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祖拳武功指南》阐释(一)

2021-06-20周盟渊

少林与太极 2021年2期
关键词:技击有形武术

周盟渊

一、尚武崇德

练武者,以德为先,以谦为本。

阐释:

武者,力也。术者,法也。运用力量的方法就称之武术。它有健身与技击两大功用。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乃以技击为主,作为战斗的主要工具。在枪炮等现代化武器发明之后,技击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就变成了以健身为主,技击只作防身抗暴之用,这就是现代武术的真义。练武者必须懂得武术之历史作用的演化和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武术观,即练好身体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武术之德。

“法深无底,艺高无顶”,要学好武艺就必须有谦虚好学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切忌因小成而满足。努力上进才能练就高深的技艺。“注则盈,满则溢,谦有益,骄有损”,这不仅是人生之道、也是武学之道。

蔡玉明先师的馆训是“修身修性谦为本,学法学艺一气成”,给练习者提出了正确的武学观点。示人于立身处世要居于守势,以谦虚为做人的根本。学习技艺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可以说学武之人,凡武德高尚者,不仅造诣高深,而且做人也是十分得体。

二、精、气、神

内练五脏,培气养神。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气安于内而神现于外。气沉则神明意宁。神明则能眼观四方、耳听八面而传之于心。意宁则能心中朗朗,应之万变。审势、待时、度距就此出焉。若气浮则神散意乱,应则迟滞、动则笨拙,心中无主而败势尽露。

阐释:

练武者要内外兼修,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这个意思。五祖拳乃属外家拳种,有它独特的运气法——“狮子吼”,通过气贯丹田的方法来达到真气内归。另者,摇身抖胛的功法始终贯穿在五祖拳的运功发劲的过程,这个功法的运用可使身体的内脏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也就是说直接对内脏起着一定的按摩作用。此外,它还有内功修持方法,通过“罗汉神功”的锻炼可以达到易筋通络、引气洗髓的目的。

五祖拳的训练可以起着内练五脏六腑、通经活络的作用,加强其消纳运化以生新血,由血生精,由精化气,由气化神,是故精力充沛正气内生而外邪不侵,其身健矣!

气主沉而安于内,守于丹田。神开窍于眼而现于外。气能沉则头脑清醒,神志明朗,可处乱中之静。神志明朗则眼力锐利、耳朵灵敏,可察小观微,听八方之动静;头脑清醒则能接纳耳目传入之信息,迅速做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应万变。审势、待时、度距就此出焉!若气浮则精神泛散而心中零乱,其反应必定迟滞、其行动必定笨拙,焉有不败之理!

三、心、意、形

意受于心而主形。以形藏意,用意导形,时隐时现,令人莫测。

阐释:

“神”开窍于眼,通过眼睛的观察,把信息传之于“心”(这里谈的“心”是指大脑)。经过“心”的分析、决策,从而产生了“意”。“意”再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指导着身体的各个部分进行运动。由此可知身体外形的运动是由“意”所指挥的,“意”是由“心”所产生的。所以说“意受于心而主形”。

在技击中,有时要利用外形的变化来掩盖“心”的本“意”,让对方不明我方的战术。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进攻目的。有时要把“心意”彻底地表达出来,要做到意到、眼到、步到、手到、劲到,用猛不可挡的进攻去战胜对方。这就是说在技击的过程中,内在的意图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有时深深地隐藏起来,有时要彻底地表现出来,才能使对方感到难以捉摸。这就是“形”与“意”结合变化的技巧,也是武功中一种高深的技巧。

四、刚与柔

武道不外刚、柔二法。刚在他人前、柔乘他力后;刚者先发制人、动速势猛,柔者后发制人、引化灵巧;刚可克柔、柔可克刚;全刚易折、全柔易缠,刚柔相济,操胜在手。

阐释:

刚与柔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两种不同的武术运用方法(战术)。用快速、有力、猛烈的先手进攻,一般就称之为刚法(刚在他人前而先发)。用灵活、巧妙的技法顺势吞化对方的进攻,这种方法就称之为柔法(柔乘他力后而消除)。概而说之,刚法多属攻势,柔法多属守势。刚与柔(攻与守)之间的胜负并无定势,“柔可克刚,刚可克柔。”这要依双方的功力的深浅、用法的正确与否而决定。只言“柔可克刚”或“刚可克柔”都是片面的。

善于运用攻法的,一旦看准对方的薄弱环节,或者突破对方的防守,便以闪电式的攻击、乘虚而入去制胜对方。这就是“善刚者刚其不柔”。善于运用守法的,以灵巧的方法顺势引进对方的技手、化解他的进攻,从而将对方击败。这就是“善柔者柔其不刚”。

若一味地进攻即是盲打,易被对方所趁(全刚易折)。若一味地防守,只有受挨击的份(全柔易缠)。这二者都不是好的战术。

在进攻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招出击,同时要清醒知道自己的弱点。在防守之时要时刻准备着,一旦化解了对方的来招就立即发动勇猛的进攻,这才是正确的战术,这就是“刚柔相济,操胜在手”的道理。

五、动与静

动、静、虚、实,变化无穷。静如水而无常形,动如风而不停留。以静待动,舍我从人,以动乱静,舍人从我。静而无动为之呆,动中无静为之乱。动静结合,势猛技利。

阐释:

动与静是技击运动中两种对立又统一的运动状态。在技击中动与静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不断地变换和转化的。静时要像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令人无法猜测它的变化。动时要像风一样,一刮而过、不停留下来,让人没法捉摸它。

以静待动,要使我方的动作去适应对方的变化,用“顺”字诀去引化、吞掉对方的攻击(舍我从人)。以动乱静,要用“诱”字诀去欺骗对方,让对方变不动为动,从而符合我方的要求,或进入我方的圈套(舍人从我)。

若是只静而不动,其势必然呆板;若只动而没有静,则其意必然紊乱。势呆意乱,必败无疑。因此在技击中动静要有度地配合。该静时静,该动时动,动中寓静,静中待动,这才是技击中必不可少的韵律。

六、虚与实

虚者,示之有形而无形;实者,示之无形而有形。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交错变化,明我而乱敌。练时无形如有形,用时有形而无形。

阐释:

虚是无形、摸不着的意思。实是有形、存在的意思。

在战术上,有意暴露空隙让对方有机可乘,而后再引进使之落空;或用对方认为无进攻能力与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向对方发出攻击。在战略上,伪装弱小去骄傲和麻痹敌人,或虚张声势去恐吓敌人,这都是高明的运用虚与实的关系。这就是“虚者,示之有形而无形的;实者,示之无形而有形”。

由于虚与实的不断交错变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往往可以使对方产生判断的失误而处于被动的地位。庄子在《说剑篇》所提到“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就是运用虚实变化的策略。

在招式的训练过程中,就要像敌人就在前面一样,对之发招进攻或者防守,这样可以强化每招每式的竞技反应能力。若在技击的过程中,一旦得势就要把对方当成不存在一样,大胆地放手去运招扑击。若一招之差,就将会失去先机。这就是“练时无形如有形,用時有形如无形”的意义。

(未完待续)(编辑/高翔)

猜你喜欢

技击有形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未定义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