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历下区法院清代墓出土精品配饰赏析

2021-06-20杨阳

理财·收藏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历下区翡翠纹饰

杨阳

历下区法院清代墓发掘于2001年3月,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墓葬距离地面1米左右,保存完好,为长条青砖砌成的长方形墓室。棺材内部贴有红色绸布,一具保存完整的女尸头朝西北躺在棺内,身高约1.5米,仅露面部,头戴凤冠,颈上挂有朝珠和玉坠,身上盖着4层绣花红绸棉被。掀开棉被发现,女尸共穿4套衣服,胸部、手部的皮肤还有弹性,腹部已开始腐烂。周围放有大量防腐防潮的灯芯草。根据棺材上红漆印着的“皇清诰封淑人先妣贺太淑人之灵柩”15个繁体字得知墓主是清代中晚期一位贺姓三品官员的母亲,即三品诰命夫人。

经清理,历下区法院清代墓共出土龙形金耳坠1对、蝙蝠寿纹金簪1枚、雕花金簪1枚、翡翠雕花银簪1枚、天王雕花银簪1枚、青玉坠饰2件、镶珍珠金帽花1个、骨质翡翠杂宝朝珠1串、凤冠流苏垂饰残件1宗、琉璃腰带饰20片及铜钱5枚。此墓出土文物保存情况良好,整体档次较高。

金银配饰

金是世界上最稀有、最珍贵的金属之一。距今1万年以前,黄金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并利用,人类发现并利用黄金的历史,要比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铜、铁、铝等众多常见金属要早几千年。历下区法院清代墓出土的这几件黄金饰品均为女性发饰或首饰,小巧、精致,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代表了清代纯熟的黄金铸造工艺。

龙形金耳坠(图1)

金质,等大,无款识。通长2.48厘米,通宽2.6厘米,厚0.13厘米,重8.1克。

坠身龙形,龙身卷曲呈C形,采用捶揲錾刻工艺打造而成,龙头顶的凹槽内原应镶嵌宝石,出土时惜已脱落无存;头部饰有细密的半圆形弧线,眼睛圆形,眼珠以浮雕小圆珠表示,鼻孔上翻,龙嘴张开,内接S形圆柱实心针脚。龙嘴四周以深浅不一、长短相间的细线刻画出胡须,线条轻盈流畅,似随风飘动,萌态可掬;龙身以3条半圆弧线为一组,錾刻出周身鳞片,两组鳞片之间有细密线刻纹饰;尾巴分叉,似“山”形,自尾巴根到尾巴尖之间刻有长短不一的细线,将尾部线条生动地展现出来。这副金耳坠整体线条流畅,虚实呼应,富有动感。

龙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且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汉代以后,皇帝、皇室几乎把一切都与龙联系在一起,所用器物、服饰、用具等都打上了龙的印记,可以说龙是历史上出镜率最高的神话动物形象。百姓没有权力使用龙形纹饰及相关物品。这对龙形金耳坠的出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墓主人身份的高贵。

清蝙蝠寿纹金簪(图2)

金质,簪体通长8.8厘米,通宽1.8厘米,厚0.31厘米,重24.32克。两头錾刻 “双蝠捧寿”纹饰两组,其中一只蝙蝠口衔双桃,另一只蝙蝠口衔双钱;两蝙蝠之间为团寿图案,有“福寿双全”之意;中腰细窄,外层饰“回”字纹,内层饰连珠纹。背后錾刻“足赤”款识。

清雕花金簪(图3)

金质,簪体通长8.8厘米,通宽1.8厘米,厚0.31厘米,重7.86克。金簪头部呈挖耳勺形,高浮雕立体蝙蝠纹,下部为浮雕南瓜形纹饰,后接实心锥形簪体。簪子背后錾刻“恭盛”“原金”款识。

蝙蝠谐音为“福”,含义美好,寓意吉祥,其形象被广泛应用在金银器、瓷器、玉器和家具纹饰的雕刻中。蝙蝠数量不同,表示的含义也有所区别,有寓意“福到”的倒挂蝙蝠,“双福临门”的双蝠、“福寿双全”的蝙蝠捧福禄寿、“五蝠临门”的团蝠等,造型丰富多变。这两件金簪都是雕刻的蝙蝠纹饰,工艺精巧,寓意福寿双全,福寿绵长。而金簪背后的“足赤”“原金”款识则代表了该首饰的黄金含量超过90%,类似于我们今天首饰上的“足金”“千足金”印记。

此外,金簪背面的“恭盛”代表着打制首饰的银号。通过查找晚清民国知名老银楼档案,并没有发现名为“恭盛”的银号,说明这是家济南当地的银楼。

清梅花形金帽花(图4)

金质。通长2厘米,厚1厘米,重2.8克。此梅花形金帽花有双层花瓣,内外层花瓣方向不同,呈仰俯之态,中间镶嵌一枚圆形金色珍珠,外层花瓣两两之间各有一圆形穿孔,以备与帽子本体连接。

