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子教育”规制刍议

2021-06-20张志君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隐患建议对策

张志君

【内容摘要】本文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影子教育”机构及其从业者的现状进行了扫描,指出了“影子教育”机构及其从业者存在的包括但不限于造成“政治隐患”“社会心理隐患” “教育隐患”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传承隐患”等问题,并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这些隐患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影子教育;隐患;对策;建议

一、引言

据有关学者考证,“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由Stevenson和Bakeart两位学者提出的,①是对于“课外教育”的一个形象的说法。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包括但不限于新冠肺炎在内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的综合作用,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于“影子教育”的需求似乎日益强烈。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土的K12课后辅导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483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5710亿元。②但是,“影子教育”也帶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必须面对。因此,对“影子教育”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影子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平心而论,“影子教育”作为传统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学校教育的一个辅助,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相关教育需求曾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应否定的。但是,在其“野蛮生长”的过程中,确实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一)“影子教育”有可能带来的“政治隐患”问题

这里所说的“政治隐患”,指的是“影子教育”的传播主体因为有意或者无意的原因在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中造成的政治隐患或者政治风险。所谓“有意”指的是有些“影子教育”的传播主体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不惜以一己之力去碰撞、去质疑以往社会各界已经形成共识的人、事或者物。这里所说的社会各界已经形成共识的人、事、物,指的是社会各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积累沿袭下来的对于一些人、事、物的基本评价或看法,比如说关于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关于英雄、关于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尊崇,等等,这些东西本来是毋庸置疑也不能质疑的!但是,有些“影子教育”的传播主体却不惜以身试法,屡屡碰撞社会各界已经融化到血液中的“集体无意识”!比如,一家很有名的“影子教育”机构的一名从业者就曾经在自己主导的课堂上公开发表抹黑抗美援朝,诋毁战斗英雄邱少云的言论。③所谓“无意”是指“影子教育”的施教传播主体往往并没有像体制内的教育工作者那样受到过相应的教育或者规范,所以施教过程中心中没有任何关于“政治底线”的概念和意识,“无知者无畏”,所以往往会说出一些令体制内的学校施教者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的话语。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作为传播者,尤其是教育传播者如果将这些不负责任的,具有政治错误的言论传播出去,就会给受教育者乃至社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倘若这些传播者有一定的知名度,那可能危害就更大!所以,对于这种“影子教育”的政治隐患确实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二)“影子教育”有可能带来的“社会心理隐患”问题

有人说,“影子教育”和传销具有同样的属性。这话肯定是比喻,虽然按照列宁的说法,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但是这种说法“虽不中亦不远矣”!这种比喻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笔者看来,“影子教育”和传销至少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它们都是以所谓的“市场效益”为终极追求目标的;其次,他们都是利用人们的某种心理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所谓“市场效益”之目的的。当然,“影子教育”与传销之间也存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其“组织成员”的控制方式不同,传销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往往既重视精神控制,更重视身体控制,一旦误入了传销组织,便“一入‘传门深似海”,很难脱身!而“影子教育”机构则主要是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其成员进行相应的控制,以所谓的经济效益和物质刺激来确保其从业成员的“向心化”;其次,它们对其营销对象金钱的攫取方式也存有一定的不同,前者也就是传销组织在进行传销时往往都是给传销对象描摹一幅“看起来很美”的远景或者愿景,然后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精心准备“话术”,“巧妙”设置相关“情景”等等方式先诱之以蝇头小利,然后一步步引诱传销对象上当受骗!而“影子教育”机构则往往是盯准其“营销”目标对象的另外一种心理,那就是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然后针对这种心理“对症下药”,不断地放大这种焦虑,引诱目标对象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去上“影子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种课程;“影子教育”与传销机构的第三点不同也是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经过社会各界的一致努力,传销在今天已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大众传煤平台,都不会有它的一席之地!而“影子教育”机构则常常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运作程序而将自己“洗白”,穿上了一件件神圣的“马甲”,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影子教育”机构是怎么样“洗白”的呢?有专家研究,他们无非是经过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是纠集一些人成立一个机构,然后精心策划编好一个故事,然后利用这个故事或者一个所谓新的“概念”或者新的技术去四处兜售炒作,尽量将自己包装成一个非常“高大上”且具有神圣使命和非常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机构,然后或者是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或者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圈”来大量的不明觉厉的投资人的资金,然后不是或者说不主要是把这些“圈”来的钱用于相关的教育科学研究上,而是将这些“圈”来的钱的绝大部分都投入到有一定公信力的大众传媒,特别是有较大影响力的电视传媒,来不断地为其“背书”,不断地开展所谓“狂轰滥炸式”的宣传,让广大的受众,尤其是广播电视听众和观众误以为这样的“影子教育”机构是可信可敬的,然后,再进行第二轮“割韭菜”式的“收割”,让本机构的从业人员不断地用“滚雪球”的方式去攫取更多的用户资金,这样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对社会似乎并没有什么伤害,但是因为它们不断地通过有公信力的大众传媒来炒作借助“影子教育”进行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影射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所供给的教育内容的不足或者无效,在野蛮攫取受教育者钱财的同时,也不断增加受教育者的恐慌心理,这种恐慌心理如果不断累积的话,就会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恰如有专家所说,体制内的国民教育机构辛辛苦苦努力了几年十几年,还不如这些“影子教育”机构通过资本市场圈来的钱,借助有公信力的大众传媒为其“背书”,一下子就将社会心理拉回到了“解放”前!

