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耕正当时 田间地头擦亮双眼

2021-06-20

中国防伪报道 2021年4期
关键词:丁某春耕农资

万物复苏春意浓,又到一年播种时。春耕季节对各类农资产品需求急升,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辛勤备耕的农民,伺机实施诈骗。备战春耕的关键时期,在购买和使用农资产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多听、多看、多问,避免上当受骗。

“供销社化肥补贴”还要银行验证码

案例:春耕化肥网络办理退款骗局

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的曹大姐收到一条信息:“春耕化肥政府退款补贴,速点网址办理,款项一键到账。”

曹大姐是购买化肥的大户,想着每袋化肥的补贴款再加上化肥包装袋回收补贴,能给自己省不少钱,而且该短信落款写着供销社,应该挺靠谱。于是,曹大姐点击了短信内的网址,并按照提示输入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及银行卡账号,随后她便收到了银行发送来的短信验证码。

当曹大姐要填写银行验证码时,正好上门开展反诈宣传的社区民警及时发现并阻止:“千万不要相信,这是骗子!”民警告诉曹大姐,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如果输入短信验证码,卡内的余额将全部被不法分子转走。

分析:“补贴款”是诱饵,骗验证码是真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目前正值备战春耕的时节,化肥等农用物资需求量攀升。为方便农民购买化肥等農用物资,重庆市积极调运肥料提前配送到基层农资网点,确保肥料供应稳定,不误春耕农时。但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个当口,伺机实施诈骗。

在该案件中,不法分子伪装成供销社工作人员向农户发送信息,以此提高自己的可信度,同时利用“补贴款”诱导农户上当。短信中所附的网址系含有木马病毒的网站,用于套取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及银行卡账号,一旦受害人输入短信验证码,卡内的钱将悉数被转走。

提醒:政策补贴应以官方公告为准

不要轻信陌生号码发送的信息,更不要轻易点击登录陌生网站,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

政府部门不会要求你提供短信验证码,遇到此类情况,一定是诈骗。对于政府相关政策补贴,请以官方公告为准,不要轻信他人。

网购来的“天然农药”坑了果农

案例:喷农药后枸杞树全死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是枸杞高产地区,老王便是种植枸杞的农户。2020年7月正是枸杞丰收的好时节,老王家的枸杞树却长满了虫。由于自家枸杞主打“天然无公害”品牌,不能喷洒农药,眼看树冠就要被虫吃光,老王急得满地打转。四处打听消息之后,老王认识了一位卖“天然农药”的“农药哥”。

网上添加好友后,“农药哥”告诉老王,自己卖的是亲自调配的天然无公害“独家秘方”,并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农药哥”将“独家秘方”喷洒在虫子身上,没两秒虫子就一命呜呼;刚将农药喷洒在一个苹果上,“农药哥”便一口咬下去吃了起来,以此证明他的农药非常安全。这段视频“征服”了老王,老王立即从“农药哥”手里购买了价值1万元的农药。

几天后,收到快递的老王发现这箱农药包装极其简单,就连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都没有,而且农药味道刺鼻。老王连忙联系“农药哥”询问使用方法,“农药哥”只说喷洒到树上即可。第二天,老王将农药分批次喷洒在枸杞树上。一周之后,枸杞树上的虫子的确被杀死了,可枸杞树的叶子也掉落。老王急忙联系“农药哥”,对方早没了音讯。

半个月后,老王家的枸杞树全部死亡。后经相关部门鉴定,“农药哥”的“独家秘方”只是用过期杀虫剂、农药等混合调配出的“三无”产品。

分析:“眼见”并不一定“为实”

随着天气转暖,农民们开始种植农作物,不少骗子盯住这个当口,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骗取农民的信任,骗取农民的血汗钱。此案中,“农药哥”抓住老王种植天然无公害农作物的需求,在视频中将要喷洒在苹果上的农药换成普通水,通过后期视频剪辑玩把戏,让老王对“农药哥”的“天然农药”深信不疑并掉入圈套。

提醒:购买农资需擦亮双眼

目前正是春耕季节,各种肥料、种子和农药五花八门。农民朋友购买农药、种子时,一定要去有资质的经营单位购买,仔细查看包装上是否注明产品名称、厂家名称、出厂日期、保质期、生产批次、使用期限与方法等。如果购买到假农药、假种子等,应第一时间拿出检测报告和购买农资的票据,向当地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如经销商拒绝赔偿,可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陌生“技术专家”找上门 菜农遇上了“贵人”

