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几点思考

2021-06-22张巍韡

群文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馆设施免费

张巍韡

文化馆(站)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自2011年以来,国家文化和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央对地方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呈现出各部门多领域全方位推进的良好态势,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在开放的内容、方式、途径、办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成效显著

(一)免费开放工作的基本情况。按照国家要求,截至2019年,3326个文化馆、40747个文化站均实现了免费开放,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在内的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在“十三五”期间开展活动245.1万次,服务群众7.87亿人次,分别比2015年增长43.6%和47.3%。调研數据显示,公众到文化馆和文化站主要是因为兴趣爱好,其他则是以技能培养和休闲娱乐等为目的,低收入群体成为免费开放的主要参与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文化馆(站)参与群体的60%以上,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实践证明,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公民素质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实行免费开放,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与群众文化、教育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改变了许多文化馆(站)冷冷清清的局面,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了文化发展成果,拉近了他们与文化的距离,增强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了文化馆(站)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职能。

(二)免费开放工作的主要经验。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之举,是公共文化设施惠及于民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按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确保了免费开放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为进一步做好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了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由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协调配合推动的。十年来,中宣部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免费开放工作遇到的问题;财政部安排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文化和旅游部做好免费开放的指导,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和保障政策研究,及时协调推动各地加快实施。

二是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免费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省(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不少省(区)市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现场调研指导,了解情况,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各地宣传、财政、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制定下发了政策性文件,提出免费开放工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各项保障措施,为推进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积极改进管理机制,推动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各文化馆(站)认真研究制定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健全开放服务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媒体宣传,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涌现出一大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服务品牌。同时努力改善观众服务软硬件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设施建设,以固定设施为主、流动设施和数字设施为补充的文化馆站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有效巩固和拓展了文化馆(站)文化服务阵地。

四是着眼群众实际需求,既“送文化”又“种文化”。各文化馆(站)依托自身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一手抓“送文化”,开展菜单式服务,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资源供给,广泛组织开展文化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戏曲进乡村等活动,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流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一手抓“种文化”,积极扶持群众自办文化,举办广场舞展演活动,为基层群众打造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娱乐健身平台,兴民间艺术、育乡土人才,增强基层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循环。

五是积极探索机制创新,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免费开放是对文化馆(站)管理和运行效能的深刻考验。许多文化馆(站)积极应对免费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机制创新。譬如,在增强发展活力方面,各地结合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总分馆制建设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优质服务延伸到基层,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文化管家”,盘活文化站资源,组建理事会,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总之,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有利于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文化和旅游领域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各地文化馆(站)在免费开放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特征新趋势,推出了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通过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分众化、高水平文化需求,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二、新形势下文化馆(站)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又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没有文化大繁荣,就没有现代化强国;没有文化幸福感,就没有高品质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改革发展做出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美好愿景,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推向了新的时代高度,为文化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纳入其中,明确了文化馆(站)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出发,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各地按照中央要求,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高。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已达2513.1元,比2015年增长了45.8%。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快速增長,人们越来越多地走进公共文化设施,渴望在这里得到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欢迎,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展览个数、文艺活动次数、训练班班次逐年增长。

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从总体情况看,我国文化馆(站)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增强,与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进理念有不小的差距。一是供给主体单一,行业开放性不足,服务效率仍然偏低、发展活力不足。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站)的渠道还有待拓宽。二是供给内容和方式陈旧,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够,很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还属于僵化刻板的、单向度、灌输式的供给,部分文化馆(站)设施作用发挥还不够,服务不主动,群众去的不多。三是文化馆(站)运用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度不高,数字化文化馆大部分还处于探索之中。四是供给机制不健全,群众需求征求表达机制和对供给绩效的评估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五是基层文化队伍存在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发展渠道相对狭窄等问题,也影响了文化馆(站)创新和效能的提升。

三、关于文化馆(站)开展免费开放的几点建议

文化馆(站)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免费开放后面临的挑战,牢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进一步明确文化馆(站)的定位及相关的各项工作,作出及时恰当的调整,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和传播方式面向社会,以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精神产品奉献大众。

(一)确立设施即服务的理念。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根据自身的职能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完善文化馆(站)设施设备,精心设置服务项目,使服务项目新颖、独特、生动、丰富、益智、有趣,让人民群众渴望参与,愿意参与,乐于参与,最大限度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不断完善现有文化馆(站)的社会功能,根据地域文化特征和自身优势,创建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作用突出的文化中心,避免千馆一面,千篇一律的服务场所形象。

(二)确立产品即服务的理念。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趋势,融入百姓生活,走到群众身边,提供具有时代特点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全民艺术普及研发的示范项目和基地,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使人们在求知、求乐、求美的过程中修身立德、向上向善,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服务,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真正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确立创新即服务的理念。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坚持引导和管理并重的原则,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文化馆(站)服务,并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标准,围绕政治导向、服务内容、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加强监督,提高运营水平。同时,通过免费开放,积极争取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之间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展览、讲座、培训、征文、演讲、文艺演出以及开展流动服务,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利用,使免费开放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四)确立技术即服务的理念。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构建覆盖全国的文化馆(站)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公共文化云服务。善于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精准掌握文化馆(站)参与人群的特征和偏好,以及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情况等,深入分析和把握服务发展趋势,并积极探索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等服务模式,实现数字文化资源订单式配送、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预约、网上评价反馈等功能,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增强文化馆(站)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五)确立能力即服务的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面向文化馆(站)从业人员在总结好疫情期间线上培训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推动线上线下培训有机结合,扩大覆盖面、增加受众群体,并将推广好的培训模式和一线工作相结合,用服务实践检验培训效果,实现基础理论和业务实操两头抓。除培训之外,积极探索文化志愿者参与基层文化设施运行管理的途径和方式,将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免费开放的重要补充,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重点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和生活困难群众开展服务,缓解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不足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短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下转第70页)(上接第68页)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3.

[2]王晓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20.12.

[3]柳斌杰,雒树刚,袁曙宏.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解读[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1.

[4]李宏,魏大威.新时代文化馆创新发展[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11.

(作者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综合管理处)

猜你喜欢

文化馆设施免费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免费
免费为止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