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扎故土 最美绽放
2021-06-20贾志钢
一
在广西大苗山的元宝山脚下,有一个村子叫江门村,距离融水县城50多公里。这里崇山峻岭郁郁葱葱,碧水荡漾,生活着善良淳朴的村民。因为山石多,田地少,加上交通和信息闭塞,村民们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日夜守护着这寂静的村子。
杨宁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从小父母就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成长。小时候看到奶奶劳碌的身影,她学着为奶奶分担一些农活,渐渐地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朴素的品质。她目睹乡亲们因为贫穷在寒冬里还穿着破旧单薄的衣服,晚上也只能点煤油灯照明。她看到别人吃糖的时候,她也特别想吃,可是奶奶没钱买给她吃。邻居们疼爱她,送给她两颗糖,她揣在怀里好多天都舍不得吃。
杨宁上学的时候刻苦用功,成绩一向优异,是同学学习的榜样,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
杨宁原本可以到大企业工作,过着安稳舒适的日子。昔日的同学都在城市里发展,就连村里的姑娘也都想找个合适的人嫁到城里去,不愿回到小山村生活。可是她不愿随波逐流,而是选择逆流而上,重回故乡的怀抱。故乡的山山水水是她永远魂牵梦萦的地方,故乡有她深爱着的乡亲们。奶奶希望她在县城里工作,这样周末的时候偶尔还可以回来看看奶奶。她了解奶奶的心思,她不能让奶奶孤单无依。因为奶奶年老体弱,时常还会发病,必须有人照顾。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返回家乡。此时,家乡刚好选聘大学生“村官”。她想:大苗山养育我长大,何不留在这里为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就这样她在家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开始,村民们觉得杨宁和其他年轻人没有两样,只不过是来农村“镀金”罢了,不会干出什么名堂来的,迟早要从这里跳出去,远走高飞。可是对于初出茅庐的她来说,骨子里深藏着坚忍不拔的品质,她希望能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
杨宁发现基层工作并不像她想象中那样简单,许许多多烦琐的事接踵而至,但她依然充满着信心,把困难当作对自己的一次次考验,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她立志要干出一番成绩来,要为村民们干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而不是纸上谈兵,或是走过场。
二
杨宁观察到安陲乡漫山遍野都生长着竹子,竹子资源非常丰富,如果把这些资源推销出去,就可以给村民带来增收。村民对竹子进行初加工,然后卖给县城的商户,再销往全国各地。这样不仅销售量不大,而且中途转好几次手,村民的收益自然就低。为此,杨宁亲自跑到北海以及广东、海南等地寻找需要竹子材料的商户,与他们签订销售协议。回村后她贷款5万元建立起竹子收购点。竹子材料销量逐渐增大,价格也随之提高,村民们的收入自然增加了。2012年一个冬天的夜晚,她跟着运竹子的车辆奔驰了一整夜,晚饭都没吃,天刚亮时到达柳州。在交货的时候,她发现运送的竹子中间夹着一些发霉的竹子,这下她愣住了,眼泪像断線的珠子掉落下来。商贩们看出她的真诚,勉强收下了这批货,但她还是帮村民垫了600元钱。回来以后她把这件事告诉了村民,最后说道:“这次我帮了你们,但信用是花钱买不到的。”通过几次接触,大家都知道了她的真诚、守信。在她的牵线下,村民们的竹子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外销售。她收购竹子的价格高出市场的价格,再平价卖给商户,没有从中赚取一分利润。村民们都愿意把初加工的竹子送到她这里来销售,再也没有出现劣质假冒的现象。
要想带动村民致富必须要发展产业,不能“等、靠、要”,只有寻找到适合当地水土、销路好的产业,才能真正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杨宁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希望能研究出好产品,有好收益后再推广给村民。
三
杨宁发现大苗山的人喜欢吃辣椒。她听到消息说融水县城里有一家公司提供种子和化肥,不仅技术免费,辣椒成熟收成后还帮收购。她想这个项目没有什么风险,只要种出大量辣椒,就会有收入。而且现在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有不少的土地荒芜,非常可惜。她邀请在柳州的同学一起投资种植辣椒,并签订了合同。
杨宁回村里流转了50亩土地来种植辣椒。招来20多名村民平整土地。她和村民一起顶着烈日挥舞着锄头,汗水洒在一块块坚硬的土块上,小心翼翼地种下一颗颗细小的辣椒苗……她一有空就到辣椒地观察,一棵棵嫩绿的辣椒苗在春风中摇曳,翩翩起舞,一天天长大,把绿意铺满了地面。随着一朵朵小小的白色的花开放在绿叶间,一个个细小的辣椒也相继呈现了出来。眼看收成在即,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没完没了的雨。大雨过后,接着是烈日炎炎,晒得地面发烫。
杨宁发现有不少辣椒树渐渐枯萎,有的辣椒还没有成熟就掉地上了,有的则变成黄色。辣椒这种植物适合干旱的土地,一旦水分过多,就会长斑腐烂。辣椒生病了,杨宁只好打电话找技术人员。可是技术员到场后也束手无策。杨宁只好选出品质相对好的辣椒四处去推销,跑遍了附近的乡镇、县城,甚至开车到柳州农贸市场,才勉强把辣椒卖完。这次辣椒种植她和同学各自亏损10万多元,其中不少钱是她借贷而来的。但庆幸的是,政府为辣椒基地修了一条1.6公里的沙石路,给村民下地干活带来了方便。
正当杨宁心灰意冷的时候,父亲给她打来电话,鼓励她不要灰心丧气,跌倒了再爬起来,年轻时的失败不算失败,要有倔强的韧劲,重新来过。
四
杨宁总喜欢深入村民家中,一双解放鞋陪伴着她走家串户,跑遍整个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她经常与村民们交谈,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想法……
杨宁总在为村民寻找脱贫致富的道路。
夏日的一天,杨宁在村部门口看到一位阿嫂正挑着一担西瓜去街上卖。杨宁了解到地里还滞留不少的西瓜,便拍了几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没想到一下就纷纷发来了订单,很快就销售一空。想不到这又甜又沙的西瓜这么受大家的欢迎,于是她就筹划种植西瓜,要把小西瓜变成大产业。
江门村海拔高,山间时常雾气弥漫,很适合种植西瓜。杨宁开始是自己试种,果然很快就有了收益。她又号召十几个阿嫂一起来种西瓜。她们挑来泉水给西瓜秧苗淋水,所以把这些西瓜称为“泉水西瓜”。
