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区缺水村庄特点及人畜用水解决途径研究
2021-06-22付仕科刘潇郜宁
付仕科 刘潇 郜宁
摘 要:为了了解河北张家口重点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用水情况,对张家口区域内的村庄的缺水程度进行筛查,最终确定对905个缺水村庄进行专项水文地质调查,选取93个典型村庄进行水文地质物探工作,选取8个村庄进行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分析总结造成村庄缺水的原因,将缺水村庄划分类型,给出解决途径,为今后张家口地区各类缺水村庄解决用水问题提供指导。
关键词:张家口;缺水村庄;水文地质;含水层
随着近30年降雨量的逐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工农业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逐年增加,导致河北张家口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缺水村庄。通过对张家口地区905个缺水村庄的调查,将缺水村庄形成的原因归纳为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地下水超采、矿山排水、上游截流工程建设和经济因素)等7个因素。
根据张家口地区缺水村庄情况,将工作区缺水村庄划分为水量型、水质型缺水村庄。
一、主要缺水村庄水文地质条件
(一)水量型缺水村庄
张家口水文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多形成水量型缺水村庄,多分布于基岩山区、山区与盆地边缘、山间沟谷及山前坡地等地区。
1.以岩浆岩、碎屑岩为主的基岩山区
该类型缺水村庄主要分布于:坝上地区的康保县北部,尚义县南部坝头,张北县东南,沽源县南部;坝下地区的涿怀盆地南部、东北,蔚县北部,万全区北部,宣化区东北,下花园区北部,赤城北部、崇礼区一带,尚义县坝下大部分山区。
a.坝上地区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山间沟谷较为开阔,地层岩性以古元古界、中生界的石英岩、流纹岩、凝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及新近系玄武岩等为主,富水性取决于裂隙的张开充填程度、孔隙的发育程度、含水层厚度、补给条件等,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地势径流向下游,地下水径流较快。山间沟谷、山坡处局部覆盖松散物,赋存少量地下水,富水性较差,径流快,不利于集中取水,易形成缺水村庄。
b.坝下地区为侵蚀构造高中山区、中山区、低山区,该区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沟谷发育,地层岩性以古元古界、中生界的凝灰岩、安山岩、角砾岩、流纹岩等为主,山坡、山间沟谷等地势较平缓的区域,覆盖薄层第四系松散物,沟底赋存少量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差,径流快。区域内分水岭附近,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地形坡度大,无储水空间,易形成缺水村庄。
c.万全区是以碎屑岩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白垩系泥质胶结砂砾岩、泥岩,易风化,赋存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差。在地下水补给区,沟底多覆盖薄层第四系,赋存少量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厚度小,水力坡度大,透水性好,旱季时浅层水得不到补给,下伏基岩除表层风化壳和构造裂隙之外,几乎不含水,故形成缺水村庄。
d.蔚县北部山区水量型缺水村庄主要分布于煤矿采空区,该区地层多为侏罗系凝灰岩、流纹岩等,局部小范围出露寒武系灰岩,开采深度300~400m,区域内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村庄原来取水的含水层几乎疏干,泉水、井水水量减小,甚至干涸,形成不同程度的缺水村庄。
2.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山区
该类型缺水村庄分布于坝下地区:涿鹿县西部、东南山区;怀来县南部山区;蔚县南山大部分区域,北山阳眷、白草两个乡镇;阳原县北山、南山局部区域;怀安县东部山区;宣化区南部,下花园区东部山区;赤城县西南山区。
该区域内地形起伏大,地势较高,沟谷发育,沟壑纵横,地层岩性以元古界白云岩、灰岩、页岩为主,赋存风化裂隙水、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取决于风化层厚度、裂隙发育程度、补给条件等,基岩风化程度不同、岩溶发育不均匀,相应的地下水分布不均匀,富水性存在差异;近些年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大,导致原有取水设施无法取水,形成缺水村庄。
