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朗诵歌词在合唱排练中的积极作用

2021-06-22董颖洁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表现力合唱团排练

董颖洁

合唱是一门由多人共同完成的多声部声乐艺术。想要呈现一首好的合唱作品,合唱队员的声音、节奏、情绪都要达到高度统一,这就需要指挥与合唱队员做很多方面的努力。无论是指挥的案头分析,还是合唱队员的声音训练,声部之间的配合与平衡,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磨合。而一份合唱谱,除了乐曲,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那就是歌词。随着我国合唱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在国内的合唱水平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每个合唱指挥在对合唱队员进行排练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步骤,有的会先训练音准,有的会先训练音色,有的会先训练节奏,有的会先训练多声部听觉,而本文想就“朗诵歌词”这一个小步骤来简要谈谈其对整个合唱排练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朗诵歌词能帮助合唱队员快速理解歌曲的内容

一首成熟的合唱作品从纸上的曲谱转化成听众耳朵里美妙的音乐,需要指挥与合唱队员不断的排练打磨,才能在最后展示时达到高度的统一。虽然我国部分高水平的合唱团已经走上了很多世界高水平的合唱舞台,但由于人口众多,音乐教育资源与水平参差不齐,还没有达到整体普遍性的提高。因此,对大部分合唱团体,尤其是很多非专业的合唱团体来说,在排练过程中还是缺乏一定的默契程度和训练基础的。因此,要想让每个队员在拿到一首合唱作品时能快速理解作品的内容,除了关注音乐的各大元素,歌词是最直观的诠释和辅助。所以指挥在做案头分析时,光自己理解了歌曲内容和意义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参与演唱的合唱队员都要理解歌曲,而朗诵歌词对合唱队员来说就是一项很好的训练方法。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朗诵还包含了咬字发音、音量的控制与情绪的起伏,所以每个合唱队员都应该认真朗诵作品的歌词。虽然一百个读者就可能产生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我们可以采用个人朗诵、分声部朗诵、合唱队集体朗诵相结合的方式多读几遍,指挥再结合所做的案头分析给予相应的提示,合唱队员就能快速明白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传递的思想,并且在反复朗诵歌词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情绪的统一,这样在演唱作品时才能更快地和指挥产生共鸣,理解歌曲作者和指挥二度创作的意图。

二、朗诵歌词能帮助合唱队员在表达作品时更准确

(一)朗诵歌词能避免不当的断句

合唱作品是多声部的声乐作品,其音乐表现力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织体来呈现。而往往音乐旋律所呈现的乐句不一定是按小节的规整性来划分,这就可能导致句子中的文字在音乐中排列得不那么整齐,从而让演唱者有可能会在不恰当的地方断句或换气。但是在情感表达上音乐与文字是有共性的,比如一句歌词在遇到长音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断句,什么地方应该连过去,什么地方换气,这一个乐句中哪个字是重音,哪个字需要弱一点,朗诵一下歌词就能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提示和借鉴。例如《我和我的祖国》第一句:

图1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句

很多人因为这一句中的第一个“我”字占了两个音符,在演唱过程中也会刻意地去强调两个音,从而导致“我”这个字唱的非常生硬,有的甚至唱得断开了,失去了美感。而如果我们在演唱之前先将歌词读一下,就不会出现将“我”字生硬的强调两下的状况。再看上面音符的提示,我们看到“5”和“6”的音上有连音记号,因此我们知道在唱的过程中,虽然一个字占了两个音符,但它是需要连唱的,不能随意断开。还有的合唱队员因为气息没有运用好,在唱到句尾的“祖国”一词时,气息不够用了,就会在“祖”和“国”中间换一口气。而“祖国”是一个完整的词,我们在说话时如果将这样的词强行断句分开会很奇怪,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语言习惯,很显然演唱时在一个词的两个字中间换气是不合理的,所以“祖国”这个词的中间一定不可以有气口,必须连着唱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果少了朗诵歌词这个环节,那么合唱队员在演唱作品时可能就会出现表达不准确,或者很难理解指挥的处理意图等情况,而如果多加练习,这样的不当断句就有可能避免。

(二)朗诵歌词能培养恰当的语感

合唱作品既然有歌词的呈现,那么我们也需要参照语言艺术的规律和特点,那就是语感。恰当的语感会让听众在聆听时感觉更舒服一些,比如流畅完整的表述就会比断断续续的表述更容易让听众接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拿捏到位的表述会让听众很快捕捉到重点,也能很快产生情感共鸣。还是以《我和我的祖国》第一句为例,我们通过朗诵的语感,就能知道这一个句子中的主语是第一个“我”和“祖国”,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可将这两个词作为逻辑重音来参考。那么我们在演唱时就要注意,不需要每一个字都唱得那么用力,而是将两个逻辑重音的词强调出来,其他的字力度轻一些带过即可。结合乐谱来看,这一句的逻辑重音正好也符合6/8拍“强、弱、弱,次强、弱、弱”的强弱规律。所以,在朗诵完歌词后我们就能更加明确在演唱时所要注意的语气强弱变化等表达方式了。在语气上,我们朗诵这一句歌词时,可以先尝试几种不同的方案,可以慷慨激昂、铿锵有力,也可以抒情缓慢、绵长悠扬。只有多试几次,你才能体会出哪一种语气更合适。当然,我们现在常听到的也是被大众所接受的语气是抒情连贯的表达,这样更能表现出我们对祖国的深情。因此,我们的合唱队员在唱之前如果每个人都先朗诵一下,找到符合这句歌词的恰当的语感,并且将这种语感统一带入到演唱中去。这样,我们就能在合唱中听到动人的情感,尤其是在合唱中不同声部分别出现同样的歌词时,每个声部的队员都能通过恰当的语感唱出情感的起伏。

