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梯性教学:聚焦江海文化,锻造审美人格的新路径

2021-06-21高茁雯

教育界·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高茁雯

【摘要】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培植学生的审美人格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小学生而言,具备审美人格就意味着他们学会了欣赏美、热爱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将地方文化与审美人格的培养对接,能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将学校周围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融入审美人格的培养中,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阶梯性教学能针对小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状况和情感态度等,寻求教学最佳平衡点,更好地组织开展本土文化教育、审美人格教育。换言之,阶梯性教学之于本土文化、审美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而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关键词】小学美术;阶梯性教学;江海文化;审美人格

江海文化来源于积沙成洲的江苏中部地区,是一种包罗万象又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南通地区文化传统在地理空间的形象表达。将江海文化作为地方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能让学生在感知家乡特色美、多元文化美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审美人格。当然,审美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要对接他们的基础水平,要知晓他们的接受能力。一言以蔽之,需要阶梯性教学。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通道,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但是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仅仅依靠教材文本,对相关的本土文化渗透有限,不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人格等。

(一)课程资源形式单一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形式单一,教师用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还有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然后再写写生。课程涉及的面比较狭窄,更没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其实对于美术来说,它既包括课内课程资源也包括课外课程资源。就课内课程资源而言,除了那本薄薄的小学美术书之外,教师、学生等不同的经历与体验都是课程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快,一个班上有许多来自本市甚至本省以外的学生,他们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文化体验都可以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当然,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策略也是重要的课内课程资源。一直以来,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听听老师的讲授,再自己进行描摹。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样单一,以讲授为主,平均用力,不注重阶梯式教学,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更少。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和江海文化等。

(二)课程资源挖掘不够

有学校已经将江海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但只是浮于表面,对其深层的挖掘还不够。比如说南通海门余东古镇春节挂出的各种门笺花纹就是江海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也陈述了这样的文化现象,但是却没有将其作为校本课程,没有作为美术课程的一部分,融入学生的大脑。比如说,教师要讲述挂门笺是一种流传久远的古老习俗,同时展示出周围的一些具体实例来。教师还要将这样的文化现象融入各种文化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告诉学生门笺在全国各地的叫法不同,东北称为“挂钱”,陕北大汉称之为“吊帘”等。再接着教师要把如何欣赏挂门笺、如何制作挂门笺融入美术教学的具体章节中去,将地方文化与课本教材融为一体。当前的教学中,课内与课外没有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融合。

二、江海特色文化走进美术课堂的实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江苏海门靠姜临海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本土文化的教育资源,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他们的审美人格,即审美的能力与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站在素养教育的高度,要顺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贴近浸染他们十多年的生活背景,将江海文化融入美术课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元的美术活动,比如参观民居、倾听报告以及自创游戏等,让学生的审美人格在探寻与操作中得以培育。

(一)走出课堂,调查研究,分类整理

对阶梯性教学而言,就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将江海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当前的美术教学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做法,教师习惯将一些重要的认知、文化、画法等灌输给学生,以期提升他们的素养。其实美术的学习要遵循它自身的规律,要让学生一步步地理解、分析、掌握及运用知识和技巧。因此在学习江海文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多给学生体验的机会,给他们多维度了解的机会。教师将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亲眼看一看余东古镇春节挂出的各种门笺。每一种事物的出现都有它的背景,每一种事物的衰微也有它的原因。学生要调查现在春节时门上是否还挂这些门笺,会手工制作的人是否较多,同时他们还将见到的门笺花纹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一个就是学生自主感知江海文化的过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学到的认知与具体的文化呈现对接起来。

(二)将江海特色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学生就着具体的门笺进行讨论,进而形成他们对这一事物的认知。从参观的各式各样的门笺来看,学生发现门笺一般都是用红纸剪刻而成的。学生还用尺子量了又量,发现门笺一般15厘米宽、20厘米长。将江海特色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不是让教师去讲授什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让他们发现其间的美好。学生对着一幅幅门笺想到了这样一个比喻:门笺像镂空的锦旗。美术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审美人格的培养也需要想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顺便告诉学生门笺是由中心膛子、左右边框和下垂的穗子构成的。认知的渗透一定是在学生迫切需要的时候,阶梯式教学要关注的就是学生的需要。自然地,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膛子的纹饰上,发现这些花纹跟他们之前接触过的剪纸图案有相似之处。他们从这些规整的几何形、带有吉祥内容的花纹中感知着美术中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学生再继续观察会发现这些花纹的取材尽管丰富多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说,这些花纹主要就是鱼虫鸟兽、花卉果蔬等。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随着他们的认知一步步发展的。阶梯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尊重他们内心真实的需要。有学生说,门笺的花纹并不丰富多彩,就那么幾个动物,比如回头鹿、双鱼、凤凰等;要么就是动物与植物的组合,比如梅雀、莲鱼等。这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美,江海文化的融入给了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也进一步开阔了他们的视域。

(三)阶梯性教学,促进创作形式、材料的多样化

门笺就是一个艺术的宝库,就是学生可以利用的身边资源,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学生看到这些精彩的图案自然就萌生了创作的愿望。首先教师就在黑板上展示几个简单的图案,任由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展示的图案有双喜、双鱼和双木,不是很复杂的,每个学生都先学着在纸上画了起来,他们先是三个都画,然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教师没有强迫学生去画哪一个,而是让学生觉得哪个美就画哪一個,喜欢哪一个就画哪一个。明显地,这就是阶梯式教学,遵循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选择适合他们提升的路径。同样,对于审美人格的培养来说,也要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去领悟。接着教师让学生将画好的花纹剪出来,或者刻出来。这时候教师强调的是要敢于挑战自己,换言之,既要展示自己的强项,又要尝试新的艺术形式。

大多数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自理能力并不强,比如有学生不会系鞋带,不会划火柴。在美术课上教师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美术中需要动手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要学会调颜色,要学会捏橡皮泥,要学会做简单的陶艺作品等。学生在剪的过程中,一方面能锻炼创作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能让他们真实体验江海文化,最主要的是学生能在剪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有学生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剪出来的东西竟然那么好看。大多数学生在雕刻的时候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具,这些工具基本都是他们自己做的。美术教学就是要不断地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要让他们有不断拓展的机会。在学生刻好之后,教师还可以让他们选择不同的材料再试试。借助江海文化,学生多样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开展活动,促进评价方式多样化,培养审美人格

江海文化具有多元性、交融性和互补性,当这样的文化与美术教学相对接的时候,教师就要开展多样的活动,进行多样的评价,唯如此才能共融共生。

还以余东古镇春节挂出的各种门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专业人士雕刻的场所,不光光参观他们的作品,还有他们使用过的工具。在征得别人许可的情况下,学生也体验一下如何雕刻花纹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让专业的人士来指导学生,指导他们每一个具体的动作。学生跟在专业人士后面学,不是要让每个人都能精湛地雕刻,而是要让这种文化的精髓在每个人身上生长。雕刻时的那种专注,那种精益求精就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教师还让学生在学了雕刻之后,自己尝试着雕刻出一个东西来。这是一步步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先是模仿,接着就是自己的创作。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刻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教师将学生的作品交给他们自己评判,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信。在江海文化融入的过程中,要阶梯式地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剪纸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将江海文化运用到小学美术教育中,在阶梯式教学中开发出时代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人格。

【参考文献】

[1]杜燕兵.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设计中的价值生成——以南通江海文化为例[J].美与时代(上) ,2017(06).

[2]靳馥宇.农村乡土传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探寻[J].文学教育(下),2020(11).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