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后遗症”,班主任应如何应对?
2021-06-20董惠博赵洪波李杨吴琼何晓晶闫宇飞李宏宇张美娜郭德凤
董惠博 赵洪波 李杨 吴琼 何晓晶 闫宇飞 李宏宇 张美娜 郭德凤
案例呈现
案例一: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 董惠博
清晨,我走进班级,迎接我的不是暖意,一阵酸臭味扑鼻而来,我心里一惊,不会是哪个学生不舒服吐了吧?我立刻进行询问,发现他们身体状况一切正常,可异味的“来源”在哪儿呢?
为了查出原因,我和学生们当起了“侦探”,全面排查。最后发现,难闻的气味是从乐乐同学的一瓶没完全喝干净的瓶装奶发出的。原来,她几天前喝完奶后没有及时处理,而是随手塞到了暖气片的夹缝里,牛奶已经发酵,恶臭味令人做呕。检查过程中还发现她课桌里有橘子皮、果核和纸屑等杂物,书包里的课堂练习本也都褶皱得不成样子。我回忆起这几天她上交的作业本也有油渍和手印,我很诧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虽然以前她比较娇气,但并不邋遢,卫生习惯很好。通过和家长沟通后,我了解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她的父母在外工作不经常回家,疏忽了对她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引和管理。她除了每天按时线上学习外,家里的家务以及书本、文具甚至穿衣都是姥姥包办的,这让她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前的个人卫生和生活自理能力退化了。
这种现象引起了我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深入思考,原本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能自理的学生,由于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家长的“包办代替”,导致他们越来越懒惰,垃圾第一时间选择扔在地上,奶瓶不能及时处理就选择藏起来。在对乐乐的引导中,我发现班级还有个别学生会随手将碎纸扔在地上、早晨带来的水果盒放学忘在教室里,地面上经常会有学生的小口罩……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通过对班级全体同学行为习惯的分析和归纳,居家学习期间,学生们的自理能力下降已不是个例。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兒童在其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要通过学校引领、榜样示范、家校共育来增强意识,正面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案例二: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 赵洪波
小李同学是班级的体育委员,他是一个积极乐观、阳光帅气的男孩。上学时,班级里有什么事情,他都能看在眼里,做事积极主动热情,班级里谁需要帮忙,他都第一个冲过去。他爱好广泛,是班级足球队的队长,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可是,这学期开学之后,我发现他与往常有所不同。上课时无精打采,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写作也不及时;课间组织同学站队非常不情愿,懒散、懈怠,每次都是我督促他才会去做。有一天,他跟我说他不想当体委了,我问他原因,他说太累,不想做这件事了。还有一次,他的同桌鼻子出血,他竟然当作没看见一样,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他的这些转变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我的学生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我想,或许是疫情遗留下来“后遗症”。
线上教学中,学生们从最初线上上课的新鲜好玩、积极热情,逐渐过渡到懒散和懈怠,在家做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见到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开学后,学生们在行为习惯、思想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显露出来了问题。近8个月的居家期间他们是和长辈在一起度过,在学校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已经被时间一点一点的“消磨殆尽”。居家学习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一种体现,需要靠自律来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习靠自己,网课靠自律,这自律体现在时间上的合理规划、好习惯的养成坚持。学生正是缺少这种自律性,才会慢慢变得在学习习惯上懒散和懈怠,加之都是独生子女,居家都是个体生活,没有同龄人之间的沟通,缺少集体生活的力量,导致他们出现了性格上的异常,才会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冷漠无视。这大概就是大多数学生出现疫情后遗症的原因吧。
名师策略
哈尔滨市爱建学校 李 杨
“后疫情”时期,学生们重返校园,长期居家学习带来的问题也涌现出来。案例中的学生由于家长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得自理能力变得较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使学生依赖性和依附性强。针对这样的现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采用的小方法:
一、学、练、用相结合,取得成就感
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学生缺乏自理的技巧,教师应从小事入手,寓教于乐,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理的方法,从小事学起,使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整理书包、穿外衣、戴红领巾等这样的小事学起;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逐渐指导劳动技能,生活小妙招等。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细心指导,反复练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对于个别自理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强求,可适当降低要求,静待花开。
在班级中多创设开展活动,例如,个人物品整理竞赛,评选劳动小明星等,对于自理能力强,以及自理能力提高较快的学生定期给与奖励,使他们产生成就感。
二、生、家、校相联合,产生责任感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基,也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要靠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家长的支持与督促。针对学生自理能力的薄弱环节,教师可以和家长适当沟通,家校同心,齐抓共管。鼓励家长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慢慢学着做,家长的任务是鼓励、指导和督促,让他们明白劳动的意义,学会承担责任,承担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
班级可以开展劳动打卡活动,每周将学生自己参与家庭劳动、班级劳动的情况记录下来,请家长和老师签字确认,定期参与社会实践劳动和公益劳动,班级每月总结并表彰优秀学生。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 吴 琼
