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丛趣生博一笑

2021-06-20黄高德

三月三 2021年2期
关键词:阿敏东兰永胜

对联,是中国最简短精辟的文学形式,承载着历史的深沉厚重,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蕴涵着浓郁的民俗韵味。从中国最早的对联——五代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起,一直到现在,对联始终长盛不衰,不像其他文学形式随着时代变迁起起落落,甚至式微、消失。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是官方单位、商家店铺还是普通农户,春节一到,贴上对联,放眼望去,千门万户一片红,喜气洋洋迎新春。

我在青少年时代便对对联颇感兴趣,从村中老学究那里借来《幼学故事琼林》《声律启蒙》等蒙书来看。高中时,省下饭钱买了一本一块八角钱的《对联欣赏》(那时我们一个月的伙食费是三块六),品读其中古今联话,欣赏兴味盎然的对联,其乐无穷。上了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书读多了,接触的对联范围更广了,于是便学做对联。春节回家,根据自家实际,拟一副春联贴上,相当喜庆,虽然当时家庭并不宽裕,但显出这家有文化。有时碰到村上有红白喜事,乡邻们自然找到我这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他们认为大学生就是有文化,不管你是不是学中文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毫不推辞,欣然为他们拟喜联或挽联。后来认真研究了一下对联的做法,才发现要求挺严的,从数字、音节到格律对仗再到内容,要想做一副形式到内容都完美的对联,相当难!要不然,凤山县的“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至今怎么无人对得上?知难而后耻,而后怯,不敢再在众人面前宣称自己会写对联。所以到如今,虽有对联情结,但市县楹联协会的大门一直没有勇气去敲。

不过,因为所学的专业以及当初的不慎,朋友亲戚们都误以为我会做对联,于是经常找我操刀。我想,做个大概是可以的,反正又不参加比赛。人们对对联的要求不高,能体现个意思就成。于是对于求联者,我礼貌性地推辞一番后还是接下了。最起码,“仄起平收”还是做到了的。当然,如果被“业内人士”发现,一定会贻笑大方。

2005年中秋节前后,时值国庆假期,我单位同事童永胜结婚,要我写一副喜联。写一副喜联不算什么难事,要紧的是,他要求在联中嵌入新郎新娘的名字。面对这“无理要求”,我有些不悦:难道你与新娘天生是对偶的?童永胜平时与我颇玩得来,三杯下肚,酒酣耳热说文章,物我两忘恣癫狂,被称为“童不倒”。现在迎来人生大喜,且估计就这么一回,要求虽然过分,但我若不接,岂不辜负他的一片美意?容我想想——他的新娘名叫韦丽春,结婚时值仲秋时节,再想想他平时与我的交游,于是勉强凑成一联:“诗酒傲物,童子永胜王侯辈;花月怡情,中秋恰如丽春时。”童子在古代有平民百姓的意思。能诗能酒,虽然身为布衣,却逍遥快活赛过王侯,这是古代文人名士崇尚的骨气。下联有惜花赏月的情怀,时虽秋天,也不论春夏秋冬,亦可当美丽春天来处。上联豪放,下联婉约。遗憾的是,下联怎么也无法将新娘的姓“韦”字嵌进去。童永胜得联后,大为满意,并请书法颇佳的田兄挥毫,在大门张扬地贴出来。其实,我还为他做了另一副联:“伴月长圆,巧借花容添秋色;与国同庆,欣逢大典作良辰。”建议贴在大门,前面那联贴在卧室门。不过童永胜认为,前面那联贴切,要让大家都看到,硬是将“内裤外穿”。数年过去,小两口生了孩子,变成老夫老妻,整日困于柴米油盐和工作之中,但进门前看一眼对联,烦恼顿消,激情又生。对联一直贴着,直至变色,自然脱落……

“阿敏大排档”是巴马人蒙志敏在金城江开的一家中档酒店,自20世纪90代初开始,渐渐为食客所关注。它所推出的菜品都是巴马长寿系列的,有香猪、油鱼、糯米腊味、火麻汤、羊活血、羊瘪等,酒是自酿的农家“土茅台”。酒店换了几个地方,老板也变成了姓覃的,但酒店招牌不变,还用“阿敏”,生怕食客们找不到地方,品不到原来的味道。现在的人崇尚养生,喜欢绿色食品,加上对故乡味道的眷恋,平时酒店多有巴马人出入,聊乡情,叙乡愁,诉乡思,联乡谊。前几年覃老板接手酒店重新开张的时候,叫我给酒店写一副对联,我笑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他严肃地说:“俗!你帮我好好拟一副,要切合我们酒店的实际。”

