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365X课程体系” 探索科学育人模式

2021-06-20李文玲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素养

李文玲

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成立于2012年,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虹桥学校的红旗小学部。在历时16年的中小学一体的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体制下,学校的课程建设备受中学影响,虽具有连贯性、延续性的优势,但也饱受重知识轻能力、重升学成绩轻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诟病。2012年,虹桥一小实现独立办学后紧跟时代步伐,秉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遵循《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学校针对以往课程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虹一365X课程体系”。

一、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定位

“365X课程体系”的构建涉及到学科关系的重组、教育评价体制变化、年级段衔接关系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进行系统构建。发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打造“全面发展的人”,围绕这个理念,需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着力点入手,全面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鼓励多主体参与课程开发,以机制为保障,做到国家课程规范开,地方课程整合开,校本课程创新开。并与学校“生活自理、心理自信、学习自主、思行自觉、生命自强”的“五自”教育办学特色相结合,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统一的、丰富多样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整体架构与实施

学校365X课程体系具体架构如下:

“3”即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类课程(必修)、拓展类课程(必修)、探究类课程(选修)。基础类课程是经过梳理和归类的原国家、地方课程,其课程定位是面向全体学生。达到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的目的;拓展类课程指为了丰富学生认知,体现学校五自教育内涵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课程定位于让学生得到分层培养,通过丰富的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三个层次是探究类课程,是校本课程中定位于面向个体、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力求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

“6”即六个类别:六个类别是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把三个层次几十门课程梳理为六大类,分别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操作、健康艺术、自主养成、社会交往。我校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严格按照规定合理规范开设。在校本课程的开设方面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力求为学生的特色发展服务。我校的拓展类和探究类校本课程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大大地满足了我校學生对于艺术、体育、科技的学习需求。 从实践角度看,学校课程能力,是一种全面提升学校发展的综合实力。

“5”即一至五个学年,每个学年都有自己学年自主开发的学年选修课程。

“X”则是包括由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开发的班本课程,以及如德育课程、节日课程、研学课程等各类补充课程。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各个学段的学生学情各有不同。给每个学年、每个班级一定的自主开发课程的权力,不仅是对学校课程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调动了教师和家长的课程开发热情和参与程度,也为学校对课程广度与深度的探索上更添活力与色彩。这种多元的课程体系构建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学会实践提供了可能。

(一)基础类课程

在基础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中,我校积极思考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做了以下三大方面的课程整合与探究:一是必修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整合与探索;二是课程与学校文化特色的整合与探索;三是原有课程与新开发课程的整合与探索。这种整合既有同一学科内部的整合,也有跨学科领域的整合。以语文学科为例,整合主题内容,涵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了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权,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我们确定总体思路为:对照课程标准,把课标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素养,然后再把这些知识素养细化到每个年级段,形成能力目标体系,课程内容的设定和选择就依据这些目标而定。经过学科内容的整合,学科教学和德育实践的整合,学校课程结构逐渐清晰。如,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形式,以新开设的阅读课为辅助形式,将阅读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童心悦读课程;以及发挥我校骨干班主任引领作用,开发体现我校五自教育理念的班本创意课程。以及延续我校多年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做法,启蒙人文素养的国学(美文)诵读课程,其“双读”本内容已作为必修课编入课时。

(二)拓展类课程

拓展类课程是结合我校“自理、自觉、自信、自强、自主”这“五自”而开设的养成课程。其中自理包括学习、生活、健康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相对应的具体分解内容;自觉包括讲文明、有礼貌、守秩序、爱环境四个层面;自信包括声洪亮、善表达、乐展示、敢尝试四个层面;自强包括遇困难敢挑战,遇挫折勇面对两个层面;自主包括有主见、能自控、会统筹、善合作四个层面。我校还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立足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主旨,组织名优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和骨干教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支解读,找到《核心素养》与五自教育的切合点,研究编撰了《虹一“五自”教育读本》。根据《核心素养》中培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梳理出50个分解目标。

