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意象的保留和传承

2021-06-20沈宇轩

上海城市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

沈宇轩

摘要: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求,也是当前中国城市社会正在经历的阶段。城市意象是城市多元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人对于城市的珍贵记忆和无形财富。但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许多地方原有的城市意象遭到破坏,有的甚至无法挽回而成为遗憾。通过对城市更新的思考、论述与研究,结合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从建筑、象征、精神、风貌等四个方面对如何保留和传承城市意象提出建议,主要包括城市更新未来需要健全政策规章、统筹稳妥推进更新、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工作参与互动、做到有机更新等方面。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意象;保留传承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1.03.013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不少城市已经逐步迈入存量更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1]城市更新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背景和趋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十四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行动任务。它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必要的、有计划地改建活动,其目的是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重构,是为了人类宜居之地的再造;在机理表征上,用空间重构的手法去推进城市更新。[2]但是,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物质与空间的变化更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更迭,势必会带来城市的建筑、布局以及景观的改变甚至重构。那么这些改变发生之后,曾经印刻在人们脑海中关于该城市的旧意象可能被淹没、弱化,甚至是在现实中可能再也无处可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意象。虽然城市意象是城市客观景象在人脑海中的反映,是一种虚无的存在,但它却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对于城市认知的映射,也可以认为是城市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积淀的无形财富,应该得到传承与保护。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城市意象如果得到良好保护与传承,对于人们来说可以成为一种“乡愁记忆”般的存在,增强人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提高幸福感。

一、城市更新的内涵及方式

(一)城市更新的内涵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区域进行必要的、有计划的改造活动,城市更新的源头是因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随着时代变化而对自身的居住环境、建筑物、生活等条件产生了不满和新的期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对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城市运营能力、城市治理水平进行多重的提升。细化到具体行动有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修复、文化遗产保护等等,其更新改造的对象基本是因为时间问题、时代需求问题、发展需求问题而存在缺陷或现实价值极低的建筑或区域。城市更新的内涵融入了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实施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并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

(二)城市更新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环境下,城市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引领者,是经济、政治等活动的中心,必须不断自我更新成长以实现进一步的优化提升。从欧美国家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城市中用地紧张、人口密集、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恶化等内部问题矛盾就会相继涌现,于是就到了城市更新必须开展的阶段,以改善城市生活与环境并全面解决各种城市问题。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城镇化水平在2019年已经达到了60.6%,一些发达地区早已超过了60%,已经进入城市更新全面开展的新阶段,城市发展方式由增量扩张转为存量更新,[3]城市问题的出现注定城市不能再依靠开发空地、扩张建成区面积这样的低质量发展方式,而是必须通过现有用地内部的优化改造来实现更新换代,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4]这也表明了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经济新常态等多元局面的建设推进对城市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城市更新将会是补齐城市短板、重构区域活力、优化生活环境、升级基础设施、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的一大战略。

(三)城市更新的方式

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应重点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更新改造的个性特点,在充分考虑旧城区原有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网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多种途径和多个模式进行行之有效且切合实际的更新改造。[5]城市内部的更新离不开建筑的优化和重建,当前城市更新的方式与过程大体上离不开“修、拆、建”,其主要方式有三种,即修缮整治、功能重构、推倒重建。修缮整治是对一些在主体结构与功能上无须进行改变的建筑进行外观和布局的修缮与整治,使其在视觉上符合时代发展的风貌或是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加其存在價值。这些建筑往往未被时代完全淘汰或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遗迹;功能重构是对建筑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进行重构而不破坏原有的结构主体,使其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新的功能作用。这些建筑通常外观上带有自身的时代特色与烙印,可以通过功能的重构来焕发新生;推倒重建是将不符合发展建设要求的建筑完全推倒拆除腾出空间,对其所在位置的用地重新规划建设。这些建筑一般都位于旧城区,且存在时间较长,外观与功能存在巨大的缺失且无法修复或转型。因此需要进行彻底的拆除重建来从城市内部获得发展空间。

