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析

2021-06-20李光伟

公关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党建实效性

李光伟

摘要: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实现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党员队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应与时俱进,真正贴近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如此才能使学生逐渐成为祖国需要的优秀的接班人。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如何提高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党建 思政工作 实效性

培养优秀的接班人,促进社会主义国家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高校这一教育主阵地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也就是高校在重视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强化党建与思政工作实效性,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党建思政活动,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政治信念,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为祖国做出贡献。所以,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高校注重强化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做好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意义

(一)确保党员队伍稳定

现代化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因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深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吸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频频上网,又因网络上传播的信息比较繁杂,可能存在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他们,致使他们滋生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在发展党员工作之中,让坚持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学生融入到党员队伍之中,不仅会阻碍到正确思想观念的传播与树立,还可能影响党员队伍的稳定性。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做好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很是必要,能够积极宣传、教育及影响当代大学生,纠正他们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相应的高校党员队伍将稳步向前发展。

(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将更加艰巨,即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个人素质、品质品德、人文精神等方面,促使他们逐渐成为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满足企业、社会及国家的人才任用需求。为了实现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优化落实党建和思政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是通过贯彻落实思政工作,辅助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另一方面是通过有效执行党建工作,使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在高校发挥作用,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意识、强化学生的能力等,促使学生全面化发展,逐渐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通过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部分高校内部问题较多,校园秩序混乱,导致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得到良好地开展,积极且有效的教授和培养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目标难以达成。这直接说明了高校校园环境不和谐,间接说明了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落实不到位。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及人才培养计划,切实有效的落实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够积极正面地影响师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融入到校园生活,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所以,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有效实施,还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二、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讲,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有效落实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现阶段部分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促进高校及校内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价值多元化对党的理论冲击较大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民使用互联网,甚至在日常生活之中已经习惯了上网,大学生就是典型的代表。又因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加之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得我国与西方国家交流日渐频繁,这极大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价值观念的碰撞,国内也引出出现多元化价值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尤其表现在高校这一主阵地上,即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落实受少数价值观念扭曲的党员及树立错误思想观念的学生所阻碍、影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动摇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发展党员过程中思政教育不够

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良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但现阶段部分高校发展党员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提高他们的品质品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某些学生受多元化价值观念影响较深,不再重视党员提干,进而比较随意的对待校内所落实的党建及思政工作;另一方面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认为教学的重心就是提高学生的成绩,相应的在日常教学中只注重专业课程教学的落实,忽略思政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強、道德品质不高,给党员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缺乏健全的学生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完善的学生监督管理体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规范和约束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与行为,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现阶段部分高校所实施的学生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或者漏洞,未能根据党建与思政工作需要而有效监管学生。相应的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落实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难以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品德等方面,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三、强化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实效性的举措

面对当前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探究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改变现状,强化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使之在高校内充分发挥作用,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一)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社会环境,影响了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此种情况下,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应当优化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使之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社会大环境,思考当下我国政治发展状况、党的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明确我国需要的人才,并以此为目标来调整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事实动态、政治形势、国家发展状况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立足于学生发展,了解当前学生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调整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转变党建工作思路

面對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者思想偏差、行为不规范的情况,应当及时作出调整,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建工作,从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的落实党建工作。为此,应当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的不足,明确党建工作者存在的问题,进而组织他们进行党建学习与培训,即学习党建相关文件,转变工作者的理解偏差,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及核心内容,为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的落实党建工作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党建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而转变党建工作思路,也就是从多角度来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品质品德、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等,促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在未来为社会和祖国做出贡献。

(三)创新党建思政活动

纠正学生错误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他们健康发展,应保证高校所落实的党建与思政工作真正贴近学生,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他们。为此,高校应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实际需求、个性特点等方面着手,全面创新党建与思政工作,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党建思政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演讲比赛、名人讲座、社区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之中理解和体会理论教育内容,进而深受影响,转变思想。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出发,创设多种现代化形式的党建思政活动,比如开通党建、思政工作的微博、公众号,实时推送相关文章或者视频,将党建和思政理论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创设各种帮扶活动,比如创办校园版的就业论坛、创设职业规划教学活动、心理疏导活动等等,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四、结束语

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还是从高校发展、亦或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讲,提高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效性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抵御多元思想观念的影响、吸收内化思想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个人素质、提高自身的品质品德等方面,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在未来为社会和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萌,姚小玲.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理论与策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7):54-56.

[2]许涛.书记谈心工作机制对促进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9(17):25-27.

[3]陈萌,姚小玲.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理论与策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54-56.

[4]张静.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40.年的主要成就、经验及启示[J].决策探索(下),2018(09):31.

[5]刘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2011-2012)[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1-25.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党建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