西瓜成熟后,杨宁通过现场视频直播销售“泉水西瓜”,一天就销售了1800斤,销到融水、融安、三江、柳州等地。一年内可以种植两茬西瓜,原来种水稻一亩收入1000元,现在一亩地收入4000元。“泉水西瓜”成为苗寨里的一个好产业。村民们有了收入,脸上露出了朴实真诚的笑容,杨宁的心里充满幸福,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在这里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村民们需要她带领大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五
杨宁发现,中午的时候大人们都去田地里干活了,而学生放学回家后没人看管就到处玩。有的骑车在路上到处飞,有的上山爬树摘野果,有的下水游泳。这些没有大人监管的孩子,因为幼小无知,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于是杨宁在村部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这里有课外书可以给他们阅读,杨宁还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她不仅像老师一样教导学生,还像姐姐一样照顾这些弟弟妹妹。学生们都喜欢到这里来,挤满了这个“留守儿童之家”。
杨宁把村民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村民梁海春在一场大病中落下了病根,瘫痪在床。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所有的负担都落到妻子韦翠英瘦小的肩上。面对家庭的变故,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大女儿没有钱上学了,面临着辍学。
杨宁得知此事后,为了不让孩子辍学,6年来坚持资助孩子上学,并且帮助梁海春享受低保补助政策。如今梁海春一家作为扶贫搬迁户,已经搬迁到县城里居住,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还开了一家小卖部维持生活。
杨宁说:“这些就是触动我内心,让我一直留在村里的原因。我要用知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大苗山。”
六
村民们的淳朴、善良、勤劳,给她力量和信心,使她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这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她的梦想,心里有梦想再苦再累也值得。有一次,杨宁开车帮村民拉木耳、灵芝、干笋到县城销售。在回来的路上已经是夜晚,天又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道路弯曲地面湿滑,她翻车了。她的脚受了伤,住进了医院。她想到村里还有不少事情还等着她去解决,伤还没有痊愈,便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又回村里了。
在杨宁任大学生村干部的第六年,任期就要结束了。她却放弃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她对这片曾经洒下汗水的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觉得村里还需要她这样的人,她再次选择留下来。有时候帮助老人摘菜,有时候和村民一起耕地除草,有时候与村民们一起修路……这些事虽然琐碎平常,却让村民们深深地记在心里。2016年村里换届选举,杨宁以最高票当选为江门村委会主任。这是村民们对她这些年来工作的肯定和信任,也是对她的期望。
杨宁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村民做实事,不是嘴里說说,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干,她不能辜负村民们对自己的期望。江门村总共有9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有362人,贫困发生率为20%。杨宁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在一次走访的过程中,有一位村民叫杨宁帮忙销售一袋米,这不是普通的米,而是黑紫糯米,这是千百年来大苗山里留存下来的独特糯种。黑紫糯米品质优良,价值高,价钱是普通糯米的两倍。
杨宁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商机,便召集村民种植黑紫糯米。为了筹备启动资金,杨宁把房子卖掉了,总共筹集了30多万元。在她的带领下,全村63户贫困户种植了120多亩黑紫糯米。同时在稻田里还放养香鸭,香鸭把田里的害虫吃掉,就不用杀虫了,还能放养禾花鱼。那年秋天,黑紫糯米获得了大丰收,每亩收入增加了两倍。全县有不少乡镇的村民也纷纷种植黑紫糯米。
江门村远离工厂,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杨宁召集6名大学生村官建立了“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把村民们生产出来的黑紫糯米、八角、木耳、灵芝、干笋等农产品挂在电商平台上推销。这些农产品得到顾客们的喜爱,每天都有从四面八方飞来的订单。三年里“苗村倌”总共销售贫困户特色农产品达900多万元,大大地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降到0.05%。
七
杨宁的突出表现,令她获得不少荣誉,其中有“广西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
202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杨宁着一身苗族服饰登上了舞台,代表全国的村干部铿锵发言:“我叫杨宁,是广西柳州市融水县安陲乡江门村委会的一名村干部,我们村干部要继续在乡村振兴主战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1年2月25日上午,杨宁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颁奖,并与总书记有短暂的交谈。
“报告总书记,我是苗族的,我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
“你辛苦了,今天我来给你颁奖。”
“感谢总书记,感谢您对广西的关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欢迎您有空到广西来指导工作。”
“广西我会去的。”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对她说。
这些不仅是荣誉,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担当与使命的诠释。她像是一朵梅花,在大苗山的冬天里静静地盛开,馨香幽幽,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璀璨夺目。
作者简介:贾志钢,苗族,乡村小学教师,多篇散文作品发表于《苗山文艺》《柳州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