二、城市意象及其构成

(一)城市意象的概念

城市意象的概念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意象是人感知空间的一种方式,[6]在认知主体接触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绪空间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所谓城市意象,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知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的城市印象,也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7]城市意象的构成包含了城市中有形和无形的要素,有形的要素比如建筑、道路、景观、业态、节点等,能直观地影响人们对于城市的认知;无形的要素比如文化、声景、精神等,这些则在潜移默化中给人留下对城市的印象。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实体内容,并被人所接收后形成了相同或不同的城市意象。城市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构成要素所反映呈现的特征特色上,而城市意象正是城市特色、文化的一种无形反映与象征。

(二)城市意象的构成

凯文·林奇认为影响城市意象的五个基本要素是通道、边缘、街区、节点、标志。这些要素对城市意象的构成有重要影响,各个要素所形成的组合成为了人们对于城市的综合意象,这种意象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不重复性三大特点。

城市意象本身是一种虚拟的存在,但是其构成要素从有形与无形两个角度又可以从四个方面分为建筑、象征、精神、风貌。建筑是城市中最常见的有形的实体要素,各种功能各异的建筑是城市组成的单元,也是与人联系最密切的要素,其外观与功能对人的影响最为深远;象征是城市中比较突出的那一类要素,它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辨识度也更高,更容易被人所牢记,往往能够作为某个区域或城市的标志,或是成为城市意象的线索;精神是城市中重要的无形要素,它随城市中建筑与空间的产生而产生,从视听感知上来感染影响人的思维和活动,在人脑海中留下对于城市的深刻记忆;风貌是城市在人视觉上感受到的整体印象,其特点是比较直观,是城市建筑、规划、布局、现状等整体形象的反映。

(三)城市意象保留传承的必要性

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与区域的更新换代势必对城市意象有所影响,影响的程度会根据更新方式的选择而不同。修缮整治、功能重构、推倒重建三种主要方式中,任何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影响原有的城市意象。在一些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短期取得成效的地方,城市建设偏向于采用建筑功能的重构与重建,大面积的拆建以及选择了不合理的更新方式将会对整体的城市意象造成深刻的影响,并打破意象的传承延续。这也造就了当下许多追求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大多存在城市意象消亡的问题。

城市意象的保留传承也是城市特色的传承。城市特色就是一种意象,是人们通过空间和社会活动的体验和感知获得的。[8]在中国城市社会快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时代,许多城市的特色正在消亡,“千城一面”的问题在近20年的城市建设中一直存在。在过去几年城市更新尚缺乏系统体系的规章政策指导下,许多城市的发展追求高楼林立的“现代感”,在进行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选择大拆大建的方式,平地起高楼,将原先的一块老旧区域变成“都市高楼区”。这种方式就彻底磨灭了原有的城市意象中的建筑或标志要素,而用一种毫无辨识度的、大众化的“都市感”取而代之,同时也抹杀了城市原有的特色特点。

城市意象是文化的体现。文化属于城市软实力,它渗透在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人在城市生活中通过时间所累积存在的。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许多作为文化代表的历史建筑物被拆除或改造,甚至在拆除后进行人为的还原仿造。这样的更新改造虽然没有彻底抹去原有的意象,在营造出的崭新风貌要素下,出现了不真实、并不接地气的新意象。再或者对原有的城市空间进行功能上的改造,迁出空间原有的使用者,进行某种目的开发以实现功能重构。虽然实现了更新,但城市文化的连续性被打破,意象的本质已经变质,精神要素已经改变,所呈现的内容仿佛镜像一般形似但不再真实了。

三、城市意象保留与传承探讨

在城市更新必须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城市意象的断续与消磨问题普遍存在,对城市意象如何保留和传承进行探讨。保留和传承的措施对策可以从建筑、象征、精神、风貌四大意象构成要素入手,对要素进行内容的剖析,来探究不同情景下可采取的方法手段。

