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途径探讨
2021-06-23刘芳
刘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25)
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涉农专业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服务“三农”意识比较淡薄、对专业认同度不高、缺乏服务“三农”的行动自觉等问题,如何有效引导当代涉农专业大学生牢固树立“学农、爱农、为农”的专业思想,形成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农业职业价值观是当前农业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涉农专业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现状
(一)调查的对象
本次选择的调查对象为湖南商务职院、湖南生物机电职院、湖南机电职院、长沙民政职院这4 所院校涉农专业的学生。本次调查随机选择了1000 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100 份,回收问卷1087份,有效问卷1055 份,问卷有效率为95.9%。选择调查对象中120 名学生进行访谈,应用访谈的方式印证调查的结果,补充调查的不足。
(二)调查的方法
本研究应用舒伯(Super)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与自行设计的问卷作为调查的工具,将职业价值分为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社会地位、管理、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安全感、舒适、人际关系、变异性这13 项指标,针对每个指标提出4 个问题,将问题的答案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很不重要5 个等级,应用五星评估法来评估答案,以上5 个等级分别对应5、4、3、2、1 分。本研究应用SPSS20.0 来统计数据。
(三)调查的结果
1.高职涉农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尺度数据统计
高职涉农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尺度数据,包括人际关系、经济报酬、社会交际、成就感等参数,每一项分数都达到了12 分以上,并且每项参数的分数较为接近,这意味着在学生的认知中,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因素有很多。从数据中看,影响学生职业价值观最重要的因素为人际关系、成就感、经济报酬这三项因素;排在最后三位的影响因素为美感、社会地位、管理。从中可以看到环境因素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学生较为在乎职业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其次才是主观感受的愉悦。
2.不同年级价值尺度得分方差分析数据统计
为了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对不同年龄的价值尺度得分方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一年级的学生较为重视自我价值实现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则更在乎个人利益因素。二年级的学生则是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的过渡阶段。由此可以看到,虽然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共性,但是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是动态变化的。学生的年龄越大,他们受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表1 不同年级价值尺度得分方差分析数据统计
二、涉农专业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当前,学校会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承担着社会责任,应把为国家、为民众做贡献作为目标,把它们当作学习及工作的驱动力。然而,学生们又从社会现实中可以看到,当前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社会,同时也应以现实的态度面对社会。
(二)职业环境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涉农专业学生将要就业的环境可能是较为艰苦的。比如学生为了就业,可能要去一线生产单位就业,此时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差,生活条件艰苦,劳动报酬不高。而学生也有自己的生活需求,希望拥有良好的就业环境。由此可见,当前的职业环境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三)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农文化地位不高。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士农工商”,即认为在社会中,只有当了官员,拥有了政府部门给予的编制,才能够成为有社会地位的人。学习涉农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只能是与农业有关的职业,即学生将要成为农业中的一分子。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很深。特别是在农村,“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读大学仍然意味着“跳农门”[1]。
然而,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社会的发展会让人们的观点发生变化。在当前的社会,人们普遍认为,职业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人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就是有价值的,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同时对人们产生影响,使人们的价值观变得复杂、多元化,而社会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四)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学生在就业以前,曾经抱有较高的就业理想。学校告诉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学生积极学习,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他们就能够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高校学生发现,走上社会以后,他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所持的文凭,与本科生、研究生所持的文凭相比不占优势,于是学生慢慢便会放弃自己就业的理想,让自己去迎合社会的需求。
三、涉农专业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实施
(一)强化涉农专业高职学生专业认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信息。比如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看到中国花卉行业的发展情况,令学生了解随着城镇化发展,目前城镇对花卉行业有着极大的需求。学生若学习与之有关的专业知识,必能发挥其所长[2]。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案例信息,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走访了解这些人才的发展情况,从而了解社会的需求,找到未来学习的方向。最后,学生需要综合地评估相关岗位的情况,获得客观的信息。
(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自觉接受农业职业身份认同
部分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的需求与自己的发展,没有正确定位自己发展的目标,在选择涉农专业相关的职业时,内心感到困惑和迷茫。学校必须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的需求与自己的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学校在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市场的需求,还要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人通过强化主观能动性,获取了更多的资源,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学校需要从职业指导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校园文化熏陶这三个方面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端正职业态度[3]。
学校一方面应用翔实的、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看到涉农职业的价值及从事浓农专业的职业前景;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估,使其了解自己当前有哪些就业优势及就业不足,需要从哪些方面强化,以此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学习,能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自觉接受和认同农业职业形象和身份[4]。
(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强化专业学习体验
学校可以通过社团,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参与农业生产与服务工作,通过与农业农村接触,帮助学生培养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同时,通过活动,学生能了解社会需求和自身的特长与兴趣,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将社会的需求内化为个人需要,在为农业服务的实践中培养、树立正确的农业职业价值观、理性认知并投身现代农业[5]。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和开展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密切结合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使学生深入农业企业,在真实的场景中,真实地了解“三农”,提前感受农业职业氛围,培养农业职业兴趣,树立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