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2021-06-22王慧慧

文理导航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堂创新小学教育信息技术

王慧慧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人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入门课程,在整个学生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的首要任务,本文就通过具体的论述来探讨信息技术课程创新的教育模式,希望能够给信息技术课堂提供一些帮助,以此来最大限度的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效率。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课堂创新

社会因为创新而不断的进步,在高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在各个领域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国家对于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新纪元之后,国家对于创新性的人才要求日益增长,在未来信息技术将会成为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理念,让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一、注重课程引入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程设置中,很多老师都会忽略课堂的引入环节,其实这一个环节非常重要,这一个步骤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节奏,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快速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设置中,老师可以将创新的理念放在一开始的引入环节,开启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体课程的质量。

比如在教学文本编辑时,这一部分的知识相对于实际操作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单看,会觉得这仅仅只是一个学习打字的课程而已,老师如果按照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来进行讲解,会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老师可以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的教育方式,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段视频,介绍汉字编辑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场景,让学生能够具体的了解其运用环境,同时还可以利用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此种学习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在汉字编辑上速度最快,这样可以利用小学生天生的好胜心,在趣味竞争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掌握文字编辑的方法,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增加实操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课程,本质上是一门应用课程,属于工具类技术知识,在掌握了这门课程之后,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他的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上,要尽可能的增加实践的环节,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加上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其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在課程设置中,应该尽量多地让学生接触到日常生活中的操作面,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能够拉近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讲解计算的章节时,老师不要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理论讲解,更要让学生实际上机进行操作,用电脑上的算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的寻找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中的连接点,尽量增加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黏性,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印象转变为实用性,而非理论考试型。

三、多利用多媒体优势,配合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在思维方式上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还不具备抽象理解能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小学生尽快进入到课程学习的状态中,才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中可以引入多媒体的技术,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表现形式,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轻松的营造出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属于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小学生也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比如在进行图片绘制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幻灯片形式来进行讲解,这样相对于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讲解,会更加的生动和形象,小学生通过图片上的内容,就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应该如何进行操作。同时老师在幻灯片中也可以融入更多的想法,对于演示的文稿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生如何用绘画软件画出圆形时,可以先在幻灯片上动画演示具体操作的过程,同时可以选出一名学生在老师的主机上进行操作,通过实时分享功能展示给所有同学看,让台下的学生一起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不足。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互相指点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一改往日老师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四、多运用课堂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永远都是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才更愿意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小学信息教育课程对于目前刚刚接触到电子产品的小学生而言,其课程本身就具备着吸引力,很多小学生在开始这门课之前,就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因此,老师在进行课程教育时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切忌照本宣科,以枯燥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很容易就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中要合理的进行创新设计,利用好小学生好奇心旺盛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性的课堂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积极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文字编辑内容中,如果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会产生只要学会打字,就达到学习目的的错觉。但事实上,这篇章节要求的是,学生要掌握熟练打字以及编辑段落和字体大小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来指导学生,在文字编辑上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学生可以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掌握实际可用的技能,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于日常生活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直观的了解学习的目的,从而激发该章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文字编辑能力。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目前高速发展背景下,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老师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用创新的教育理念来重新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让小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为其奠定日后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驰.当“创客”精神遇到教育———浅析创客教育引领下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

[2]马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探析[J].读与写杂志,2020(200).

猜你喜欢

课堂创新小学教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文秘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生本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探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