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姑山》及陈少梅的山水画风格

2021-06-20马苑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山水画

马苑

摘 要:作为近现代坚持古法并开拓自新的画家之一,陈少梅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画传统——在画学思想方面,学习并不断践行金城“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艺术主张,并将这种思想融于自身的绘画作品之中。陈少梅在山水画方面造诣颇深,取材广泛,构图有简有繁,笔墨疏放却不失严谨,其山水风格面貌在不断探索中经历了由模仿至自成一格的转变。此外,静观陈少梅的山水画可以发现,他不仅在笔墨技法上仿古法而传古意,且常常题诗或记心得于画上,与画面中的景致相得益彰,表达他对诗意与雅趣的追求,使观者从作品中感悟他的艺术人生。

关键词:陈少梅;山水画;《小姑山》

陈少梅于1909年出生于福建漳州,是陈嘉言的第五子,名云彰,在幼年时就表现出聪明伶俐、好学不辍,后取字“少梅”,成名后,以字行,为中国近现代史国画家、湖社的重要成员、美术教育家,在20世纪京津画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陈嘉言为翰林院编修,后为民国首届议员,文化素养颇深,诗文书画闻名南北。其父渊博的学养深深地影响了幼年时的陈少梅,使其对传统书画有了超乎常人的领悟,也为其日后在书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奠定基础。

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经历着西学东渐大潮,西方绘画中的写实因素逐渐被画家们重视,使得传统中国画受到西方的冲击而逐渐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融合派”的美术家们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引入西方的艺术观念与作画方式,以“融合中西”的方式对中国画进行改良;“传统派”的美术核心则立足传统中国画的造型和笔墨趣味,从借鉴传统中国画的精华中寻求出路。陈少梅即“传统派”的画家之一,他在自己四十多载的生命中,由南至北,游历山川,尽观历代书画佳作。他的山水画中洋溢着“北宗”峻拔的笔触和“南宗”秀逸的韵律,可谓“南风北骨”。

鲁迅在《致魏猛克》一文中写道:“新的藝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陈少梅便是立足于传统中国画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为坚守传统绘画阵地笔耕不辍。陈少梅于20世纪20年代随父向北而进,来到北京,寓居湖南会馆,这里为陈少梅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1923年,陈少梅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拜师“北平广大教主”金城门下。金城看到这位年龄最小的弟子的过人之处并对他寄予厚望,曾言“少梅超诣绝群,必以过我”。金城强调要继承传统绘画,却不囿于陈法。在“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艺术主张下,陈少梅学习了其艺术理论和思想的精髓,并随着古物陈列所历代绘画的陈列开放,观摩临习了大量宋元古画。在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实践后,陈少梅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笔墨技法水平和对古画的模仿能力,更加深了对传统艺术作品的体会与思考。临摹作为学习绘画的途径之一,不仅强调要对物象的形态进行准确摹仿,更强调要领悟古人所传递的思想情致。陈少梅以严谨的态度从临摹中师古法,并将自身独特的感悟与文人情怀交融于行笔落墨之间,重新发掘了被“贬斥”的北派风格的艺术价值。

《小姑山》藏于中国美术馆,为陈少梅艺术创作后期的山水画代表作之一,是其于1953年所作的山水写生作品。20世纪50年代是陈少梅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期,此时他的山水画创作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成熟阶段,并且开始积极在笔墨技法中探索创新,尝试运用某些西画的手法表现山水意境。《小姑山》的尺幅并不大,却展现了屹立于浩瀚江水中的小姑山的壮丽景色,给予观者悠然恬静之感。画面构图简略却有丰富的细节描绘,极具装饰性意味。

作品中主要描绘的小姑山是一座独立山峰,孤立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它出自南宋诗人陆游在赴任途中所作游记《入蜀记》中的《过小孤山大孤山》。文中描写了小孤山“非它山可比”的奇绝之姿。

陈少梅在其作品《小姑山》中用类似的写实构图方法融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刻画出小姑山奇、独、秀的样貌。初识画作,见画面中的小姑山耸立江中,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吸引人视线。细细观之,一条幽深的小径顺主峰左侧悠然而上,屋宇层楼依山而建,错落于山石之间,或被葱郁的树木遮挡。半山腰绘有小姑庙,山峰顶部峙立一小亭,名曰梳妆台,在林中隐约而现。视线右移,彭浪矶与小姑山主峰遥相呼应,在几只小帆船的映衬下,既有对比又不孤立,使整幅画达到既对比突出又协调统一的效果,同时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在构图上值得注意的是,它给人带来了近乎三维空间的视觉感受。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云:“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画中小姑山与彭浪矶的位置经营正应了民间文学关于小姑和彭郎的传说,且对彭浪矶的虚化处理与对小姑山扎实精细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一虚一实,更突出画面主体。静立的山峰被水波环绕,传递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感。几叶扁舟行进山水间,衬托了主峰的巍峨,一动一静,意境尽显。整体与细处兼顾,足见画家之用心。画面中下部为大面积的江水,在远处与天相接,过渡十分自然,营造出明净、空灵、深远又极富层次感的意境。

从笔墨技法上看,山石,以淡赭色加朱磦罩染后,再用浓赭色加皴;丛树以花青及汁绿点出,并使其具有距离感;江面波纹仅以柔和的墨线勾勒,相比于描绘小姑山的线条更加柔软,表现出水波荡漾之态,尽显其妙。

