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

2021-06-21欧慧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3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法治

欧慧芳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是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却出现“吃不饱”的现象,社会上也出现不少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的群体。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接班人,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极为重要。

社会责任感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个人的优秀品质。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的内涵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关注课程,挖掘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自身、他人、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逐步培养稳定的做人做事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教育。小学生因年纪较小,其思想观念与成人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在遇到一些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及辨别能力,所以,小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

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塑造学生的责任心,使其成为有社会担当的人。这对其后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分组讨论了解公民身份的由来,让学生知道多重身份:在家是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商场是顾客。在不同的场合,我们的身份都会发生变化,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在社会上,我们有共同的身份就是公民。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了解公民享有基本权利,提高自己的权利意识,但不能滥用权利,不得损坏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公民要履行基本义务,通过辩论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从而产生责任担当意识,知道自己是公民就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就应该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二、创设情境,激发社会担当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较多专业术语,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加上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营造课堂的趣味性,将知识融于具体情境中。我校正在进行情趣课堂教学改革,《道德与法治》课上,笔者非常注重情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各种新知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可视性较强的图片或视频,给予学生的视觉及听觉较大的冲击力;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通过演一演、闯关、游戏等各种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学生快乐学习,能够直观有趣地了解并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依法维权有途径》时,通过观看小学生为大人指路,到后来发现上当受骗如何实施自救的视频情节,引发学生思考该怎么自救,并引导学生判断不满18岁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保护法》如何维权以及维权有哪些途径。此外,还可通过创设角色扮演,再回顾课前的视频。这样层层深入,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产生灵感,让学生讨论自救的正确方法,从而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掌握知识。课后作业,让学生留意观察生活,如,发现不法商家可告诉大人,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对不法行为进行制裁。在活动中不断渗透公民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回归生活,体验社会责任

《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就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其源于生活,最终回馈生活、服务生活。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生活化学习兴趣更浓郁。作为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将实际生活有效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这不仅能够让学生能感同身受,还能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如,在道法课上经常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孝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这既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负责;在学校,要做个好学生。怎样才算是好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汇报、总结,从而不断引导學生改变不良行为,养成雅言雅行的文雅学生。这是对学校负责。例如,在教学《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时,课前印发学习单,让学生调查身边环境污染的情况及带来危害,课中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汇总(空气污染、水污染、过渡开发等),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地球人共同的责任的意识。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分组讨论,然后制定班级环保公约(不伤害树木,垃圾要分类,不吃野生动物等),最后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并向身边的人宣传。从而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环境保护中自觉践行社会责任。

四、实践参与,发展社会责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来自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得益于从社会实践中将责任意识外化,通过社会实践检验自身的责任意识,通过社会参与提升自己的责任担当。在学习生活中,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会主动捡起自己不小心掉下的纸屑;答应别人的事,能努力做到。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作为社会的一员,还要对国家、对社会负责。所以,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会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在道法课上,笔者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劳动基地,到社区、公园、花木场、西江边、实践基地等地方进行劳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引导他们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总之,想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首先,教师要了解课程特点,转变观念,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回归学生生活,将生活充分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及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

责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法治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责任感等2则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