(一)建筑保留

建筑是城市意象的载体,是重要的实体要素,各种功能与形式的建筑构成了城市硬件,承载了城市日常运行与人的活动进行。建筑活动是一种延长人们集体社会记忆的途径,这种记忆不仅是关于过去,更是当代人对于未来的一種责任。[9]建筑一旦消失,与之有关的人与精神都将荡然无存、无所依托。

因此,城市更新过程中对于建筑应该采取从价值、寿命、结构、外观、安全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考虑,建立严谨合理的评估体系与相应的执行标准,杜绝采取简单粗暴的推倒重建。对于古城墙、遗迹、时代遗留物等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抱以尊崇的态度,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拆除来为经济发展让路。对于历史价值不高的一般建筑要抱以谨慎态度,充分考量其可利用程度,挖掘存在价值,从而采取对应的更新手段,减少连片大面积的拆除,尽量采用缓和的、统筹的方式逐步推进更新。

(二)象征保留

象征是某个区域与城市的代表性要素,比如建筑、自然环境、符号、标志等。象征往往是最具辨识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元素,可以成为人对城市印象的线索。就像一提到北京会让人想到天安门、提到上海就会想到东方明珠、说起西安就会想到大雁塔、说起杭州就会想到西湖。在城市更新中应注重城市象征的保留,它往大可以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或是城市自然环境特点,往小可以是一个地名或是符号甚至是一棵树,这些要素都可以成为城市意象的浓缩,沉淀在人们关于城市的记忆中。

在城市更新中应注重对象征的保留,充分了解某些要素的存在对于城市意象的意义。在更新中主动了解公众的意向与想法,多方决策以平衡利益,不轻易改变或毁灭一些承载众多市民记忆的象征要素。把象征更好的传承保留下去继续作为区域与城市的代表,让一个个象征成为城市街头巷尾关于记忆的线索,串联成人们关于城市共同或不同的印象。

(三)精神保留

精神是无形的存在,它与一个区域的文化、业态、心理等要素相关,寄托存在于城市建筑与空间之中。精神是当人置身于城市之中所受到的氛围的感染和心理的触动,并因此留下印象。语言是一种精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城市中独特的方言与口音会给人留下印象;业态结构是一种精神,区域中业态的类型与构成会给人最直观的记忆,就像繁华的商业街、飘香的小吃街、拥挤的交通站点等;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是城市历史的体现,比如水乡的温婉、都市的繁华、老城的接地气,文化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大触动。

在城市更新中要注重精神的保留,尊重建筑与空间原本的居住者、使用者,不轻易将其易位,不轻易改变区域的业态和形象。对于精神的传承更多是要做到充分挖掘、多方考虑。在必须重建时保留精神的根基,并适当还原,让原有精神能够继续依托存在,在更新之后也能有迹可循从而能使人凭借印象产生共鸣。

(四)风貌保留

风貌是城市给人带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展示。风貌是城市规划布局、新旧程度、特色特点的整体反映,是人身处城市之中对城市形象的印象,对外是一种门面,对内又是一种生活气息。就像提起青岛就会想起红瓦绿树、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小桥流水、提起重庆就会想到魔幻山城。风貌可以是一个城市整体的特色形象,也可以是某一片区、某一条街的形象反映,它却取决于自身的建筑风格、文化底蕴、发展阶段、自然环境等。

在城市更新中要重视风貌的保留,尤其是优良、特色风貌的传承,做好风貌类型定位的保护,维持好区域或城市的风貌形象。在让旧风貌焕发生机的同时,要注重风貌中重点景观、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铲除不良风貌以及与风貌不匹配的要素。在原有基础上,划定好风貌区域范围,维持好城市规划布局,建设成体系的成片的风貌区域,让特色风貌一目了然,能够长久保留传承。

四、总结与建议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政府对于城市的一种建设行为,也应该与城市中每一个人都相关。城市更新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人文化、系统化。它不是一种时代的工具,也不是经济发展的兴奋剂,而应该是城市自我进化的一种更高级的自然状态。它对于人和物的影响都应该是缓和的、积极的,而不是冷酷的、机械的。基于这一认识,针对城市意象保留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健全政策规章

