已成为珍贵的红色历史文物,映射着这段光荣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金融和美术工作者在革命斗争时期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以版画形式创作的货币,也是风格独特的现代艺术作品,蕴含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注释:
[1] 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江苏省盐城市钱币学会编:《盐阜银行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23-24 页。
[2] 章书范:《淮南抗日根据地货币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第46 页。
[3] 吕风沙、金月祥:《粉碎敌人经济掠夺的有力手段—抗币—淮南印钞厂的创建和发展(1942.2-1945.11.25)》,《战斗在华中敌后—新四军印刷厂印钞厂革命斗争史料选(一)》(内部资料)。
[4] 同[2],第49-50 页。
[5] 吴耘:《新四军第七师的美术活动点滴》,杨涵编:《新四军美术工作回忆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年。
[6] 周士敏、马宪玉、贾章旺:《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总表》,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年,第135-137 页。
[7] 王小龙:《版画风格的纸币—大江银行纸币赏析》,《江苏钱币》,2013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