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气象继续教育在气象业务中的协作
——以气象移动校准培训为例

2021-06-21李晓兰范雯杰边泽强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院产学研培训班

刘 俊,李晓兰,文 刚,范雯杰,边泽强

(1.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分院,四川 成都610072;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3.国家气象计量站,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关于防汛救灾工作中指出,从党中央、国务院防汛救灾决策部署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进一步提升整体意识,全力以赴、统筹做好全国防汛救灾气象服务。要通盘考虑、综合研判南北方天气气候趋势与防汛需求,上下联动、左右联合,提升决策气象服务质量。为了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中国气象局党组、观测司、气象探测中心等做了大量工作。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及各分院为了适应业务发展,谋划承办了与气象业务相适应的多期培训班。为了响应号召,提升整体联动水平,本文以四川分院举办的两期气象移动校准维修培训班为例,提出气象业务“产学研用管”协同发展机制[1],希望能促进气象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1 气象继续教育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气象部门跟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对气象教育培训主要是与其他部门合作,承办并完成培训任务,气象继续教育对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把握还不够。

1.1 单向授课的师资队伍

现以两期气象移动校准维修培训班为例。对于两期培训班的授课教师,四川分院都是海纳百川,多方寻求权威教师的帮助。既有来自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专家、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从事气象计量检定研究和教学的权威教授,又有来自四川省局和雅安市局长期从事气象计量检定工作的一线业务专家,还有来自天津气象仪器厂的气象计量检定设备售后工程师。

师资团队理论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出众,为培训教学取得显著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授课师资队伍如图1所示。但是,在气象教育培训中,四川分院主要从授课内容、授课形势、授课重难点等方面与兼职教师有效沟通,四川分院是单向请老师为培训班授课。

在培训班办班过程中,四川分院也会收到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向请来的兼职教师作书面反馈。兼职教师是此领域的专家,不反馈,教师获得基层的信息减少,不利于气象计量业务蓬勃发展。

图1 气象移动校准培训班授课教师

1.2 气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单一

在干部学院和分院的统筹安排下,培训班结束后,班主任从培训班的基本情况、培训班的特点分析、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的收获和体会、学员组织管理、教学工作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做总结汇报,如图2所示。

培训仅仅是向干部学院提交培训总结。培训班“两个带来”等交流研讨中,搜集到的很多有用问题,很少向相关管理部门、职能处室、科研机构、相关高校、仪器厂家等反馈,属于闭门造车,不利于气象移动校准业务培训的健康蓬勃发展。

1.3 气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协同度不高

气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除了培养气象人才,还应该更好更快地促进气象业务发展。气象部门跟企业、高校、研究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现有的气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完成培训任务,在培训办班过程中获得的一些有用资源,没有发挥最大价值,与其他部门协同发展的把握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①产品设计前期、中期,专职教师参与协同度不高;②产品设计后期,在新设备需要推广时,人事司或相关职能司将培训任务划拨给气象培训部门,由培训部门协调多方教师,组办培训班,专职教师目前很少参与新业务授课;③在培训办班过程中,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干部学院和分院获得相关管理部门、职能处室、科研机构、相关高校、仪器厂家等大力支持,虽然在培训班中获得一些接地气的问题和建议,但气象教育培训的专职老师较少协助其他部门。

图2 传统的单一反馈方式

2 气象继续教育在气象业务中的协作机制

气象继续教育与气象管理部门、职能处室、科研机构、相关高校、仪器厂家等有一定合作,但协同合作程度不够,本文针对气象继续教育与其他部门协同较少,提出“产学研用管”协同发展[2-3],特别提出气象继续教育除了完成培训任务,应该最大程度发挥培训中获得的资源,促进气象业务健康蓬勃发展。

2.1 构建产学研用管协作机制

产学研用管协同发展,是科研、教育培训、生产厂家、用户、管理部门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4-6]。产学研用管是一个动态的、交互的系统,需要科研机构与企业和市场间进行频繁的多维互动,不断将用户需求和产业化方向反馈到研究端,才能不断推进产学研用体系的深度融合发展[7-8]。管理层在协同机制中起到决策领导作用,决定着气象业务发展趋向。