(三)“影子教育”有可能带来的“教育隐患”问题

除了“政治隐患”和“社会心理隐患”之外,影子教育还给教育事业本身也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重大隐患。具体表现如果用四个字来加以概括的话那就是“苦乐不均”。这里所说的“苦”指的是辛苦的“苦”,“乐”是指寓教于乐的“乐”。人们常说“人是社会性的高级动物”,这句话至少有三层含义:首先,人是一种动物,和其它动物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也需要食物果腹才能生存。但是,人又不是其他的动物,首先他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所谓“社会性动物”,是指作为一个生物体,每一个具体的人都不能只顾自己生存,而罔顾其他人的死活。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谓“五伦”的说法,所谓“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这五种关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需要妥善地处理好这五种关系。孔老夫子所代表的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我们现在讲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都是指的是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所应该做的和必须做的。那么,除了社会性动物之外,人类还是一种高级动物,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知识和经验的获取方式上。人以外的其他动物也不是不能够获取知识和经验,比如说有些灵长类的动物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并利用这些工具来获取食物。但是,这些动物它们对知识和经验的获得都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在场性”,二是“具身性”。而人作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动物,他的知识和经验的获取方式和路径却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在场性”和“具身性”直接获得经验和知识,人类还可以通过不在场、不具身的方式获得知识和经验,就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知识和经验,这些通过间接方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被称为“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那么,“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是怎么获得的呢?这就不能不依靠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教育实际上是将人类此前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传授给这一代和下一代的过程。传授此前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追求舒适乃是人的天性。古人所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乃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能像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所说的“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In the bubble in clear water 3, in the bath in hematic water 3, boil 3 times in buck),就很难获得足够的“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为了使人们在获取“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一些痛苦,有一些有想法的教育工作者们就发明了一些方式,用尽可能轻松的形式来包裹那些比较严肃、艰深的教育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但是“寓教娱乐”的“乐”,好比是“糖衣药片”的“糖衣”,真正的有价值的却是里面的“药”,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本身。如果我们在服用一种药物的时候,只舔掉了包裹在“药”外边的“糖衣”,而对里面的“药”弃之如敝屣,那么,就很难达到我们所要诉求的目的。“影子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过于强调了“寓教娱乐”的“乐”,而往往忽视了“糖衣”包裹下的“药”。这就好比古人所讽刺的买椟还珠!其结果往往是让受教育者可能会对“影子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特别是传统的国民教育体系,也就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育,无论是內容还是形式都产生很大的抵触,甚至反感,让这些受教育者头脑中深深种下一个印象,那就是要想获得“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没有必要那么痛苦,其结果有可能使得那些涉世未深的受教育者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的欠缺。倘若按照这种并不重视“教”只重视“乐”的方式走下去,其最终结果就有可能像国外的一位名叫尼尔·波兹曼的学者,讽刺大众传媒的肤浅化所写的一本书的名字《娱乐至死》那样,到最后将我们的下一代都变成一个个只重视碎片化和娱乐化的受教育者,这样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具有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知识和经验,就有可能受到解构乃至颠覆!