案例:种蔬菜的农户碰上了“贵人”

3月初,有着16年蔬菜种植经验的农户姜某急匆匆跑到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汤泉派出所报案,称原先与自己合作种大棚的“技术专家”刘某等人跑路了。他用“专家”推荐的高价种子种出来的20多亩青菜长势很差,没有销路,即将烂在大棚里。

接到报警后,汤泉派出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警力开展调查,发现老姜这次被“技术专家”给套路了。

2020年10月,一心想着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老姜正好碰到了两个陌生的“技术专家”,两人提出要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跟老姜进行合作,不仅给予技术支持、提供优质种子和农药,还能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于是,老姜和他们签订了蔬菜收购合同,“技术专家”仅占股10%。

满心欢喜的老姜以为自己遇上了贵人,没想到这些所谓的“专家”在合作的过程中一步步套路老姜。签订合同后,“技术专家”以各种理由引导老姜从特定渠道采购大棚建设材料,这些建材比市场价高出50%~80%;大棚搭建完,“专家”指导种植,半途加价收取指导费;种植使用的大量种子、农药、肥料等,同样由“专家”安排专人进行购买。这些种子、农药、肥料不仅质量低劣,价格更是高得离谱,最后种出来的蔬菜根本没有可靠的销售渠道。老姜不仅荒废了菜地,投入的大量本钱也打了水漂。

分析:开始给点小利,放长线钓大鱼

此案中,犯罪分子冒充专家,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骗取农户信任,开始只要求以10%的股权占比参与经营,承诺把丰厚回报让利给农户,而在实际操作中却通过“专家指导”等方式,引导农户购买昂贵建材、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耕生产用料,从中牟取暴利。种植期间出现问题时,“专家”以种种理由进行解释、拖延时间,套取钱财后迅速脱身,最终农户损失惨重。

提醒:严把种子、农药、肥料关

春耕时节,不少不法分子又把目光投向农民群体。为防范花样百出的种种骗局,农民朋友在做好春耕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拧紧安全防范弦。

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轻信那些来路不明的“专家”,尤其是准备投入大量资金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在与别人签订合作协议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多方咨询。

要严把种子、农药、肥料关。种子是确保收成的根本,农药和肥料是收成的保障,因此,一定要选择品牌好、信誉高的产品。尤其是种植大户,要经常去专业的农技服务站咨询,切不可盲目听信别人推荐。

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午餐。一旦发现上当,要及时止损、及时报警,切莫错失挽回损失的最佳时机。

“熟人”推荐的杨梅树苗咋不开花结果

案例:果苗成了“风景林”

春暖花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某农场左江河畔两岸的木棉花红似火、蕊红如焰,与100余亩果园繁茂的林木相映生辉,引来无数游客。但果园主人农叔却愁眉苦脸,原来他投资数十万元种植的100余亩杨梅树不结果,果树成了左江河畔的“风景林”!

几年前,在浙江读书的侄女带回十多株余姚荸荠种杨梅树苗,农叔将几株种植在自家小院子里,后来发现挂果不错,市场销售行情也很好。于是,他与家人决定在果园改种荸荠种杨梅,便让已在浙江工作的侄女帮忙联系杨梅树苗。侄女委托同学联系上了当地“熟人”开的一家苗木场。

苗木场老板与农叔通过微信联系,承诺杨梅树“三到五年挂果、七至八年进入盛产期”,以最优惠的价格批发了4000多株带营养杯的杨梅树苗给农叔,并技术指导农叔栽培、管理。3年过去了,这些杨梅树生长茂盛,却不开花结果。农叔连忙请果树技术员指导,技术员初步诊断:农叔种植的这100余亩杨梅树用的是假树苗……

分析:吃了“熟人”亏

农叔种植前,没有咨询有关果树专家和技术员,仅凭侄女前些年从浙江带回的十多株杨梅树苗的种植结果,就一锤定音种植上百亩。在购买杨梅树苗前,农叔仅凭侄女同学牵线找“熟人”,既没到果苗公司实地考察,又没签订合同,将自己20年时间打拼积攒的数十万元投入用于栽培杨梅树。由于农叔换了手机,新手机没有苗木场老板的微信,他早已和对方失去了联系。