气象继续教育培训部门,在产学研用管协作机制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①产品设计前期、中期,专职教师参与协同各部门制订功能规格需求书等。例如本文提到的气象移动校准需要用到的各种仪器,在培训办班过程中搜集到的问题,可以作为功能规格需求书、产品开发、技术方案、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参考。②产品设计后期,需要产品考核或实验,全国推广应用。人事司或相关职能司将培训任务划拨给气象培训部门,专职教师可以协助其他部门录制推广课件等。③在培训办班过程中,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干部学院和分院获得相关管理部门、职能处室、科研机构、相关高校、仪器厂家等大力支持。同时,培训部门在培训班中获得一些接地气的问题和建议,气象教育培训部门应该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和其他部门,让培训获得的资源最大价值化。

2.2 气象培训部门在协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气象培训中,通过各种研讨和交流,班主任可以实时获得学员在工作中的动态,即第一时间了解用户体验、需求及问题,气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收纳整理有用问题,主动向科研、生产厂家、用户、管理部门等反馈有用信息,做好气象业务的桥梁纽带作用。现以气象移动校准培训班“两个带来”为例。

第3期和第4期共计54名学员,就“两个带来”作了交流研讨,即带来一个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带来一个特色经验或典型案例。“两个带来”研讨会气氛浓烈,共搜集培训学员反馈的34个问题,反馈问题中涉及管理(如标准、方法没有与设备同步更新)、仪器设备(如天津雨、压、湿等新设备联网问题)、地理(如偏远地区,标准可能颠坏)、培训(如设备老旧不一、无实习手册)等,各类问题反馈百分比如图3所示。

图3 气象移动校准培训班“两个带来”反馈问题百分比

培训不是闭门造车,学员反馈的问题客观真实,良好的沟通交流将会促进气象计量业务蓬勃健康发展,若能将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用户、管理部门等,产学研用管各部门将互利共赢,共促发展。若交流研讨的问题不及时反馈到业务管理部门或干部学院相关部门,交流研讨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培训、交流研讨获得的有用信息应该及时反馈,如图4所示。

各部门获得培训第一手资料后,管理部门将制订更加符合设备发展的标准和方法,因地制宜地制订质量考核标准;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在设备预研初期,设计产品时将会考虑更加周全;气象继续教育的学习者,也是业务用户,在培训中获的知识将更多,用户体验度更好。通过反馈,培训获得资源最大价值化,气象继续教育在气象业务中的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可以促进气象业务朝气蓬勃发展。

图4 培训及研讨搜集到的有用信息应反馈机制

2.3 坚持气象继续教育的科学协作机制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气象现代化,离不开产学研用管多方的协同并进[9-10]。气象继续教育希望能为气象业务贡献自己的力量,没有科学管理,就不能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的总体效益。产学研用管联盟在整合资源、协同共赢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①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携手打通渠道、搭建平台,以气象业务为主体,务实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努力实现产学研用管联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②管理协调层(观测司、人事司等职能部门)在发展中,应建立运转流畅、高效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应引导多方力量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优势特色,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气象事业提质增效。③产学研用管联盟聚焦气象业务改革攻坚、创新驱动、气象重点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坚持政府管理层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建立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多层次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合作各部门迈上新台阶。

3 结语

气象继续教育希望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为气象业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当前,中国气象产学研用管创新体系的深度融合发展,既面临市场人才和科技等方面的诸多机遇,也面临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挑战,因此,科研、教育培训、生产厂家、用户、管理部门等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建立产学研用管体系下各类主体间运转流畅、高效的技术运用机制,同时注重加强产学研用管体系融合发展的国际互动。牢固树立协同意识,强化协同组织领导,健全协同工作体系。唯有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气象事业在新时代转型背景下的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分院产学研培训班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在重庆全面迈向智能化时代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团的兴趣分析
培训班组图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画画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