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历程

2021-06-20谢付录

公关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众化历程马克思主义

谢付录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内化成人民群众自觉的社会改造和生产实践的思想指南。这一过程包含运用人民群众语言贴近时代需求,成为人民群众信仰,并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所取得的胜利和成功,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息息相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历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一生孜孜不倦为全人类所追求解放的道路而思考,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在党的伟大建设中,其思想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党就失去了基色,人民群众就没有思想上的依靠,党的事业就没有成功胜利的保障。回望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传播了一百多年,中国今天的历史变化得益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世界的进程,也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在改变了中国,但同时也在丰富和发展。

一、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十世纪前半期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来说,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思潮层出不穷,互相交织。在众多思想之下,不同层次的人们对中国的前途命运的思考。而真正在中国思想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集中在部分为探索中國命运前途的知识分子身上,广大的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还很陌生。但是前期的先行者们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的领到人物是李大钊和陈独秀。1920年3月31日,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组织先进的思想者,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搜集翻译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资料和书籍,组织成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到了1920年12月,李大钊又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集合了对马克思主义有信仰的同志研究、传播社会主义思想。1920年5月南方的陈独秀在上海的组织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南陈北李”的努力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道路上展开,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21年7月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到来,中国革命翻开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快速转变了近代中华民族沉沦的进程,中国人民开始对命运和前途有了新的思考和奋斗。此后中国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大量宣传,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开始认识、了解、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迅速展开。

为了寻求中国革命的出路,毛泽东深入到农村搞调查研究,了解中国农村问题,进行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开办农民协会、创办农民讲习所,给农民讲授马克思主义,通过采用了灵活的方式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随着国民大革命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参与革命,在此过程中普遍群体受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因此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这一时期大众化传播对象由单纯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的转变。特别是经过毛泽东等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让大批群众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也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被迫转入低潮,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的进程也受到革命低谷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进入了低潮的状态。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及时调整,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根据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开创性地有机结合一起,走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由此中国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农村地区。虽然贫穷落后农村地区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但在物质供应和地理优势上给革命以及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根据地人民大众知识文化水平也影响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对此毛泽东领导下根据地劳苦大众的文化水平实际,利用图画、标语等简单的形式灵活地将马克思主义在根据地传播,赢得了根据地人们对革命的广泛支持,让中国革命的火种得以保存。当革命发展成燎原之势时,国民党反对派数次对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最终迫使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长征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韧性和革命毅力体现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和大众化宣传的过程。长征不单让中国革命的火种得到保存,还在二万五千里的道路上撒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向大众传播的有效实践。后来,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的总结上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中国人革命的宣言书,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队,是洒下马克思主义革命种子的播种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运用人民的语言解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变得浅显易懂,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人都能理解并接受的思想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成功式范。“作为在中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和践行者”,毛泽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这对从没有过执政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是一大考验。解放初期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封建思想、资本主义思想大量存在,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何集中统一人民思想变得十分必要,因此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宣传毛泽东思想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建国后各项事业亟需恢复发展,毛泽东思想在当时仍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通过宣传改造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进。结合各项社会民主改革的进行,在全国树立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学习运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范围从学校到社会,对象由学生到全体民众。经过学习广大干部和青年学生有思想上的提高,形成了从单纯的爱国主义向人民立场和工人阶级立场的转变。经过这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探索,清除了腐朽落后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改造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国觉悟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经济社会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却越来越严峻,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中国,中苏关系也出现裂缝,在此背景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由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及建设缺乏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得这一时期建设过程在崎岖中前进。党的“左”倾思想给国家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思想的偏差引起的社会事业发展的混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在曲折中发展。在一些群体学习中教条化、简单化的倾向出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这个阶段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要求,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应有的理性轨道。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978年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再次被人民群众认知,人民群眾的错误认识和思想误被扭转过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大众化主要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打破了主观主义和个人崇拜,实事求是再次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思想基石,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转折,而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走在正确航道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产生了第二次升华,邓小平理论产生。

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集体全面总结了党建设经验和新形势党的任务要求,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针对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背景下,党内一部分干部思想僵化、信念动摇,作风腐败等问题,提出了面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建设要求。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突破了传统的界限,立体化传播到人民大众之中。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在新时期党的事业指明了建设规律、执政规律和发展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入了崭新的阶段。“科学发展观”提出后掀起了全国学习的高潮,不同的学习形式在新的载体下出现,大众化形式变得方便快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再一次实现创新。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面对国内外的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理政的主张,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又一次伟大飞跃。其思想用人民的语言把新时代治国理政理论阐述通俗易懂,激发了人们学习的热情,学习成为人民自觉地行动。

综上所述,百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人民学习、研究、创新的过程。可以说,党的成立、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的成功最重要元素就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大众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轨迹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阮青.马克思主义始终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N].《.人民日报.》(.2018年05月08日.07.版)

[2]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343页.

[3]邓跃星.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J]《法制与社会》2019(7)下.241页.

[4]潘世伟.上下求索九十年[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141页.

[5]施秀莉、张士海.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经验与启示..[J]《求实》2012(3).12页.

猜你喜欢

大众化历程马克思主义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运动生涯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