这50个分解目标中的大胆质疑、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自珍自爱和安全自护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修心修身、环保节约、各司其职、服务他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认识自我、自我服务、学做家务、洒扫应对、知礼守礼、知规守则、抱诚守真、正礼修身、责人要宽、深仁厚泽、慎思笃行、按行自抑、日省月修、学会理财、合理规划培养的是健康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错就改、阳光心态、正面挫折、自勉自励、立志成才、勇于进取、独立人格、独立面对、自强不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悦纳自己、适应环境、接纳别人、合作分享、拒绝任性、承担责任、做事坚持、信守承诺、奉献他人帮助学生树立社会担当的意识;专注倾听、清晰表达、阅读越美、学会检查、合作学习、掌握方法、多思善问、温习得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增强的是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五自”课程的分解目标符合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具有“五自”特质的少年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探究类课程

我校的探究类课程是校本课程中定位于面向个体、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主要是在延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炼和调查研究,确定为主题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艺体超市课程、科技创新课程这五类共计 60 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主题活动课程,是依托主题活动月,每月有固定的主题,三月——孝亲助人月、四月——守则读书月、五月——长善艺体月;六月——友学收获月;九月——尊师养成月;十月——爱国立志月;十一月——关爱救失月;十二月——冰雪收获月。我们的“主题活动课程六部曲”,即:开展一次动员会,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更换一次展板,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进行一次总结表彰。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断吸收内化“五自”内涵,养成“五自”好习惯。

社会实践课程,是学校借助社区与社会资源,与生活报、家报的小记者团开展深入合作,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目前,我校已經组织了走进敬老院、走进孤儿院、为清洁工人送爱心、探访留守儿童等多项送温暖活动。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我市知名高校、博物馆以及去日本、俄罗斯等地的游学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增加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体育、艺术、科技创新课程开发方面,我校概括归结为:琴、棋、书、画、体、技六大类别。目前全校学生每人具备两项体育技能,踢毽子和跳绳。一项艺术特长是全校的课前一支歌和口风琴。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我们组建了各种社团,体育训练队、舞蹈队、合唱队、书画社、管乐队等,开展了全覆盖的体育、艺术教育。在做好广播操的基础上,我校还有“毽舞飞扬”“篮球操”“武术操”等创编操。面对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我校重视信息技术、科学探究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开设了scratch编程课程、机器人课程、Flash课程。

探究类课程引导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体验,收获成长。

以上课程的设计为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成长和发展环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继承传统,又彰显时代特点;既强调全面发展,又突出了学生个性特长,教师也在活动中快速成长。

三、课程管理与效果

目前学校的“365X”课程体系让学生得到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学会了更多方法,学会了合作探究,培养了运用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教师在本专业之外都发展了一技之长,学校也为教师提供了成长的舞台,鼓励他们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选修课。课程管理在于挖掘现有教师非编码化的隐性知识,通过促进隐性知识的编码化和加强人际交流的互动,使非编码化的个人知识得以充分共享,从而提高学校组织的竞争能力与师生对学校文化的归属感。

学校调整课程结构后,有些学科内容更加紧凑饱满。节省出的时间用来开设选修的拓展类和探究类校本课程,大大补充了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学校的课程更具吸引力。课程的改变从根本上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课程整合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具有依据课程标准改变教学内容、结构的权利,激发了“自主发展”意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再被重复的学习内容占用,减轻了学习负担。在学校学习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特长课程,学年特色课程,发展了个性,拓展了视野。

总之,课程是跑道,让所有的学生都跑起来;课程更是轨道,是学生生命的轨道。我校“365X”课程的实施要求有真实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动手与体验的学习过程。这意味着,学校空间营造、学校空间中的一草一木,都将成为课程的元素;学校建筑及环境中的每一个设计都应当具有育人的价值,成为整体育人的一部分。

■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