根据董惠博老师的案例,结合后疫情时期学生们的种种行为表现,我们不难看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秩序,对学生们的影响也极具破坏力。分析原因主要是:有规律的生活节奏突然被改变;养成的日常行为习惯被迫中断;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出现严重的断层;人际交往受阻,交流方式发生转变。基于以上几点因素的影响,后疫情时期,学生们内心的秩序感和自律性的重塑成为当下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需要共同关注和关心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第一,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入手。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我就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专门开设一节“防控疫情,养成良好习惯”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我让学生们首先对新冠病毒做了充分的了解,并让他们介绍了病毒传播的途径以及危害性,随后让学生介绍自己防控疫情的小妙招。同时,让他们说说自己存在的问题,如乱扔乱放、不讲卫生等。学生们在总结问题的同时看到自身的缺点,有的学生甚至红着脸做起了“检讨”。这对学生们的心灵起到了很大的冲击,一节班会课让他们自觉开始改正缺点,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说再见。
第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日事,当日毕。疫情期间,学生们养成了拖拉、延时的坏习惯。为此,我要求学生们当日事,当日毕。还相应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赛,如连续一星期作业完整上交、3分钟快速整队、1分钟穿衣戴帽的速度训练等。在比赛中让学生们克服拖拉的习惯,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
第三,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无论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学会合作都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经常教育学生:“合作才能共赢”,帮助他人成功,就是帮助自己走向成功。在数学课上,我设计了一次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环节,每个小组的学生要自己动手做出规定的图形并进行拼装,这就要求学生们科学分工,一起合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在这节课上,每个人都以集体的荣誉为先,团结合作,积极配合,都要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标。通过开展的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这不仅是疫情之下,更是未来我们一直要努力的目标。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何晓晶
疫情期间,隔空的云端交流,无法与学生面对面,学生缺少了学习氛围和自律性,交流互动的减少,也让部分学生内心比较孤独。还有一些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家中无人陪伴,学习上无人监管,生活上随意散漫。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给予学生关爱,为学生树立信心,制订计划,逐步规范,回归课堂。
鼓励为动力。鼓励是人类心灵的甘泉,能使学生发挥潜能,在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鼓励。我会给予学生信心,让学生知道他们就是优秀班集体的创造者,针对学习落后的学生给予方法指导,不急不躁。对行动散漫的学生,给予信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改进。
常规训练为中心。让每一名学生明确要求,增强训练范围的广度,如间操、眼操、课前准备、个人卫生管理,从小事做起,不仅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怎么能做好。让学生有秩序,有规律,增强自控力,保障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活动为助推。活动能够形成和发展情感、意志和良好的品德行为,班级管理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比如“一五一十好习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交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结合时事新闻,让学生懂得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少年,并了解如何保护好自己,增强学生在校园内外安全意识。主题班队会活动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逐步成长,团结一心,凝聚成一个会思考的班集体。
“放手”促发展。有一种爱叫“放手”,把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释放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有充分的自由空间。比如竞选上岗,人人有机会选择管理班级,做班级的小主人,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班级更具活力和创造力,以及向心力。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闫宇飞
如今,很多的家庭教育形成了一种不完全式的“隔代”教育,老一辈人的思维和生活习惯与孩子差异很大,同时又对孩子过度保护与宠爱,让孩子逐渐形成的自立和自理的能力慢慢退化。
开学初,我们班也出现了这样的学生,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都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种现象很是触动我,于是我在班级里展开了居家亲子小调查,结果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家庭属于这种不完全式“隔代”教育,而出现行为习惯变化的学生,都属于这种不完全式“隔代”教育的家庭里。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帮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其次,与父母和隔代监护人沟通,帮他们做好心理建设。作为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当好家庭教育的主角,多给孩子树立榜样,老一辈也要用自己身上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家庭教育中的监护人,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教育合力;第三,在班里开展“感恩身边人”的交流会,让学生们意识到,疫情实际上带给我们更多与家人相处的机会,从学校回归家庭,我们每个人都要转换角色,建立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分担家里的事情,陪伴身边的家人。