“我呀,辛辛苦苦20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农叔后悔莫及。

提醒:事先考察咨询很重要

农叔种植百余亩杨梅树成为“风景林”,这一教训十分深刻。他冲动之下决定改种杨梅,事先不考察果树品种情况、不咨询有关技术人员,购买树苗又不亲临现场、不签订合同,栽培过程中又没有技术保障,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购买农资产品前一定要多看多想多问。

农药款为何汇入 区域销售经理个人账户

案例:原区域经理“空手套白狼”

2020年8月,安徽省凤台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犯诈骗罪的丁某有期徒刑3年2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丁某是一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区域销售经理,他利用自己被免职的空当期实施诈骗,致使多地农资公司纷纷上当。

春耕夏种期间,农药需求量很大。凤台县某农资公司负责人李某在他人的介绍下结识了丁某。由于丁某对农药市场情况了如指掌,再加上其自称是某农药生产企业区域销售经理,李某深信不疑地与其开展合作。经过一番议价,李某决定通过丁某购买一批农药,并将农药款7.7万元汇入丁某的个人账户。半个月过去了,李某没有收到货,却收到了该农药生产企业发来的函:该企业负责本地销售业务的区域经理为牛某,丁某已被停职。

李某慌了神,在一个农药购销微信交流群里詢问,他发现安徽多地农资公司人员均因买农药被丁某诈骗。最终,李某选择了报警。

分析:“时间差”让嫌疑人成功作案

凤台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经多方侦查,在湖北武汉将犯罪嫌疑人丁某抓获。

经查,丁某原为一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区域销售经理,因违规私自调货、账目不清等问题被企业停职。丁某被停职后,为牟取暴利,利用客户急需农药的迫切心理,谎称自己能够帮助购买农药,诈骗多家农资公司货款共计10余万元。

而这家农药生产企业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各地农资公司发送人事任命函,给了丁某实施诈骗的“时间差”。

提醒:采购农资要做到“四个及时”

农资公司和农民朋友在采购农资产品时,要增强防骗意识,做到“四个及时”:

一是大额订单要及时签订正规购销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自身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与推销业务员联系购销事宜时,要及时向生产企业核实业务员个人情况,并不定期获取最新消息;

三是在结算货款时要及时掌握规范流程,保留相关证据;

四是遇到推迟发货或农资商品数量不符时,要及时与生产厂家或销售公司联系,以免给不法分子留下犯罪空间。

假种子“狸猫换太子”

案例:买了劣质种子,41万元打水漂

2020年3月,甘肃省临泽县洋葱种植户曹某经熟人介绍,认识了种子商贩马某。马某称自己有一批名为“新红奇2号”的洋葱种子,产量是其他品种的两倍,而且每罐种子的价格要比往年还要便宜。

曹某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村里其他种植户。经大伙合计,曹某等11家种植户集体从商贩马某处购买了41万元的洋葱种子,随后进行种植。

“新红奇2号”洋葱种子生根长苗后,种植户们发现,该品种出苗长势不好、发芽率低,还不如往年种植的洋葱苗。曹某见势不妙,便拨打马某电话,可马某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曹某这才意识到受骗了,立马报案。

相关部门对洋葱种子样品进行检验,判定该种子为劣种子。鉴定结果出来后,民警迅速将马某缉拿归案。

分析:假种子装进真罐子

马某供述,自己在其他经销商处低价买来散装的洋葱种子,再把这些散装种子装入印有“新红奇2号”洋葱种子标签的瓶罐内,向种植户推销,价格略低于市场价,让种植户信以为真,最终上当受骗。同年12月,经临泽县人民法院审判,马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目前马某正在服刑。

提醒:采购农资应认准正规进货渠道

当前正值春耕季节,广大种植户在采购农作物种子、肥料、农药时,一定要去有销售许可证的经销商店购买。即便通过网络购买,也要通过正规网购平台,认准网店的销售资质,切莫贪图便宜购买低价种子,谨防因使用劣质农资影响全年种植收成。(原载人民公安报)

猜你喜欢

丁某春耕农资
江西省高安市公安局黄沙派出所报料:一起“乌龙”盗窃案
春耕正当时
供销合作社:严厉打击农资假冒伪劣行为
冒充发小与闺蜜网恋
伴着花香闹春耕
育苗繁忙助春耕
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
省供销社与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无锡农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卖孩买猫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