目前,城市更新普遍缺乏规范的指导政策与法律规章,缺乏科学详细的纲领性文件,导致在实际进行时,存在疏忽与盲目。所以需要从宏观政策上制定更细化的指导方针,为地方城市更新引领方向。也需要更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城市更新行动的细节,制定统一标准来判定目标建筑在更新时所该采取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拆建,助推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精细化、高质量化。

(二)统筹稳妥推进更新

城市更新应该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大工程,而不是缝缝补补的零碎工作,也是一项稳妥谨慎的渐进工程,而不是急剧转变的大拆建。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把握城市未来发展方向,以此来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要充分了解城市与区域的现实情况,分清楚其类型与发展阶段,制定不同区域的发展蓝图与目标,出台详细的规划方案,再进行系统的更新。做好城市更新前期的调研谋划工作,彻底转变更新的理念态度,稳步推进更新的进行。

(三)重视人文关怀

城市是人的城市并最终服务于人,城市更新更细的也不只是城市,也是人的需求更新。所以应该在更新中更加重视人文关怀,为城市更新赋予温度与热度,对于建筑的修改拆建应充分考虑人文情感,保留那些承载着众多市民情感的城市要素,让城市在更新后仍然能够唤醒人们长久的记忆,让城市的街头巷尾有旧迹可寻,让城市成为一座有记忆的城市,让人感受到乡土一般的印记。

(四)加强公众参与互动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政府的行为,也需要市场的积极参与和公众的广泛支持。当前城市更新还缺乏对公众参与的重视,更新主要以长官意志、上级规划思路为主,民意调查、公众参与程度不足,对整体的多方利益平衡保障不足。这就导致无法保留传承大多人心中的城市意象或是满足人的需求。因此,在城市更新中要更多地听取民意、广开言路、建言献策、下放权力,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保留传承好那些人们希望留下的旧元素,保障好更新过程中受影响者的切身利益,尽可能让多方参与到更新行动中。

(五)做到有机更新

有机更新是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按照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取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关系,做到可持续发展。当前的城市更新应遵循有机更新的要求,在改造过程中延续原有的生态、文化、视听、记忆、布局,让城市的脉络得以长久传承。把握好局部与整体之间、内在与外在、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联联系,从长远出发,从短板入手,打造绿色、智慧、宜居、韧性的城市,让城市意象在有机更新的推进下与城市升级换代和谐共存,长久保留依托于城市建筑与空间内。

参考文献:

[1]朱隆斌.城市更新如何传承文脉、留住记忆[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6):135-140.

[2]杨帆.存量空间下看城市更新趋势[J].中国房地产,2020(23):10-12.

[3]21世纪经济报社.城市更新可以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方向之一[N].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28(001).

[4]王蒙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J].住宅科技,2021,41(1):1-3.

[4]沈兴国.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N].甘肃日报. 2021-02-02.

[5]阳建强.中国城市更新的现况、特征及趋向[J].城市规划,2000,24(4):53-55+64.

[6]丁瑜,李爽.基于公眾感知的广州花城广场意象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6):65-76.

[7]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1(3):70-73+77.

[8]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3):8-11.

[9]张幸怡.消失的记忆——浅析城市更新过程中场所精神的存续[J].建筑与文化,2021(1):186-187.

How to Preserve and Inherit Urban Imag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Renewal

Shen Yuxua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1,China)

Abstract:Urban renewal is the inevitabl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height, and it is also the stage that Chinese urban society is experiencing. Urban imag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multi culture, and is the precious memory and intangible wealth of people for the city.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renewal, the original urban image in many places has been damaged, and some even become a irretrievable regret. Through the thinking,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f urban renewal,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reserve and inherit the urban imag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architecture, symbol, spirit and style, and sums up several major conclusions, such as perfec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promoting the renewal steadily, paying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are, strengthening work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achieving organic renewal.

Key words:urban renewal; urban image;reserve and inherit

责任编辑:王明洲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广州“三旧”改造政策反思与城市更新方向探索
城市更新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以包头北梁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
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更新中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