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脉络,走进小数

2021-06-21储海云

教育界·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融会贯通

储海云

【摘要】五年级再次学习小数的相关知识,更侧重于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使学生在相对抽象的层面初步形成对小数知识的结构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依托分数走进小数,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理解小数意义、小数的读写过程中进行支撑。基于熟悉的知识结论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想,从而不断获得各种新的认识。

【关键词】分析与教学;启示与思考;融会贯通

苏教版将小数知识的内容分两段安排:三年级侧重结合简单生活情境教学一位小数的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五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相对抽象的层面初步形成对小数知识的结构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而笔者今天要探讨的是五年级“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弄清“教什么”“怎么教”“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内在联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才更有利于我们教学活动的进行。仔细研读教材,“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首先在“长度背景”中引导学生依次用“米”作单位的分数表示几分米、几厘米和几毫米,同时由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类推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进而基于上述认识对小数的意义进行初步的归纳。

我将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希望能够给教师们的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帮助。首先请学生拿出直尺(以20厘米的直尺为例),然后让学生们找到1厘米,再找到10厘米,问:“10厘米还可以怎么表示?”引出1分米(即让学生们认识到10厘米就是1分米),然后再追问:“那1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怎么表示呢?”大部分同学脱口而出:“十分之一。”我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用“十分之一”来表示: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厘米,所以用十分之一来表示。我继续追问:“如果用小数来表示呢?”这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老师,1厘米还等于0.1分米。”通过对“1厘米=十分之一分米=0.1分米”这个知识点的回忆,唤起学生对三年级小数知识学习的记忆,也为教学学生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打下一定的基础。我继续追问:2厘米、3厘米等用分米作单位怎么表示?在此过程中我并不急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而是继续用“(整数)厘米=(分数)分米=(小数)分米”这样的等式形式让学生在黑板上表示,通过数次问答、等式呈现,架起“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联系。当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分米与米之间的转化形成变式,在这种多组等式的视觉冲击下,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分母是1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在此基础上我顺势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从而学生得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该结论看似已有经验,但其实亦是新知,毕竟三年级的小数教学只是让学生对于小数有一定的初步感悟,而这里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探索和归纳,在处理之后自然为后面的两句做了扎实的铺垫,到这里顺利、充分地完成了教学的第一

环节。

第二环节我拿出米尺,组织学生寻找1厘米与1米的关系,学生回答: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就是1厘米。我继续追问:“为什么是平均分成100份呢?”学生道:“1米=100厘米。”这个追问放这里很有必要,既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也是让其他对这个知识掌握得不是那么深刻的同学进行再次认知,而这些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理清小数的意义以及为分母做好铺垫。但是以他们以往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他们还说不出百分之一,这时我继续追问:“表示100份中的1份我们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呀?”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就是一百分之一。当然这并不是我在第二环节要重点解决的内容,第二环节的重点在于突破十分位不为0的两位小数以及读写。3厘米、5厘米学生都会表示,于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组织学生一格一格地往下数,从0.09数往0.10时,学生发生了分歧,有的认为应该是“零点十”,有的认为应该读作“零点一零”,这时我借助整数中9后面是10,确定小数“0.10”,但小数和整数的读法不一样,从而揭示这里正确读法应该是读作“零点一零”,并在此契机之下教学生两位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强调小数点右边有两位的是两位小数。挑米尺上的例子追问,并且选择适当的等式例子进行板书,追问“你发现了什么”“某某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这样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归纳“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便水到渠成。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避开0.10这个特殊的分数,也沒有强调末尾的0可以省略,这是为了对后面学习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铺垫,并且我认为末尾这个0放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位小数的组成及意义。

第三环节我抛出了长度单位中的1毫米,提问:“那1毫米改写成米作单位又可以怎么表示呢?”我直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举手回答,有了以上两个环节并且都顺利地达到了教学效果后,这里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出了千分之一,并且能够用小数0.001来表示。继续往下数,举例板书,前面两个环节铺垫扎实,这里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我的重点放在解决中间有零的三位小数的读写、归纳方法,并且将0.203和0.23两个小数进行比较,指出小数点右边有三位是三位小数,归纳“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强调小数的位数以及中间0的重要性。最后回顾小结,追问三个问题:“什么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从左往右看,你有什么发现?四位小数呢?”整个新授环节到这里正式结束。

二、教学启示与思考

思考一:1厘米的选择

我在备课时也曾构想过要不要从1毫米开始,这样的话可以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用分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用米作单位三位小数,看似很简单,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其实不然。从学生熟悉的厘米入手更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先让学生根据厘米和分米的关系,改成用“分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有效唤醒学生对“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已有认识;再要求学生依据厘米和米、毫米和米的关系,试着改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并由此类推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入教学,进而由此联想到更多位数小数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从他们的已有经验出发,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与掌握,从而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更为有效地内化,教学过程也更为流畅与顺利。

思考二:等式贯穿始终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的板书始终都是“整数—分数—小数”的形式,包括后面的练习也是如此,这是依据学生的已有认识进行合情推理,在固定的板书、相同的形式中對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将所要突破的难点蕴含其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并且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认识都可以通过长度单位的变化,以及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来呈现。如果这个内容(特别是三位小数的认识)我采用不同素材或等式,就缺少了知识之间的连续性、延续性,也不能更好地将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在我看来,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对教材的脉络清晰,做到心中有数,清楚地知道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每堂课的教学知识都要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中,清楚地知道这个内容的基础是什么,以后会再次在哪里出现。并且相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关注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他们学习本节课内容的重要基础。笔者意识到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理解小数意义、小数的读写过程中的支撑作用,着力引导学生基于熟悉的知识结论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想,从而不断获得各种新的认识,依托分数走进小数。

思考三:错误源自哪里

错例1:旧知不熟练

部分同学在完成这题时,出现分母写成10的错误,这时我追问“元和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当学生回顾“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分母应该也是100。此题出现的问题提醒我们在教授新知的同时,要注意旧知的积累与运用,毕竟记忆有一个遗忘的过程。

错例2:概念不清晰

4元7角=(   )元   答案“0.47元”“4.07元”“4.7元”

仔细分析这道题,需要把4元7角分成2部分,4的单位本来就是元不变,需要改写的是7角=0.7元,再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等于4.7元。很多同学由于思维定势,看到两个数字就是两位小数,并没有仔细分析数字的组成。通过此错例,提醒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加入变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时的一些粗浅想法,看似简单的内容,其中蕴含了很多的重点、难点和注意点。多年从事高年级教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数学知识需要教师融会贯通,吃透教材,明白编者的意图;举一反三,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将学生零散、浅薄的认识构建成系统、深刻、合理的认知,才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数学课堂。备课时多想一想,注重整体把握与分散突破相结合;教学时多看一看,注重学生表现与问题分析相结合;总结时多问一问,注重主观判断与客观调查相结合,为成为一名智慧的数学教师继续努力。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广大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融会贯通
趣味成语练习
凝心聚力 融会贯通 北京联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化繁为简 融会贯通——例谈概率知识综合问题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Effect of trapezoidal collars as a scour countermeasure around wing-wall abutments
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之融会贯通法初探
让复习课上出味道
从“融会贯通”到“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