三、朗诵歌词能有助于提高合唱作品的表现力

一首完整的合唱作品在其音准、节奏演唱准确,发声统一的基础上,如果还想要提高表现力,那么在把握作品的风格、各声部织体间的交替平衡,还有声音的长短强弱等方面就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了。以把握作品风格来说,在国内我们大多会先分为外国作品和中国作品。因许多历史原因,过去成熟的中国合唱作品不多,而且作曲家也会在乐谱中给出很多提示,指挥往往根据谱面上的提示对歌曲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等加以分析,就能做出比较好的案头。随着近年来中国合唱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同风格的中国合唱作品也开始层出不穷,竞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除经典的合唱作品,由民歌改编或地方特色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以其鲜明的语言特色也吸引了很多专家和听众的关注。通常这样的合唱作品在完成音乐各大要素的基础上,语言处理得恰当会让整个作品更有亮点,更具感染力。

例如享誉中外的中国江苏民歌《茉莉花》,早已在很多世界合唱舞台上亮相。按照我们常规的合唱训练要求,只要音准、节奏准确,咬字清晰,以美声的发声方法统一音色,强弱处理得当,就可以呈现一首不错的合唱作品。但是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尝试着学习用江苏方言来朗诵一下歌词,就会发现用方言表述和普通话表述出来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方言的表达会更加绵软,吴侬软语的腔调别有一番韵味。当我们用江苏方言朗诵熟悉以后,就可以试着将这样的语系发音运用到合唱里面,我们可以发现江南的方言不像普通话那样字正腔圆,因此在以这样的语系进行发声练习时也不一定需要用所谓的美声唱法。只要整个合唱队员的发声方法是统一的、演唱这一首作品的音色是统一的,是优美的,且符合这首民族小调式的气质和特点的,江南的风韵与画面感立刻就出来了,这其中学会用方言读歌词就发挥了很积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如疫情期间在网络流传的一首武汉原创歌曲《汉阳门花园》现在也被改编成合唱,由北京金帆音乐厅深空少年合唱团首唱将这首作品呈现给了观众,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勾起了许多在外地的武汉人的思乡之情。除了歌曲本身朗朗上口的特点,加上合唱团精彩的演唱,能让武汉籍人民产生共鸣的莫过于那一口纯正的汉腔汉调,将那份乡音乡情烘托得更为浓烈。这些来自北京的合唱队员能唱出这么纯正的武汉腔,在排练过程中一定是在学习方言发音以及用武汉话朗诵歌词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其中武汉话除了平舌与卷舌分辨不清,还有个别字特殊的发音,如歌词中出现的“伢”,这是武汉方言特有的发音,还有“民主路”,和普通话发音有所不同(min ju lou),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不是进行了大量的朗诵歌词的练习,是无法体会这歌词里的含义的,如果合唱队员自己对所要演唱的作品都不理解,那么想要传递出这首作品的韵味与情感就更加困难了。所以整个合唱团成员能够做到整齐划一且细腻的方言演唱,一定是经过了反复的方言朗诵这一步骤。正是这种方言表达方式的加持,才让这首合唱作品有了更加出彩、更扣人心弦的表现力。

当然,合唱作品的表现力不仅仅局限在方言的点睛之笔,还有很多经典的合唱作品或传统的合唱作品,大部分都是用普通话来演唱的。而这些作品的歌词用普通话朗诵,就更容易体会出这些文字中的意境、内涵了,合唱队员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一句需要拖长音、中间要连贯不能有气口,为什么这个地方的力度要强一些、速度要快一些,为什么结尾需要渐慢渐弱、一直弱到没有……这些力度与速度的变化都是合唱作品提高表现力的具体方式,而朗诵歌词就能让合唱队员提前感知这样的起伏,在后面演唱诠释作品时懂得如何更好地增强表现力。

四、结语

合唱是一门集体的声乐艺术,完成好音乐中的几大要素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歌词除了有旋律的载体,其咬字发音所能产生的影响也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合唱排练工作的人不容忽视的。如果我们在合唱排练时能够将“朗诵歌词”这个步骤进行专门训练,那么对于合唱作品的完整呈现,以及作品的正确表达和表现力的提升是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猜你喜欢

表现力合唱团排练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青蛙合唱团
红红火火合唱团红红火火的十年
纤变墨画
鸟雀排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