在学校教育中调整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必须注重研究每个家庭教育的背景,有针对性地对其引领,既不能忽视学生中心地位,又要帮助两代监护人形成教育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凝聚家校合力,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 李宏宇
像小李同学的这种情况,应该是疫情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概可以归纳为两个特点。
责任感的流失。自律性强的学生在不受约束的状态下也是会有变化,只是程度有不同。小李在学校里是一个班级干部,球队的核心,在家里仍然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半年多的时间,这种宠爱一点点地冲蚀掉了他身上的责任感与担当,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懈怠与松散。
人性的冷漠。人类群居而生,相互合作相互依存,这种关系是在长时间交流与碰撞的中形成的,而这次疫情却让这些正在学习和形成这种依存关系的学生们失去了继续的机会,并且时间很久。陪伴他们的却又是视他们为掌上明珠的父母与祖辈亲人,因此,突然回到集体生活中,身上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特点一下就会彰显得特别明显。
解决这样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这集体的范围是有弹性的,可大也可以小。在我的班级里也有这样的一个学生——墨墨,和案例中的学生极其相似,我为他设计了一个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课本剧比赛,他所在的小组就由他来负责组织排练,表演的是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由他来扮演小蝌蚪。由于他长得又高又壮,说话声音很粗,始终无法演绎出小蝌蚪的灵动与可爱,他由最开始对别人表演的不满意,转化到对自己的表演不满意,明显感觉到他的情绪一点一点地急躁起来。时机成熟,我便对这一组学生做了一些提示,告诉他们角色的选择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并不是戏多就是好演员,把适合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合作才会成功。我让他们继续排练,并刻意去观察墨墨同学,发现他主动承担了谁也不愿意扮演的乌龟角色,死气沉沉的排练一下子充满了欢声笑语。虽然组织的过程有些磕磕绊绊,但是他们小组比赛的结果却很好。通过这次活动明显提高了他的自律性与责任感。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校 张美娜
自律并不是用规章制度来层层束缚学生,而是要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氛围,真正实现学生自律和自由的统一。学生自律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结合班级管理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积极自律的好习惯:
营造自律氛围。根据小学生认知和身体发育特点,他们有着强大的模仿能力,但自制力不足,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如果能在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中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自律意识会逐渐加强。在班级学习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划分班级活动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不同能力的学生,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让后进生有学习的榜样。在每天的班级活动中,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小组“抱团取火”,才会一荣俱荣,反之亦然。以小组的荣誉抑制个人的散漫任性,当小组活动完成较好时,给予适当的奖励,让自律量化,让学生感受量化带来的成就感,营造自律氛围,更能促进学生自律习惯的形成。
使目标单一化。化繁为简,以一个单一的主题内容进行自律习惯的养成,主题目标越单一,实现自律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始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只要坚持下来,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当学生把单一的内容较好完成时,表明他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自律意识,接下来,就可以从其他方面再入手,逐渐分层、分批培养自律习惯。
家校榜样示范。在小学生的心中,教师是无比神圣的,更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儿童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是父母,教师还需要与家长沟通,可以召开家庭会议,共同制订学生回家后的作息时间表,并有相应的奖罚规定,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认真执行,逐步养成自律习惯。班级还可以经常布置“帮忙做家务”“亲子共读”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自律,加强家校榜样的示范作用。
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律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在学生的自律意识受到挑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面引导,鼓励学生肯定自己坚持自律后收获的成果,鼓励学生乐观面对困难,唤起学生的勇气,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引导。
专家解读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研究员 郭德凤
本期话题聊的是关于因疫情防疫,学生居家隔离,由于长时间脱离集体,脱离班主任教师的面对面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为了解决这种疫情遗留下来“后遗症”,大家一起探讨班主任教师的居家线上教学应对的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警告,按照当前的研究结果,新冠病毒被彻底消灭的几率极低,可能像流感一样与人类长期共存。从当前全球疫情的扩展到国内疫情的反弹,我们可以研判,未来教育教学的趋势是“线上与线下”长期并存,“混合式學习”与“自主学习”将成为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面对的新常态。这就对班主任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线上教学能不能进行班级管理?”“线上教学该如何育人?”2020年,我们刚刚熟悉了“线上教学”,而“线上如何进行班级管理”还在摸索之中,可以肯定,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是班主任未来工作的趋势,它对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班主任教师的基本素养、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极大考验,更是班主任教师一项全新的基本功。
