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2021-06-20石烨

公关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石烨

摘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抗联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东北抗联精神,这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伟大的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和中國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距离抗战胜利已经过去75周年,但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日益彰显,尤其在新时代这一背景下,研究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能够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力量支撑和方向保证。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 形成背景 历史内涵 当代价值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黑龙江人民在具体的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四大精神,其中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联将士在最为艰难的条件下,突破重重关难险阻所创造的奇迹,他们用可歌可泣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的重要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北抗联精神虽然形成于战争年代,但是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正是这与时俱进的东北抗联精神不断鞭策着一代代中国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形成背景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东北地区工作,1923年便创建了东北地区党组织,同年10月成立了中共哈尔滨组,1927年10月下旬中共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满洲省临时省委。“九一八”事变前,日军不断挑起事端,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多次侵犯我国东北地区。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在攻陷辽宁和吉林后进一步侵犯黑龙江,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不堪忍受日军的欺压,纷纷投身抗日救亡的斗争当中。1932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从1933年至1934年,经过为期一年多的英勇抗战之后,东北抗日武装力量逐步壮大、逐渐显现新风貌,1935年末至1936年初,东北人民革命军已经先后建立起六个军,总人数达一万余人。“自1932年2月至1937年12月,东北抗日武装部队相继改编,最终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的第一军到第十一军共11个军。”东北抗日联军正式组建后,东北抗日战争也呈现一副崭新的面貌、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1937年日军发动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争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人民积极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但1938年下半年,东北抗日战争进入了极端艰苦时期,在日军的残酷镇压以及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损失惨重,大部分抗联部队辗转进入苏联境内修养整顿,只有少数人留守战场。1940年1月东北抗联领导人与苏方在伯力召开会议,确定了新形势下的斗争方针并与苏联远东军建立了相互支援与军事合作关系。同年9月中共东北党委会成立,教导旅时刻与中央保持联系,并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进行训练,这些都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抗战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才宣告结束,东北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才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以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抗战精神为支撑,挑战自身极限、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抗战。正是东北抗联将士这种抛头颅、洒热血的行为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继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东北抗联精神,并且这种精神一直在发挥作用。

二、历史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4年间用无数共产党员和抗联将士的生命换来了东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不屈不挠和敢于牺牲的精神熔铸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了崇高的精神风貌,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东北抗联精神有着深刻且丰富的理论内涵。

东北抗联精神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东北三省沦陷后,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广大人民群众纷纷投入到抗日战争当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组织义勇军抗日武装,而在东北义勇军失败后,东北人民又积极加入东北抗日联军,主动奔赴战争最前线,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斗争当中,誓死保卫家园。

东北抗联精神是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精神。日本侵略者在东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无论在何种残酷条件下,抗联将士和东北人民都始终抱着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必胜信念。即使在这一过程当中经历过曲折和坎坷,但是东北人民始终坚信抗战必将胜利,事实也正是如此,抗日战争向世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东北抗联精神是坚贞不屈、敢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即使面对凶恶残暴的日军和极端恶劣的条件,东北抗日联军依然不畏强敌、舍生赴死,比如人们熟知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等人,他们有的背井离乡、有的抛家舍业,为了国家和人民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还有千千万万不知名的抗日同胞,他们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民族的解放心甘情愿牺牲生命。

东北抗联精神是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东北抗日战争首先要战胜的是极端的自然环境,由于东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所以抗战难度极大,尤其在冬季,抗联将士经常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和敌人展开拉锯战。其次是敌众我寡的、敌强我弱的艰难处境,敌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与东北抗日联军形成了极大地反差,但即使在这样的复杂、残酷、艰难的条件下,东北抗联将士依旧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坚持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

东北抗联精神是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东北抗联将士和东北人民以巨大的牺牲支撑起了中国抗日战争东北主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朝鲜、苏联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一共同敌人时,团结一致、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国际主义精神的指导下,三国人民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为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当代价值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当代价值日益凸显。在新时代发展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保持其生机与活力的关键,与时俱进才能开拓创新,通过不断发展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提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有助于提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东北抗联将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挑战自身极限,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发展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提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强化自身党性修养,只有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培养共产党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承担的精神,才能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义重大。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依旧要心系群众、根植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确保党和人民群众一条心,进而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二)有助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却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如何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学习、发展、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能够有效避免领导干部在思想方面出现的迷惘、懈怠、腐败等问题,尤其東北抗联精神中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能予以沉重打击。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必将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直至取得成功。

(三)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东北抗联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实际情况独自开辟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在新形势下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通过不断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能够提高全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全民艰苦奋斗、英勇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定全民的意志品质,促使人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紧紧抓住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结语

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伟大的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继承、弘扬和发展东北抗联精神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又是对时代创新精神的丰富。现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历史任务变了,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继承、弘扬、发展东北抗联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新时代要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价值引领全面提升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使广大党员干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激发干事热情,从而抓住难得机遇全面振兴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6:7-26..

[2]王维康.东北抗联精神及其时代价值[D].辽宁: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6:7-15.

[3]李晓翠.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体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5):53-54.

[4]贺彦凤,严晓川,王蕊.论东北抗联精神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J].世纪桥,2019(11):50-53.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