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2021-06-20高尚金
高尚金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理解物理规律、形成科学物理概念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特点,这些特点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认真做好分组实验教学前的器材准备工作
分组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大都是由实验员按照教材去准备,学生利用实验器材,来做实验。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教学中,实验员给学生准备的盛水容器一般都是100毫升的烧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容易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的实验现象。原因是烧杯中水的深度不够,气泡上升变大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如果在烧杯中多加水,来增加水的深度,会因为烧杯的深度有限,无法使水的深度足够深,水加多了,加热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用时过久,水还没有沸腾的尴尬现象。如果实验员在准备实验器材时,授课老师也能参与其中,给学生准备一些大试管,用大试管来代替烧杯做实验,情况就会截然不同。相同质量的水,试管中水的深度要比烧杯中的深,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上升、变大的现象会很明显;相同深度的水,试管中水的质量比烧杯中的要小得多,同温度的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会较短,就不会出现下课了水还没有沸腾的尴尬局面。另外,在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如果在试管底再加上石棉网,就会使试管底只有一点受热,水沸腾时只产生一组气泡,会使学生观察到的水沸腾时的现象更明显。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在实验前授课教师把实验蜡烛,换成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F”字样的发光体,实验中成在光屏上的像就会更清晰、更稳定,测量的实验数据误差会更小。实验前如果给每组学生,都准备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而不是使用焦距一定的同样的凸透镜进行实验,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出:成实像时,焦距一定,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像也会变小;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大,像也会变大的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得出:成实像时,物距一定,焦距变大,像距会变大,像也会变大;焦距变小,像距会变小,像也会变小的新发现,使探究实验更加完整。这些实验教学中的“意外”发现,不是随便就能获得的,是在授课教师对实验器材的精心准备基础上获得的。针对每一节分组实验教学,实验前的器材准备工作,授课教师都要参与其中,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实验器材,使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二、注重观察实验现象的细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探究习惯
关于实验当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往往会被教师和学生忽视。恰恰是实验中的这些细节现象,才科学地反映了物理现象的客观事实,也是学生探索发现科学规律的重要环节。
以“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来说,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只注意到水在沸腾之前,温度会逐渐升高,沸腾后温度会保持不变。而没有注意到水在沸腾之前,水的升温速度,会随水的温度升高而变得缓慢,温度越高,升温速度越慢。如果实验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的物理规律就会不全面。水在沸腾之前,水中产生的气泡较少,上升过程中又会逐渐变小;水在沸腾后,水中产生的气泡会很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这些细节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会被教师忽略。若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仔细观察,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还会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探究习惯。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学生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教师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往往不会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的细节情况,也就是闭合开关的瞬间,电流表的指针先偏转到一个较大的刻度值,然后再偏转回来,指在某一固定刻度值上。这一细节现象,大多被忽视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一现象,然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那么学生就会发现,刚闭合开关的瞬间,由于灯丝的温度较低,此时电阻较小,电压一定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就会较大,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较大;当小灯泡开始发光后,灯丝的温度迅速升高,灯丝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流表的指针又偏转回来,指在某一固定刻度值上。灯丝电阻的这种变化特点,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很深的烙印。注重观察实验现象中的细节,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探究习惯,还能提高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严把实验操作关,得出科学的实验探究结论
分组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小组较多,一些实验小组的学生在实验操作环节上,有时会被教师忽略。教师在实验前有必要先做一次演示实验,注意强调在实验操作上一些容易被学生忽视的问题,避免他们在进行实验时的一些操作错误。
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一些学生在测量像距时往往误差较大,是因为实验中,光屏上的像没有清晰时,学生就测量了像距值。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强调,在测量像距时,要在光屏上的像最清晰时才能测量。光屏上的像,什么时候最清晰呢?这是存在主观因素的。要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强调在看起来像很清晰的位置,要反复前后移动光屏。当在某一位置,无论是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还是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的像都会变模糊时,这一点的像才是最清晰的,学生在实验中才能测出较为准确的像距值,得出科学的实验探究结论。
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实验中,连接好电路,在其他电学实验中,学生都知道要先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值后,才能闭合开关,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实验。在本实验探究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一个合适位置,才能闭合开关。若先闭合开关,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一个合适位置,实验操作就是错误的。原因就是闭合开关后,电热丝通电就会产生热量,此时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为一设定值,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就会偏大,使实验数据不够准确,也就不会得出科学的实验探究结论。在进行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做好演示实验,来指导学生怎樣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这对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实验态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正确对待实验探究的成与败
倘若学生的实验探究失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强调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必要的。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实验都能成功。
例如,在“测量小木块的密度”实验中,有的学生会测出木块的密度值比水的密度大;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有的学生会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10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有的学生会得出物距不等于像距的错误实验结论。对于以上“可能”的错误实验探究结论,教师要放平心态,不要急于否定学生错误的实验探究结论,要耐心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在“测量小木块的密度”实验中,学生操作时没有将小木块表面涂蜡,或是小木块在量筒中的水里浸没的时间太久等,都会出现小木块浸水太多,使测得的小木块体积值偏小,密度值偏大的现象;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值错误,或绳子的段数计算错误,都会出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100%的现象。在“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学生测量像距时,错把像到玻璃板后表面的距离作为像距,或实验中玻璃板太厚,确定的像点跟像的实际位置相差较大。这都会造成像距和物距不相等。教师一定要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不要急于责怪,哪怕是课上时间不够用,也要给学生创造课后进行实验的条件,让学生也能获得实验成功的喜悦感。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也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