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处理方式对红松苗木生长量的影响
2021-06-21刘德栋
刘德栋
(本溪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本溪 117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人工林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人们对林业树种优质种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 Zucc)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级植物,需求量逐年升高,利用合理的方式管理好红松苗木可直接影响红松营造林质量。通过对红松种子的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和播种量与苗木密度3个方面着手,形成实用性的管理技术,为红松幼龄期苗木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1-3]。
1 播种时间
在东北各地,大部分地区以春播为主,在谷雨后,气温上升到15 ℃以上,地下5 cm处温度达到8 ℃以上时,是红松最适宣的播种时期。红松种子开始发芽温度在10 ℃左右。如地面温度低于10 ℃时,播后种子发芽很慢。为了提前播种,有的地方采用地面增温剂来提高温度,争取早日播种。春季提前播种,可提早苗木木质化,増强抵抗病虫及日灼危害的能力。因此辽宁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左右播种。也有地区实行秋播。利用秋播代替种子埋藏过程,并减轻春季劳动力紧张,但出土时间较晚,而且出苗不齐。如表1,2017~2018年分别在本溪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爱阳林场和南甸林场开始春播实验,进行秋季指种育范(10月22日),次年5月末开始出土。6月19日产苗751株/m2,因出土时间较晚,苗木质量也不如春播好。
表1 不同播种时间与种子处理方式对红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2 播种方式
目前红松育苗经常采用条播和撒播2种。条播的优点是,种子发芽出土集中,通风透光,而且松土除草方便,但幼苗集中,高矮不齐。撒播的优点是,苗木营养面积大,分布均匀,生长整齐,苗木郁闭后杂草较少,床面易保持湿润,有利苗木生长,但不便于松土除草。一般在土壤易干、易湿,或容易板结,以及病害较多的圃地,为增强空气流通,需要经常松土除草时,才用条播。土壤疏松,肥力高,杂草又不太多的圃地,可以进行撒播。
从产量来看,两种播种方式也不相同。如本溪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爱阳林场2018~2019年试验结果,用同量的种子,条播的产量比撒播高。(见表2)。
表2 不同播种方式每平方米面积产量对比情况
同样播种量,撒播产量低,是因苗木出土稀疏,自然枯死率较大,而条播苗木集中,相互庇护,死亡较少。因撒播苗木营养面积大,如能加大播种量,则产量比条播高。根据苗圃的经验,在苗木生长指标相同的条件下,撒播可增加利用床土面积约为1/4。条播的播幅宽窄,对产苗量及苗木质量影响很大。宽度从5 cm增加到10 cm,宽条播种,可以提高产苗量和苗木质量(见表3)。宽幅播种优越,在于增加苗木株数,使其枝叶互相密接,形成有利幼苗生长的小气候,增强了对不良条件的抵抗能力。因此,宽幅条播比窄幅播种好。在允许增加播种量的情况下,撒播又比宽幅条播好。
表3 不同播幅宽度下条播每平方米苗木产量与其生长状况
3 播种量与苗木密度
播种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苗木的密度和产量,苗木合理的密度是以合理的播种量为基础。因此应根据红松种子每公斤粒数,可靠的发芽率,以及每平方米产苗量确定播种量。红松种子每公斤约2000粒,纯度为95%,当新的种子正常发芽率为85%。确定播种量,应该以最少量的种子获得最多的优质苗木。生产上确定播种量,经常是根据以往经验而定。
通常生产上每亩播种量为160~200 kg,产苗大约在26万株。根据各地情况,在条件好的地方,每平方米播种量可增加到0.5~0. 6 kg,每亩200~240 kg,这样按85%发芽率计算,除去自然枯损外,每平方米尚可产苗700~800株左右,每亩产苗30万株左右。
播种密度关系到苗木产量和后期发育以及最终的苗木质量。密度大,产苗量多,相对的成本低,密度稀,苗木不能形成有利的生长环境,枯死率大(见表4)。过密也会造成通风不良,养分不够,病害多,以及苗木生长细弱,造林成活低。根据林场的密度试验(见表5、6)每平方米1000株左右的密度,产量和质量都较为理想。
表4 不同播种密度下苗木产量和生育状况
表5 苗木密度与生长关系
表6 不同密度与苗木生育情况
播种密度不仅影响到当年苗的产量和质量,也影响到2年留床的产量和质量。根据对林场苗圃2年生红松苗调查的结果,说明密度稍大比密度过小的为好,(见表7)。但也不能过密,一般在中等肥土壤条件下,1年生苗木密度,每平方米700~1000株,2年生的500~700株,3年生的300~500株之间为宜。总之应根据情况确定适宜的留床密度。
表7 不同密度2年红松留床苗的生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