3.以变质岩为主的山区
该类型缺水村庄主要分布于阳原县北山东部山区、怀安县大部分山区、崇礼区西部石嘴子乡、红旗营子乡一带山区、赤城县北部山区。本区地层岩性以太古界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变质花岗岩等为主,赋存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取决于裂隙發育程度、补给条件等。山坡、山间沟谷局部覆盖薄层第四系,厚度较小,赋存少量松散岩类孔隙水。局部区域发育断裂,赋存构造裂隙水。地下水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形成季节性缺水村庄。
4.松散物堆积区
该类型缺水村庄分布于侵蚀堆积黄土丘陵区、山前洪积坡地区,主要位于涿鹿县南部、怀来县西南、阳原县南山山前盆地、蔚县盆地北部、壶流河北岸、宣化区西南山前。
该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冲沟发育,为地下水补给区或径流区上游,水力坡度大,径流快。地层岩性以黄土状粉土为主,透水不含水,局部夹碎石、砂砾石透镜体,含水层为砂砾石,赋存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水位埋深较大,含水层较薄,富水性差,且地下水分布不均匀,易形成缺水村庄。
(二)水质型缺水村庄
a.坝上地区的水质型缺水村庄主要分布于湖淖周边区域。区内地面标高1290~1480m,为地下水排泄区,地势较低洼,地层岩性颗粒较细,以中细砂、砾石、黏土为主,地下水径流不畅,蒸发较强烈。地下水问题主要体现为含氟量超标、矿化度过高,饮用水常为高氟水、苦咸水,不能达到人畜饮用水标准,形成水质型缺水村庄。
b.坝下地区的水质型缺水村庄,主要分布于地下水含氟量超标的区域,如湖积台地区和桑干河、壶流河流域局部区域。区内地层岩性以第四系和新近系粉质黏土、黏土、砂层为主,颗粒较细,且该地层厚度较大,可达200m,无良好的含水介质,富水性差,越靠近湖心位置颗粒越细,富水性越差,地下水流动性差,受原始地层中氟的污染,形成高氟水。
二、缺水村庄饮用水解决途径
经过调查后选择了90个缺水村庄进行了视电阻率测深和激电测深等物探工作,针对不同水文地质条件查明其含水层厚度、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第四系底板、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及地下水水位埋深等情况,并给出饮用水解决途径。
(一)钻探成井找水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物探查明村庄周围具有一定的成井条件,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靶区,给出成井设计。基岩地区选择有利储水地形,地下水相对汇集区,构造裂隙或岩溶裂隙发育区,第四系厚度及含水层厚度较大区进行井位的设计。
崇礼区清三营乡张家窑村水量型缺水村庄,位于以岩浆岩为主的基岩山区,靠近分水岭,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小,岩性以粉土夹碎石为主,第四系下部为凝灰岩,岩体较为完整,节理裂隙发育较差,富水性较差。该村一眼位于山坡上深60m深的机井,利用2英寸潜水泵抽取3min后无水。经调查,村东沟谷内一级阶地上第四系松散层厚度较厚,含水层岩性以砂卵砾石为主,富水性较好,建议取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层内风化裂隙水。经过水文地质物探调查可知第四系厚度在40m左右,下部为凝灰岩,建议成井深度为100m,预计涌水量在10~15m3/h之间。最后,在靶区施工了一眼水文地质钻孔—崇旱1,钻进深度为62m,第四系厚度为38.7m,含水层厚度为19.57m,含水层岩性为砂卵砾石,38.7m以下为凝灰岩,静水位埋深为18.03m,涌水量为15m3/h。该井解决了张家窑村的日常饮水问题。
(二)截潜流工程引水
在地下水补给区的山区沟中,第四系厚度很小,下伏基岩不含水的条件,不利于成井的情况,可以考虑截潜流工程解决村庄饮用问题。
(三)集中供水
在无成井、截潜流等取水条件或周围地下水全部不达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集中供水,选取小型水源地,向缺水村庄集中供水。如阳原县要家庄乡区域地下水氟含量超标,只能在西沟堰村打集中开采井,为27个水质型缺水村庄供水。
(四)水质净化
在区域性地下水水质不达标,且村庄距离较远,不适合集中供水的情况下,可考虑为每村安装一套水质净化设备,如康保县湖淖周围,没有合适的小型水源地供水,村庄较分散,如安装除氟罐净化后水质能达到饮用标准。
参考文献:
田级生.河北省山区旱庄形成的地质条件与解决饮水途径的探讨[J].中国地质,1990(03):17-19.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