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在中国传统玉器中的运用
2021-06-22周子琳
周子琳
一、象文化概述
象的出现,远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古籍中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以师逐之,至于江南”1。象在青铜时代就已经被商人驯服,并用以摧残东夷。周公驱逐象群至江南一带。可见象在商周时期并不受欢迎,但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大象与人的关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象更是被人们奉为瑞兽,它们“天性善良”却又有着笨拙的庞大身躯,温柔亲切,更是同人类一样有判断能力,可以独立思考事物,故被誉为自然界中的“知己”也是百兽中之德者。对于象的态度之转变,从古人留下的众多痕迹中都可一斑窥豹。
象造型的作品在不停变更的时代中以工艺品的方式延续,各种材料都对其进行了创造,比如木器、瓷器、铜器、玉器等,而玉器对于象的承载由其重要,这不仅是因为玉自古高贵的本质,还因其使用时间之长,便于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的变革及风格、工艺的发展。玉器中的象,大多以陈设品及把件出现,大致分为三类:单独的象造型;象与人同时出现的造型;以象为元素融入其他器物中。
二、权力之“象”
商周时,单独的象的造型已经出现,商代妇好墓中这只玉象(如图1),通体为黄绿色,采用“循石造型”的手法圆雕而成。象呈站立状,体肥硕,象鼻向上卷曲,嘴微张,象耳贴于脑袋两侧,头身几乎等大,四肢粗短,尾巴垂下。整体形态憨态可掬,全身散发着可爱的气息。象身上刻勾云纹,与同时期冷峻凌厉的常见纹饰相比,相对而言凸显了温柔的一面。
可能会有人误认为此间玉象与其谐音“吉祥”称道。但如放归至其物品主人的视角来看,在商周时人们对于象更多是征服,将其作为农业等方面为人类服役的奴隶亦或是将象饲养。再者,根据玉象的大小、形制来看,相对于商周时期常见的冰冷、凌厉的装饰纹饰,这件可爱的幼象身上祥云环绕。而玉象的袖珍尺寸正好便于在手心中掌玩。综合来看,这应属于妇好将军的一件玩具,从此看出这件小玉象诠释的是英勇善战的将军背后一颗童心未泯的心。除了一直陪伴女将军之外,也与其贵为皇后的气质相符,商人用以征服体格巨大的象类作为奴隶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作为商人军事首领的妇好拥有庞大的奴隶群,而在群体之中这种象征权力的象更是能凸显其地位的必需品。所以附有深刻含义的象造型再加之玉器自身独一无二的高贵属性,在商代工匠手中呆萌可爱的小玉象,也有其至尊至贵的权力与荣耀。
三、文化万“象”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先进而丰富,各国民族文化与唐文化都产生了碰撞。唐朝文化展现了人们开放、好学的性格,因此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如图2中,青玉童子骑象,男子头戴软帽,身着长袖衫,骑在象背上,右手举过头顶,手舞足蹈。象卧伏在底,俯首帖耳。
图2 玉童子骑象
时代在更变,但人们对事物的探索永远没有尽头,域外之物深深吸引着统治者,邻近之国以象进献,同时期东南亚进献的动物还有鹦鹉、狮子、豹子等。这些动物由专人细心照看于宫廷兽苑中,以好食供应着。在宫廷中每到重要日子,如重大庆典、节日,便提前一段时间开始筹备,并引进西域的各种新奇杂技、幻觉、舞蹈一一上演。百戏中不可缺少的动物表演节目由此随着音乐展开,或拜或舞。
此类的造型在同时期的金银器中出现较多,而发现的玉器目前仅有这件。根据唐时手工业水平来看,象类玉器虽少但精,具有高超的雕刻水准。唐时外来文化的输入,体现在各地的民俗风情当中,也表现在不同土地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上,将外来造型与中国器物结合的例子,在瓷器、陶器上也有出现。因此与玉器的结合也是十分具有新意,玉童子骑象(图2),此类造型的玉器数量稀少,可以看出文化之间的融合在唐代被支持并且重视着。文化的丰富,在这个兴盛的王朝中随处显现,人们主张精神的追求并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外来的文化都在玉象上以不同形式出现,据古籍记载,六牙象是象中之宝,因此玉象题材在历史文化中也得以展现。
四、生活气“象”
宋元明清时,象的题材更加兴盛,在诸多动物造型当中更是常见。特别是到了清代,玉雕的制作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工艺特点也比以前更加精湛,选用的玉料也是质量上乘。所以清代的玉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清代玉器行业的突出成就。此时象的题材与人们关系密切。
玉象表现了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许。
其一,体现在“象”与“祥”谐音,顾名思义,象也象征着祥和、安详,故有“吉祥如意”和“出将入相”之意。“象”又与“相”同音,那么又有拜相封侯的意思,元代《东篱赏菊》第一折中:“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钩,拜相封侯。”2任命为宰相,从此显赫功名,功勋彪炳,爵位崇高。
其二,陆游在春晚村居诗中写道:“太平有象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3寓意了四海升平的清平世界。这类象图像多为象稳驼宝瓶。如“瓶”和“象”加在一起为“平安之象”,因此“太平有象”有平安之意。同时,象背后的艺术语言述说着不同时代社会的安定与美好,如唐代时,人与象共舞的场景常出现在各类的器物上。时至明清,童子与象的题材也广泛出现,“洗象”谐音为“喜象”,暗示着冬去时迎接初春时节、万象更新的新气象。
总之,“大象无形”让我们从时代变换的“气象万千”中领悟到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所特有的景象和气派,从玉象发展演变的背后,我们理解到的是人们变化莫测的精神面貌和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它们是权力的侧面表现,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展现,也是生活中人们美好的期许。大象以其体型的庞大,成为社会力量的象征,进而发展成为国家权力的指代。其字体的图像含义放置于地图上来看,“豫”这一板块正处于中心的核心地段,中原大地五谷丰熟、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多为皇家之地,其孕育发展了悠远的文化。它也对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也可以看出,象在古时地位之重,其在中国历史中的源远流长可不仅是谐音“吉祥”而为后世称颂。
注释
1(战国)吕不韦著:《吕氏春秋》卷第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第167页。
2(清)王季烈辑:《孤本元明杂剧》,上海涵芬楼印本,陶渊明东篱赏菊一卷,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第61页。
3(宋)陆游著:《陆游诗全集》,卷一,第49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