在《小姑山》的题跋中,陈少梅写道:“小姑山耸立大江浩渺之中,岩石叠倚,绿树蓊郁,饶有奇致。”这些文字是对小姑山景致最直观的叙述。陈少梅应是在游历山水后有感而发并将此题材入画进行创作,因而此作品的风格更加贴近生活。在对自然风景的写生中可见陈少梅并没有拘泥于以直观的写生表现物象,而是在运用传统笔墨手法的基础上吸收运用了部分西方绘画原理,并追求画面意境的表现。

陈少梅山水、人物、花鸟皆能,其中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纵观陈少梅山水画风格的发展变化,可知其最早的山水画作品为《舟中听泉图》。此图作于1925年,构图粗率,近处是一叶小舟行进于溪流间,与远山、瀑布相呼应。从笔墨技法上看,山石用大笔皴擦,舟楫和人物用细笔勾勒,树木和远山用虚实处理,但少细节刻画。作品呈现出对戴进笔意的模仿,还未形成自身风格。20世纪30年代陈少梅主要师法郭熙、马远、夏圭,他从郭熙的笔墨特征中习得山石用线及皴点方法,如在《仿郭熙松溪泛棹图》中模仿了郭熙的鹰爪树等笔墨技法。他在1930年的《柳村渔舟》中将郭熙的笔法与青绿山水相结合,后在1933年的《雪景山水》中借鉴马远、夏圭之风。此外,陈少梅从戴进、吴伟的浙派画风中领会了如何营造画面中生动的气韵,后得唐寅之秀逸,取倪瓒之清润,在刚劲中加入仇英细腻纤丽的笔法。启功在《陈少梅画集》的序言中写道,“较豪放的似戴进、吴伟一路,但边幅修洁,删略他们那种粗犷的习气。细笔的似周臣、唐寅两家,又能在潇洒中不失精密严格的法度”。

20世纪40年代陈少梅逐步确立个人风格,作品题材日趋广泛,包括文学经典、神话传说、文人雅集等。其作品的画面能繁能简,收放自如,章法丰富又不乏法度,有简净舒朗的《寒林图》,有粗放率真的《观瀑图》,有生动率真的《碎金图册》,有简洁别致的《秋江雨渡》,有层叠皴染的《桃花源图》,等等,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敏感度以及文人情致。陈少梅不仅在画面中融合了北宗之剛劲挺拔与南宗之清丽秀雅,还将自身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和刚柔并济的笔墨语言相结合,以灵动的笔法传达出富有中国诗意的风雅意趣,创作出一批山水人物画。陈少梅的山水画在探索中呈现出清新刚健的面貌,作品苍劲有力,清新脱俗,明丽透爽,清气袭人,给人一种烟岚轻动、畅快淋漓之感。

相较于40年代的创作风格,在20世纪50年代,陈少梅不再把目光拘泥于传统山水题材,他在逐步确立个人艺术风格的同时开始重视写生,并探索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出风貌神韵。与《小姑山》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还有《江南春》。《江南春》作于1953年,是一幅细笔青绿山水作品。画面构图呈近景、中景、远景三个部分。近景为池塘,塘中点出丛丛莲叶,叶片布局疏密得当,颇有层次感;中景为塘边垂柳、树丛中若隐若现的房屋、田野以及劳作的人群,一层薄雾萦绕林间,并延伸向远处的山峰;远景为青翠峭拔、层峦叠嶂的春山,山腰间云雾缭绕,与水岸呼应,形成一片烟岚朦胧、自然清新的春日景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幅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的山水画中,穿插有人物形象。全图在青绿的统调之中,仅用了两点红色,一处是小姑娘的上衣,另一处是在院门上那块写着“光荣之家”的标志。画面中有意识地添加了农村劳作的场景,使清新淡雅的景致中平添些许“烟火气”,构成了一幅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农村风景作品。《小姑山》和《江南春》所取得的成果表现了陈少梅不仅坚持着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追求,且在新时代中积极寻求出路,尝试突破自我进行创新。从陈少梅的一系列山水题材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品中洋溢着的清气、逸气、灵气、静气和骨气,以及一种清爽感和刹那感。他的山水作品散发着一种和谐的笔墨秩序,流露出纯正超然的生命气息。这是陈少梅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是他师造化后的心灵回归。因此,他的作品中时常传达出一种深藏不露的神秘韵味,这也正是他博学厚积、厚积薄发精神的全面展现。除山水画外,他还尝试对人物画进行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少梅对人物画加以丰富,创作出《白洋淀》《采棉图》《浴牛图》等作品。这些作品中有文人雅士的闲适自然,有关注现实的饱满热情。他以最真挚的艺术精神,不断攀登着传统艺术的高峰。

陈少梅以其修养全面、笔墨沉稳、形象亮丽、章法灵妙、设色清逸、风格俊爽朗健等特点为中国现代画坛谱下精彩一章,但其一生仅短暂的四十五载,实为美术史之憾。他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实践,将文人情怀与理想寄于坚韧的笔墨之间。作为坚持传统并尝试以新的思路不断创作的艺术家,其艺术成就及对京津画坛所做出的贡献也将继续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同时能够使“传统派”画家在20世纪初期被忽视的作用得以阐发。

参考文献:

[1]徐群.传统绘画的守望者:陈少梅[J].国画家,2013(2):73-74.

[2]何延喆,何厚今.陈少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倩.乃随齐契 散怀尔艺:从《秋江雨渡》图看陈少梅的文心艺境[J].书画世界,2019(5):12-15.

[4]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万新华.陈少梅绘画研究[J].中国书画, 2007(10):24-54,1,3.

[6]章用秀.天津绘画三百年[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山水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春天
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山水画意境分析
远山如黛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