帽花是民间对帽饰的俗称,由于它有识别帽子前、后的作用和鉴别帽子是否戴歪的功能,故此又有“帽正”之雅号。男性帽花相对单一,其材质多为玉石一类。女性和儿童帽花往往复杂多样。到了民国时期,民间银饰品种类丰富、样式齐全,艺人们将点翠、累丝等工艺和漂亮、吉祥的图案运用于帽花之中,也使得小巧玲珑的帽花文化更为丰富、更为立体。

清翡翠雕花银簪(图5)

簪体银质,表面氧化呈黑色,錐形。通长10.9厘米,宽1.8厘米,厚0.7厘米。这枚银簪上部雕刻花纹,簪首扁圆,镂刻花纹,内镶圆雕绿色翡翠花一朵。整件器物造型精巧,宛如清新淡雅的出水芙蓉,清丽脱俗。

古代女性发型、发式讲究,梳好的发髻要用花和宝钿花钗来装饰。宝钿花钗里包括发簪、华盛、步摇、发钗和发钿等,统称发簪。发簪溢彩叠翠、精巧别致,颇具古典东方神韵,将古代女子含蓄典雅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发簪不仅有单股、双股之分,而且材质多样,有金、银、铜、玉、犀角、象牙、骨、瓷、琉璃等。发簪最精彩的部分当数簪头,有的镂刻花鸟兽纹,有的挂流苏垂饰,有的镶嵌精美宝石,精美绝伦。如此说来,发簪绝对是古代女子大爱的时尚单品,没有之一。

宝玉石配饰

清八卦纹青玉坠(图6)

这两枚玉坠大小相仿,纹饰不同。一枚直径1.7厘米,厚0.5厘米;另一枚直径1.6厘米,厚0.58厘米。重2.82克。一枚正反两面均阴刻八卦纹饰,材质为和田玉;另一枚整体呈圆形,中间部分略鼓,边缘较薄,上半部边缘有8处刻槽,靠穿孔位置有双阴线八字纹,中间阴刻米字纹,下部印刻一弧线,材质为翡翠。

这两枚青玉坠出土时就安静地挂在这位诰命夫人颈上,玉质细腻但雕工不佳,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两枚玉坠同时佩戴,纹饰、形状却各不相同,庄重而不失俏皮灵动之感。

清琉璃凤冠残件 (图7)

琉璃凤冠残长19.5厘米,琉璃珠直径0.4厘米。出土时已严重残缺,无法复原,但我们从其残存的流苏垂饰还是可以想象出当年这件凤冠是怎样的奢华精致。小小的凤冠上珠翠、花钗错落有致,宝石、钿花耀眼炫目,在各色花朵间,间或插着几只蝴蝶饰片,好似一只只蝴蝶在五颜六色的花丛中飞舞。遥想当年,这位诰命夫人身穿命服,颈挂朝珠,头戴凤冠,低头回首之间,串串流苏摇曳生姿,怎一个美字了得!生动诠释了这位诰命夫人生前的雍容华美之态。

清骨质翡翠杂宝朝珠(图8)

整串朝珠由108颗骨珠穿制而成,翡翠佛头4颗,直径21.5毫米,重26.2克。翡翠佛头塔1枚,紫水晶背云1枚。文石“纪念”珠3串,每串10粒。坠角4枚,1大3小,均为水滴形,分别是水晶、碧玺、翡翠和蓝宝石。朝珠总重79.82克。

朝珠的材质有东珠(珍珠)、青金石、珊瑚、宝石、密珀、水晶、翡翠等高档矿石材料,还有象牙、驼骨、鹿骨等矛骨材料。牙骨朝珠在佩戴时要与夏季朝服相配套,为夏季所用之物。由此可以推断这位诰命夫人是在夏季去世的。此串朝珠保存完好,108颗骨珠饱满圆润,光泽莹润如墨玉,绿色的翡翠分珠、佛头,淡紫色的背云,4个色彩各异的水滴形坠角,3串白色仿珍珠纪念珠为整盘暗色的朝珠提亮,冷暖色相得益彰,华贵而不失庄重。

历下区法院清代墓虽然规模不大,笔者也没有找到关于墓主的史料记载,但墓中出土的金银器和宝玉石器,无论从材质、造型还是工艺来说都堪称精品,真实再现了清代朝廷命妇生前及身后的尊贵和殊荣。此去经年,韶华易逝,而珠宝的华丽,却历久弥新,永恒而璀璨。

(摄影:郝素梅)(责任编辑:屈梦夏)

猜你喜欢

历下区翡翠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让成长遇见“憧憬”,让崇璟成就未来
济南历下区召开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座谈会
翡翠森林:狼与羊
济南市历下区“集团化办园” 助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翡翠中国风
济南CBD“走出去”与“引进来”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