(四)“影子教育”有可能带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传承隐患”问题

无论在西方乃至在全世界,人们如何认识教育,但至少在中国历史上教育一直是被认为是一件非常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个一向被尊崇的对象,分别是“天”“地”“君”“亲”“师”。“老师”能够和“天”“地”“君”“亲”一起巍然并列,这足以说明“教育”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纵观中国历史,孔子是一个非常值得观察与研究的人物。纵观孔子一生,论起获得学问“出道”的早晚,他很可能比不上老聃和苌虹,论起“有权”,他肯定不如当时的那些诸侯,甚至还比不上诸侯家里的卿大夫,论起“有钱”,他曾经被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差一点儿被饿死!论起所教学生的数量,他虽然号称是“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是倘若只论数量的话肯定比不上今天我们的一所普通的三本院校大学校长名下的学生多!但是,在灿如群星的中国古代名人序列中,孔子却一直稳居榜首,至少是稳居前列。其原因我想有很多,除了因为他所教的学生有很多是历史名人之外,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那就是他主张“有教无类”。什么叫“有教无类”?借用在医学界“蜚声中外”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一段话加以表述的话就是“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坚决反对将教育与金钱联系在一起!“影子教育”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通过所谓精细的计算,将每一个施教者也就是老师所教的每一节课都分别明码标价、公开出售,这样做的结果固然有其合理之处,比如说,可以进行量化管理,可以彰显每个老师的不同价值,乃至其所传授知识的价值,但是也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在那些受教育者尤其是涉世未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受教育者心目中形成一个隐含的印象,那就是“教育”是可以明码标价而且只能明码标价的!而这些受教育者中有一部分人将来也很有可能会进入下一代人民教师的行列,在他们走上讲坛的时候,可能就难免会在心里隐隐回忆起当初自己受教育时的相关经历,难免会产生一些课上不讲或者讲得不够,然后在课外补习的时候讲多讲够以收取费用的想法,这样,其实就会对于我们的下下一代及其家长产生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负效应,就会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解构乃至被颠覆的危险。就会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强行嵌入了 “非有教无类”,甚至“反有教无类”的内容!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知造成一定的隐患。

三、应对策略

以上我们分别从四个方面罗列了“影子教育”机构有可能带来的包括政治、社会心理、教育及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隐患。类似的隐患其实可能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笔者认为,发现存在的隐患不是目的,消除化解这些隐患才是本文研究这些问题的初衷和初心之所在。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化解或者避免这些隐患造成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我们至少应该循着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一)建议有关机构针对“影子教育”机构的相关传播主体的种种失范言行,分别从“自律”和“他律”的角度制定相关“游戏规则”,划出“底线”和“顶线”,来化解其有可能带来的政治隐患

