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解码学困生
2021-06-21周惠芳
周惠芳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地处区中心镇,管理严谨、教学成绩突出、办学独具特色,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城区小学。由于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等影响,有一些学困生也不可避免。面对学困生,教师必须要有“三心”:细心、耐心、恒心,认真分析学困原因,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从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形成行之有效的“立体”对策。
二、学困生的“立体”特点
对学困生特点的研究是本着深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的宗旨。经观察和总结,学困生的特点是“立体”又鲜明。
(一)不良习惯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好动、贪玩,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自制力,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课内外总是动来动去,玩橡皮、玩“跳大海”,甚至玩弹弓。他们有限的学习行为,完全来自于教师的强迫作用,教师执行严格的规则,他们短期内会表现得很好。但是,一旦他们离开了教师,离开了学校,就会沉迷游戏,或是长时间守在电视机旁。
(二)逆返心理
学生的逆返心理是令教师最头疼的一件事。此类学生很少会地听教师的教育,家长的劝导也没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上课分心、不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其学习进度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业上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厌学的心理随之而来。
(三)家庭问题
一些在校学生的家庭环境较为理想,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在家庭中极具向心力。这些学生的家长年轻、学历好、职位高,把心思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一旦学生犯错被教师批评,部分学生家长不积极与教师沟通了解,只听孩子一面之词,当着孩子的面对教师进行负面的评价。要知道,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极具影响力,家长认为教师不好,学生又怎么会喜欢这个教师,怎么愿意跟这个教师学习呢?
三、学困解码的“立体”性对策
针对学困生的共性和个性,教師在转化工作中应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与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一)德育入手,心理攻关
教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首先,从德育入手,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班队会以及其它活动,帮助他们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使他们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目标。其次,从心理教育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包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加大他们对学习的内驱力。
(二)树立师德,提高素质
学习困难,虽然表现在学生,但解码在于教师。我们应尽力完善自己,即使他们犯了错,也不必去斥责他们,或对他们抱有成见。相反地,更应该树立师德,把自己的爱心无声无色地表露出来,使其消除对立情绪,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教师的教育才不再持拒绝态度,从而减轻以至取消对教师正当教学工作的批判意识,学习上由乏力变努力,脱离学习困难。
(三)投资感情,增强爱心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对优秀生要爱,对学困生更要爱。教师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光,对学困生而言,无异于滋润心田的甘露,显得无比珍贵。“你真行”“你写的字真漂亮”“你这本书真好看,在哪里买的?老师也想买一本。”“肚子疼了?让老师揉揉”“今天谁来接你放学?来,老师帮你收拾书包” ……作为一个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这些平凡的短语,它们里面包含着不可估计的力量。多作一点感情投资,多奉献一点爱心,最终会有回报的。
(四)矫正陋习,跟踪落实
有着不良习惯的学困生,他们有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常常不能落实改变,或者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对他们除了以德育浇灌,还要对其进行矫正训练。笔者懂得一种篮球训练上,叫“人盯人”的战术,于是把它用到了学困生身上。优等生搭配学困生,优等生要矫正学困生不良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提高他们某方面的学习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养成言行一致的行为习惯。首先,明确训练的目的、要求、奖励办法;其次,“盯人”行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及时强化,多表扬鼓励,防止双方产生摩擦;最后,有布置,有落实,还要有检查。建立跟踪档案,奖励转变较快的学困生以及帮忙的优等生。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每个学困生身上都有一个密码,能否打开,打开的范围有多大,都取决于教师们的“立体”智慧和对策。
责任编辑 汤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