那得容我好好想想了。次日,将折磨了我半宿的对联交给覃老板,当时恰好有河池高中的老师在店,我谦虚地委托老师们将对联拿去给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评判修正。初拟的对联为:“饮半斤土酒,大隐居市如在野;聊几句壮话,游子进门不思乡。”两天后,高中语文组给出意见,建议将“壮话”改为“方言”,因为巴马人不只是壮族,还有汉族、瑶族等,其他县其他民族也对“阿敏”的长寿食品青睐有加,难道你不让他们进店?我表示同意。确定之后,请书法家书写在两块长木板上,红底黄字,择个吉日,燃放鞭炮,钉在大门两边。每有食客到店,读了对联,酒瘾发作,乡情顿生。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我也应原老板蒙志敏之求为他写过一副店联:“香猪油鱼品出寿乡真谛,真情友情叙得不亦乐乎。”联意粗浅,联律不严,撇过不论。不久前,一位朋友向我“举报”说,有人侵犯我的著作权,并给我微信发来截图为证。原来,去年东兰泗孟出了一本书《精彩泗孟》,其中一篇文章中写到,一户农家的门前贴着一副对联:“聊几句方言游子回门不想远,饮半斤土酒客人入座不思乡。”可以想见,拟这副对联的人,一定是在阿敏大排档喝过酒的东兰兄弟,见过我写的对联。朋友劝我告他。我笑笑,这说明东兰兄弟看得起我,我的对联有参考价值。再者,据村中老人言,我的祖上就来自东兰的兰木、泗孟一带。我的对联能被“故乡”人化用,这是我的自豪。

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之前,乙圩乡还是羌圩乡范畴。后来以岩滩电站淹没的地方为基础,划出一个新乡来。乙圩还是红七军二十一师的诞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十多年前,乙圩小学校长、我的学生请我为新落成的校门写一副对联,我欣然从命。心里回放着浩瀚的库区水面风光和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副校联水到渠成:“极目浩渺烟波,笔走龍蛇抒壮志;追寻红色足迹,胸藏锦绣写华章。”此联颇有气势,且校长名“锦”,联中巧妙嵌入,他很高兴。后来请巴马著名书法家唐旭国先生书写,将笔迹镌在瓷砖上,填上红漆,以求永久。一年后,我采访路过羌圩,特地拐进乙圩去看望这位昔日的学生。他与几位老师到校门口隆重迎接我,并向老师们得意地介绍:“我们的校门联就是由我的这位恩师撰写的!”并指着大门对我说:“老师,您的大作已经刻在这里,我们要让它流芳百世!”我当然得细细欣赏一下我作品的效果了。后退几步,扫了一眼,唐先生的笔法确实“笔走龙蛇”,潇潇洒洒,与联意甚配。再定睛一看,不由失声惊叫:“完了!”几位老师急问怎么回事。我说:“对联贴反了!”按中国传统,写对联基本常识是“仄起平收”,贴出来应该上(仄)右下(平)左,而你们却上左下右。校长诚惶诚恐,继而一脸无奈:“已经刻在瓷砖上了,怎么调过来?”算了,现在贴反对联的现象多的是,四字横批也常从左到右写。现在一切都要与时俱进,写对联、贴对联也当作如是观。

不久前,某同事有一兄弟在金城江城郊种荷花、养小龙虾,搞农家乐,也想附庸风雅,写一副对联。同事请我斟酌斟酌,拟一副切合实际的对联。我与同事合计了一下,初拟一联:塘中无龙虾称霸,园里有荷花撩人。差强人意,拿去交差。

上面所做的几副对联,亦庄亦谐。不过,几年前父亲去世时,我郑重拟了两副肃穆哀伤的对联,寄托对父亲的一片思念之情。联曰:“行善八旬,留得口碑传桑梓;勤俭一生,养成家训教子孙。”“春意正浓,何故悲风摧美景?儿孙欲孝,不期严亲弃人寰。”

作者简介:黄高德,壮族,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河池作家协会副主席,河池网络作协副主席。现为河池日报专题部主任,主任编辑。

猜你喜欢

阿敏东兰永胜
韩永胜
东兰铜鼓美术元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唱一首祖国的赞歌
一种两级双吸管道输油泵
浅析东兰铜鼓的音乐特色及录音技巧
过东兰(外二首)
努尔哈赤侄子:野心过大命难保
谢永胜
阿敏
不好意思,你丑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