所谓“游戏规则”,顾名思义就是规范“影子教育”机构中的各类教育传播主体所制定的“规定”“办法”等等。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有关部门已经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各类教育传播主体,也就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相关文件或者规定,应当说,这些“规定”“办法”等对于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相关教育传播主体也就是教师的言行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应讳言这些“规定”“办法”主要规范的还是体制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传播主体也就是老师,而对于“影子教育”机构也就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传播主体也就是教师的言行却没有进行明确的规范,至少在相关的条款中没有注明,这实际上就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为了不使“影子教育”机构成为相关“规定”“办法”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就有必要马上着手制定一些相关的“游戏规则”。具体可以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所谓“自律”就是有关行业协会或者学会应该联合有影响力的校外培训机构牵头来进一步完善诸如《校外培训教育机构从业人员自律公约》之类的文件。这些文件要以“自律”的方式进一步画出一些“条条”和“框框”,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传播主体也就是相关教师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所谓“他律”就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主动作为,针对“影子教育”机构有可能带来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隐患在内的种种问题,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尽快与时俱进地制定出台相关的专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教育传播主体也就是老师的相关“游戏规则”,以便进行有法可依的“他律”。无论是“自律”还是“他律”,都要划出一些“底线”,这些“底线”包括但不限于:不得质疑党的领导、不得质疑国家统一、不得质疑民族团结、不得质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得亵渎英雄、不得解构崇高、不得颠覆历史等等。诸如此类的这些“底线”是不可逾越,不允许任何挑战的!而且鉴于以往的相关经验及教训,还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明确规定,一旦触犯之后,将会受到哪些懲罚,由谁来监督,怎么样监督,如何来执行等等一系列的相关条文来使得这些“底线”非常清楚,而且具有可监督性和可实操性!除了划定“底线”之外。无论是“自律”还是“他律”文件,都应该画出“顶线”,就是要制定一些相对比较崇高的目标,以便让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传播主体也就是老师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比如说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育传播过程中,以便与体制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传播主体形成合力。校内校外联合起来,通过相关教育传播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工作,这样的话,才有可能避免或者化解校外培训机构相关教育传播主体胡乱传播所造成的政治隐患。

(二)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进一步加大对于“影子教育”培训机构市场营销语言规范的规制力度,避免他们进一步制造恐慌、贩卖焦虑,从而有效化解社会各界的心理恐慌

这里所说的“市场营销用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广告”。所谓“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它的最大目的就是帮助“卖家”把“东西”卖出去,卖得又快又多又好。要想把“东西”卖得又快又多又好,途径有很多,比如说可以苦练内功,把自己要卖的“东西”做得物美价廉、人见人爱,这就是练内功;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觉得练内功太苦,于是就在语言包装上下工夫,绞尽脑汁地想出一些市场营销语言,也就是广告用语来面向社会广而告之,告诉大家自己的东西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等等,这就是在广告上下工夫。在广告上下工夫,无非也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借助别人之口来帮你做宣传,还有一种就是自我宣传。借助别人之口做宣传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唐代的项斯。在群星辈出的唐代,项斯充其量只能跻身于四流诗人的行列。但是这个人却给中国历史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这个典故源于与项斯同时代的另外一个人杨敬之。杨敬之当时担任的是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国立大学校长。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话叫做“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由于杨敬之的不遗余力宣推,项斯才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号。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像杨敬之这样肯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愿意为别人进行不遗余力宣传的人毕竟是太少了!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更多的情况下,卖东西的卖主都是想方设法来进行自我宣传的。自我宣传也有很多路径,其中很多“卖家”愿意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来达到自我美化的目的。这方面我们不妨再看一个古人的例子。王尔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一名比较有名的读书人。此人乃是进士出身,后来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被派往江南去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要说起王尔烈,他的出生之地并不在关内,而是在号称苦寒之地的塞外,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今天的东北三省被称为是“共和国的长子”,但是在清代却被很多读书人视为“文化蛮荒之处”。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蛮荒之处”的读书人,竟然敢到人文荟萃的江南去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江南的读书人肯定会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为了弹压这些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江南读书人,王尔烈写了一首诗来进行自我介绍。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这首诗可以视为是一首广告诗。通过这首诗一眼就可以看出王尔烈是在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王尔烈可以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由于他是权力很大的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所以那些江南的读书人虽然心里可能不一定服气,但至少在表面上不敢说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王尔烈的言行,告诉他不可以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来进行自我宣传。到了后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达,市场机构的市场营销用语越来越多,为了对这些市场营销用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告进行必要的规范,有关方面制定出台了广告法。仅以中国为例,中国的第一部广告法制定颁发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其后又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进行了修订,并且先后制定颁发了相关实施细则,对于市场机构的市场营销用语做了很多相应的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其实主要规范的还是货物贸易的市场营销用语,对于被WTO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称为“活劳动”的“服务贸易”,特别是教育服务贸易所使用的广告用语却没有很好地进行相应的规范——1994年版的《广告法》根本没有涉及教育培训的内容,2015年版的《广告法》第24条倒是涉及了,但规范的内容却并没有涉及到禁止“贩卖焦虑”!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很多“影子教育”机构的相关行为主体正是瞧准了这个空子,所以进行市场营销时,他们所打的广告语往往出现了很多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用语,而且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心理暗示来影射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的不足,让很多受教育者及其家长们产生一种心理恐慌,对未来产生种种焦虑!因此,有关方面应当该出手时就出手,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修改相关广告法法律法规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影子“教育机构”进行市场营销时的广告宣传,阻断他们借助广告宣传来制造恐慌,贩卖焦虑。