线下班级管理和线上班级管理对班主任的要求是不同的。线下教学,师生同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班主任和学生面对面,学生的行为表现班主任可以尽收眼底,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也已经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而线上教学,班主任和学生不直接面对,只是隔着屏幕相见,看到的只是学生镜头前短暂的表现,甚至是假象,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的场景不见了,班主任教师心中没底,甚至发慌,不知该如何指导与教育。疫情好转,学生返校上课,学生显现原形,这才有了疫情“后遗症”之说。
对于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已有班主任教师给予了很好的建议,我仅就围绕如何开展“线上育人”(为对应线上教学,姑且这么称呼)的问题,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结合个人理解,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供班主任教师参考。
一、了解线上教学活动的特点
线上教学活动的优点。在于活动不受时空限制,灵活性高,教师的育人方式和学生的成长方式更加丰富与多样化,学生成长路径便捷畅通,学习不受干扰,学习重复性比较好,可反复视听反复练习,同时线上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更高,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制力。
线上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在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性不强,往往造成线上学习氛围不浓,由于教师察觉不到学生的微妙变化,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有效管控、使得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双双难以保证。
二、明确做好线上育人的思路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维护学生根本利益出发,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在线上教学全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若做好线上育人工作,要找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就是牢记党的教育方针。
坚守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则。由于班主任教师不在学生身边,对一些突发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这样不仅影响育人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在设计线上育人活动时,班主任教师一定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避免或规避可能发生的危害,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事先教会学生处理可能发生危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在生活中育人。依据古代的思想和当代的研究,德是为人之道,体现的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解决学生“行为总开关”的问题;智是成事之道,体现的是智慧与本领,解决学生“真才实学”的问题;体是笃志之道,体现的是自强不息,解决学生“超越自我”的问题;美是致雅之道,体现的是各美其美,解决学生“生活情操”的问题;劳是勤俭之道,体现的是克勤克俭,解决学生“知行合一”的问题。帮助班主任教师更好地理解“五育”的内涵与关系,从而可以更加自觉地坚持“五育”并举,才能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厘清做好线上育人活动的思路。个人建议可以按照“三个什么”和“四个一”的思路进行。“三个什么”,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四个一”,即确立一个主题、培育一种理念(意识或观念)、养成一些习惯、开展一系列活动。这种工作思路的优点是清晰明了,易于操作,过程易控,效果较好。
“是什么”指关于事物本质的问题。亦即事物的“理”,一般包括它的性质、属性、特征、表现形式等与本质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简单说就是把事物样子给学生讲清楚,揭露事物的本质及相互关系,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指对事物问题发生原因的探讨,告诉学生不但要知道它是什么,还必须了解它之所以是“它”,“是那样”,或“要那样”的原因;“怎么样”指为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提供的指导,就是教给教会做的方法与技能;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训练强化、指导检查评价,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怎么样”是育人的落脚点。体现了班主任教师育人的目的和意图。
“四个一”是指一项育人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明确“一个”鲜明的主题,好的主题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要思考这项主题活动重在培育学生树立哪“一种”理念(意识或观念)、养成哪“一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然后思考设计开展哪些“一系列”的活动,只有开展系列而有效的活动,才能实现这个育人目标。
三、线上育人活动的实施策略
开展好线上的育人活动,教师应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紧紧围绕“五育”的要求,制订线上育人活动方案,全面规划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流程,按照生活中的常识、常理、常情去展开,把“五育”的要求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坚持在生活中育人,确保活动效果,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展开:
1.培育学生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习惯。
这次突发疫情,学生身处其中,感同身受。班主任教师要站在生命的高度,从生命教育切入,引导学生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如:“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如何具有防范意识?”可讲讲古人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理念与当代的安全理念相结合等,有针对性、趣味性,一个环紧扣一环地开展教育活动,培育学生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习惯。
这个活动可以从卫生健康(洗手)习惯开始、到安全防范意识养成、到对生命的敬畏等来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根据学段不同,可以在线开展影视展播、故事会、读书会、班会、访谈、沙龙、研讨会等形式举行。
2.培育学生树立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
