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下坝灯会,探索幼儿乡土课程灯笼设计制作

2021-06-21杨丽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3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杨丽琴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教育,是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关注与热爱的有效实践。与此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及: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然而,如何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引用乡土课程教学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下坝灯会;灯笼设计和制作;幼儿教育;传统特色文化

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各有文化特色,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滋养了一代代优秀的华夏儿女。其中,五华“下坝灯会”是客家文化的杰出代表,经过五百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然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每年的正月十五,五华下坝村都要举行盛大的“下坝灯会”活动,是为了纪念下坝村民周瑄公为求解决自然灾害对当地民众的影响,传授村民用绿竹制作彩灯、花灯出售筹集资金,带领当地村民克服重重困难开建了一条引水工程从而解决了当地连年自然灾害的困境,后名为“周仙坝”的传统特色文化的庆典活动。在庆典活动中,村民会用竹子编织的鲤鱼灯、龙虾灯、鹅灯、仙鹤灯、十二生肖灯等各种精致花灯,有的会摇头摆尾,有的展翅欲飞,栩栩如生,极具观赏和艺术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到,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也要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五华“下坝灯会”文化为基础,将灯笼设计和制作融入到幼儿园的节日活动中来,拓展为乡土课程,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不仅让幼儿在每年一度的灯会活动中感受其传统特色文化氛围,在增强文化自信中培养其爱国爱乡的情怀,并将本土传统特色文化发扬光大,更通过灯笼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培养审美,开创思维、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合理利用资源等。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尝试以“下坝灯会”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从更深的层次去探索灯笼设计和制作的活动后面所蕴藏的深厚人文主义精神。

一、“下坝灯会”灯笼设计和制作培养幼儿自主动手能力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幼儿动手能力非常关键,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手部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经常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独立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不但能促进其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还有助于其良好性格和自信心的养成。开展关于“下坝灯会”的乡土课程,指导幼儿自己亲手来设计和制作灯笼。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即便幼儿现阶段的动手能力有限,通过教师适时地引导,让幼儿自主来完成这样一个主题的手工活动,既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内容,又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动手参与一个作品的乐趣。最终,既锻炼了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又促进脑力、自信心等全面发展。

二、“下坝灯会”灯笼设计和制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纲要》还指出: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下坝灯会”中的灯笼是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灯笼吸引着幼儿,也考验着幼儿设计和制作能力。一个适时的教育主题——废旧物利用,也将这种传统活动作用于当代幼儿,通过活动延伸出更为深层的教育意义。利用废旧物的材料来制作“下坝灯会”活动的灯笼,可以是装快递的纸箱、可以是喝完的饮料瓶子、可以是用过的利是包、信封,等等,不仅教幼儿如何变废为宝,更是培养了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当从小就开始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也将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知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勤俭节约又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中之重。勤俭节约字面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从古至今,勤俭节约始终是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优良美德。为秉承这一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作为启蒙阶段的幼儿教育,更应响应这种理念,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来,从幼儿生活、学习的日常点点滴滴做起,逐步养成其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下坝灯会”灯笼设计和制作培养幼儿审美及开创思维

审美能力也称艺术鉴赏力,是指人们认识美、鉴别美及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审美能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与欣赏中形成并获得发展,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感受美、理解美、进一步激发创作的兴趣。“下坝灯会”灯笼设计和制作实质上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与欣赏,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灯笼的构造、设计灯笼的颜色、学习使用各种图案及不同物料,然后通过简单的工具对制作物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具有一定空间感、可视感以及触摸感的多种工艺形象的一种艺术教育活动。它更是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发挥丰富的审美想象力与审美创造力的综合表现活动。从而使得学生能天马行空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图案,或者与家长、或者与教师、同学,一起完成灯笼的制作。灯笼是点缀于节日活动中的艺术品,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式。每一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制作属于自己的迎灯会灯笼,或是古朴典雅、或是形状怪异、或是浓妆淡抹、或是小巧可爱、或是流光溢彩,等等。人类认知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思维的发生源自幼儿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是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智慧化。幼儿教育实践需要不断地探索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促进幼儿的成长。设计与制作灯笼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审美力、创造力等的发展,对幼儿的思维创新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下坝灯会”灯笼设计和制作培养幼儿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须从幼儿启蒙教育抓起。然而,对于幼儿而言,祖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样结合幼儿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的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当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和研究的的方向。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可以结合优秀传统特色文化活动来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就如“下坝灯会”活动的乡土课程中,指导幼儿动手来完成灯笼设计和制作,既是开设了丰富有趣的实验课程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又是在活动实验中让幼儿认识“下坝灯会”这一特色传统节日的由来,学习历史人物周瑄公的美好品质,最终透过教师的教育了解这些传统特色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民族主義精神,促使幼儿从小了解历史,了解祖国的文化,在了解与学习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怀。

五、结语

我们常说“寓教于乐”,其实,寓教于日常生活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且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将“下坝灯会”这样的优秀传统特色文化活动融入到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利用这一有趣的乡土课程的内容以及正向积极影响,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良好行为习惯、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也培养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怀。利用传统特色文化来开展教学课程,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崭新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挑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适时适当进行创新,为培养具有强烈爱国情操的国家未来主人翁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殷玲芳.运用侨乡文化资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情感的研究[J].科学咨询,2020.

[2]李云梅.在“下坝迎灯”活动中开展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J]. 新课程(综合版)2019(4).

[3]毛光梅.运用幼儿园环境创设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实践研究[J].神州(上旬刊),2020:190.

[4]许卫红.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与幼儿发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的研究报告[OL].https://wenku.baidu.com/view/0a496db91a37f111f1855b20.html.

责任编辑  彭晋委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