(三)建议有关方面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以便规范影子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降低乃至避免影子教育大行其道有可能造成的教育隐患

我们知道,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⑤用比较学术一点的话语加以表述,“标准”就是范式。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一等企业卖标准,二等企业卖技术,三等企业卖产品。这话虽然说的是企业,但是对于其他机构也不无启示意义。对于一个行业,一个领域来说,要想做到可持续,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影子教育”机构应当说是没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标准的。他们的相关从业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人是随意发挥,甚至是肆意乱为,甚至肆意妄为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影子教育”机构加以规范。有人曾经打比方说,“影子教育”机构就好比体制外的医院,都需要进行规范。这个比方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体制外的医院也好,“影子教育”机构也罢,他们可能面对的都是一类“嗷嗷待哺”的群体,只不过医院所面对的是等待身体救治的病人,而“影子教育”机构所面对的则是急需提供精神食粮“喂养”的受教育者。由于种种原因,体制外的医疗机构和体制外的教育机构都在给社会带来一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为了规制这些体制外的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有关方面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堵”的方式,就是将其全部关停,另外一种方式是“导”的方式也就是“疏导”的方式,所谓“疏导”的方式就是由有关方面牵头,组织有关各方在认真调研和科学思考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的“游戏规则”,以便让那些“影子教育”机构的从业人员都一体遵守,如果能够在一定的期限内达到这个标准的,则允许其继续存在,如果不能达到标准的,则再采取“堵”的方式将其断然关停。这种办法总体上看可能要比完全一棍子打死要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疏导”工作呢?那就涉及到“标准”,这里所说的“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标准,一个是内容标准。技术标准就是对支撑或者辅助“影子教育”机构的施教者也就是老师们开展教育教学的那些技术保障进行规范的标准。具体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是平台标准,二是渠道标准,三是场景标准。所谓“平台标准”,就是要制定出相关的要求,要求“影子教育”机构所采用的线上教育平台或者线下教育平台至少要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低于这个水平的一律认定为不合格;所谓“渠道标准”,就是要明确采用线上教学的影子机构采用什么样的网络、什么样的通道,是3G、4G还是5G、6G?所谓“场景标准”,就是要明确“影子教育”机构的从业者施教时的场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式,至少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等等。当然,技术标准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这里所说的“内容标准”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些内容: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三是如何评价。“教什么”涉及到课程和教材,“影子教育”机构一般是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教材?由谁来审定其所使用的教材?他们能够提供哪些课程?这些课程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定相关规则予以规范。所谓“怎么教”就是要对“寓教于乐”中的“乐”与“教”各自所占的比例做一个相对比较明晰和科学的界定,不能也不应将“寓教于樂”的“乐”放大化,将非常严肃的教育转成非常搞笑的娱乐,这样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的;“如何评估”是指要制定出一套第三方评价体系,不仅仅听“影子教育”的施教者以及“影子教育”机构如何自我表扬,也不应仅仅看受教育者的反馈,因为这都带有一定的不真实性,所以必须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影子教育”机构进行相关的评价。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相应的标准制定,采用疏导的方式,将“影子教育”机构纳入到国家的整体教育系列中来,对他们进行“收编”而不是简单地关停,这样才能够有效化解“影子教育”机构有可能造成的教育隐患。