此次疫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让学生亲眼看到什么叫“最美的逆行”,知道了誰是“最可爱的人”,真正体会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家国情怀……
这些,都是学生亲身感受到的,是最好的教育素材。班主任教师要站在爱国主义的高度,不喊口号、不唱高调,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首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根据学段不同,可以在线开展整理好自己的书包衣帽、家务劳动、网上服务、志愿服务以及歌唱祖国、赞美英雄、我的责任、与祖国同行等系列主题活动,树立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
3.培育学生树立“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先生提出的,提倡青年学生要有健全的体魄,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这个理念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祖国”而锻炼身体。
班主任教师要站在为祖国服务、为学生成长的高度,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居家防疫,不能开展室外及集体体育活动。根据学段不同,号召同学居家进行广播操、韵律操、哑铃操、俯卧撑或平板支撑,以及(有条件的)跳绳、引体向上等体育锻炼活动。在线开展超越自我、双人挑战赛、小组挑战赛、班级挑战赛等形式的活动,通过“云运动”“云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每天打卡,上传锻炼视频,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而锻炼中来,进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4.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在于两大方面:一是劳动技能的培养 ,二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开展劳动教育,既培育了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又培育了学生的劳动热情与劳动素养;既锻炼学生一双灵巧的手,又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既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见,劳动教育,是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教师要站在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要引导和指导学生观察了解父母的一天,尝试体验父母的艰辛,懂得体贴关心父母,学会替父母分担家务,能做自己分内的事务。居家防疫期间,就家务劳动来说,学生可以在以下方面大有作为,如:学习烹饪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工作一天的父母进屋就能吃上热乎饭菜;学会衣服的穿着和学习用品的整理,实现真正意义的成长;学习房间的整理、整顿和清扫的方法,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制作生活上实用的物品,让生活更有味道等。通过劳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财富由劳动创造,进而明白勤劳与节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根据学段不同,可以在线开展“小厨师”“小工匠”“小创意”“劳动与成长”“劳动创造美”等竞赛活动,通过视频和照片、文章和诗歌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劳动成果,表达学生劳动的喜悦和收获。进而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5.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洁的精神源泉。”知乎作者一马三箭认为:审美分为两方面,文化因素和视觉因素。视觉因素方面是由审美心理学,物种基因等问题决定;而文化因素则是三观,历史,生活方式,个人经历等综合的结果。恰恰验证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美感的培养并不仅仅是艺术专业教师的事,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与教育,可以从文化生活入手,通过丰富的文学艺术、历史发展、生活方式等来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质及美的素养,进而促进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班主任教师要有艺术自觉,这种艺术自觉首先体现在教学方面,表现为教学口头语言的艺术、肢体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情境创设的艺术等。其次体现在教师的仪表仪容、气质风度方面,表现为服饰整洁、大方、美观;脸上洋溢着真诚的微笑;情趣高雅健康,举止得体,气质儒雅;家庭和睦,同事关系融洽等等,无不感染学生,令学生心仪模仿。要引导鼓励学生展现美,追求美。善于利用文学、艺术、历史与自然中的形象直观与情感体验等手段,使学生心灵在形象感受、情感体验和价值辨析中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并在温馨的气氛和愉悦的心情下获得乐趣和幸福,进而激发学生追求美和探究美的勇气,最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
因此,班主任教师应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段,在线开展适合的育美活动,如小学可以开展: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做一家人等活动;初中开展:阅读中品美,自然中寻美、生活中悟美、实践中育美等活动;高中开展音乐欣赏、艺术鉴赏、文学品读、诗词赏析及我美我生活、艺术创作等活动。
要做好艺术课堂教学与艺术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发挥艺术特长学生与艺术社团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艺术展演活动,赏美于仪表,育美于气质,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使学生成为“生活的艺术家”,让学习生活多一点雅趣。
总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班主任教师在线育人过程中,要全面规划、不断总结、积累并及時汲取经验和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拘泥、不僵化,灵活而不失原则地运用或创造出好的线上育人方法,并将线上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浅尝辄止、不虎头蛇尾。常识告诉我们,所有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毛主席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只要班主任教师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坚持、坚守,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恒为成功之本!
■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