(四)建议有关部门通过两个“进一步加大”,像解放初上海打赢“经济保卫战”那样去化解“影子教育”机构大行其道有可能带来的传统文化认知传承隐患

这里所说的解放初期的上海“经济保卫战”,指的是发生在1949年上海刚刚解放的一场经济战博弈。当时的上海一小撮黑心资本家出于种种阴暗的心理,在美、蒋特务的挑唆操纵之下,公然叫嚣“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但人民币进不了上海!”“只要控制‘两白一黑,就能让共产党在上海死无葬身之地。”⑥于是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导致刚刚解放的上海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做出了英明决策,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统筹部署,陈云同志的运筹帷幄、亲自指挥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手抓,两手都很硬,最终打赢了这场在开始时被很多人认为很难打赢的经济保卫战。所谓“看得见的手”就是由当时的上海警备区等强力机构加大对于操纵价格,哄抬物价的那些无良资本家,特别是隐藏在他们背后的美、蒋特务的打击力度。所谓“看不见的手”出击是指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市场问题。当时一小撮黑心资本家除了操纵银元和人民币的兑换之外,主要是操控“两白一黑”的物价,所谓“两白一黑”指的是棉花、大米和煤炭,这三种东西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但却关系到上海几百万老百姓的吃饭、穿衣、取暖等,如果解决不了肯定会影响到当时上海社会的和谐稳定。受毛泽东同志的委托,陈云同志运筹帷幄运用市场手段成功地化解了一小撮黑心资本家对市场价格的操纵,提供了城市治理,特别是价格治理的一个宝贵经验。历史的经验值得充分借鉴和采纳,为了化解“影子教育”机构有可能造成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传承的隐患,有关方面应该通过两个“进一步加大”来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这里所说的两个“进一步加大”,一个是指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的供给力度。平心而论,“影子教育”的营销对象也就是那些学生和家长们,他们之所以要把目光投向“影子教育”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制内的各级各类公益性教育机构所能够提供的“供给”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不足,这种不足既可能是“内容”上的,也有可能是“方法”上的。针对这些“不足”,建议有关方面对体制内的教育机构的施教者,也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们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提出创新性要求。要求他们要认真审视自己所教授的内容,看看是不是能够确实满足所教班级全体学生的需求,同时要求他们充分借鉴和吸纳包括但不限于“影子教育”机构在内的所有施教者们好的方法,以更好地寓教于乐,既教知识,更教方法和智慧乃至思想。总而言之,就是要充分借鉴一切可资借鉴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他们一直渴望的以往体制内的教育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提供好的相关内容和相关学习方法,以便最大程度地挤压“影子教育”机构的市场空间;所谓第二个“进一步加大”,是指进一步加大对于公益性教育人物的宣传力度。在生活中不仅有“见钱眼开”的施教者,还有许许多多为了神圣崇高的教育事业而可以克服困难,顶得住“影子教育”机构高薪诱惑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人,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崇敬崇高、鄙视铜臭的文化氛围,以便让涉世未深的受教育者从小就在心里意识到生活中不仅有铜臭和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样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化解“影子教育”机构有可能带来的受教育者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误读的隐患。

注释:

①David Lee Stevenson, David P.Baker,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1992)

②《教育行业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K12课后辅导市场规模将达到5710亿元》,艾媒网,https://www.iimedia.cn/c1061/76965.html ,2021年2月18日。

③《抹黑抗美援朝,诋毁战斗英雄邱少云,新东方外聘教师哪儿来的底气》,腾讯网,https://new.qq.com/omn/20200719/20200719A0FU1W00.html,2020年7月19日。

④2015年版《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⑤详细请参见《百度百科》“标准”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0%87%E5%87%86。

⑥毛翔:《从上海经济保卫战到三大攻坚战》,凤凰网,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5ZHqNEspYLdcHXR0GtVr5Er7cPiLQ5dUjL1QQZ2MFUo__,2019年9月8日。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传媒研究》编辑部总编辑、三级研究员、教育部、中宣部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双千计划”中国政法大学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特约编辑:刘 原;责任编辑:韩 勇】

猜你喜欢

隐患建议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网上晒娃隐患多
Tough Nut to Crack
文具的隐患!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