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外科中药处方应用分析
2021-06-20谢洁
谢洁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半年外科中药饮片的处方应用现状,并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从我院智业系统中导出近6个月的外科中药饮片处方并用excel统计分析。结果:近半年我院外科处方涉及中药饮片处方数546张;患者女性居多;疾病种类以骨科病(37.36%)和皮肤病(36.63%)为主;年龄分布以中年人为主(39.56%);中药饮片处方以4剂为主(53.66%);单张处方中的药味数以12味为主(34.25%);处方中使用频数最高的前三种分别是茯苓、丹参、桂枝;药物功效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其次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益药、祛风湿药;四气主要表现为微温、寒凉;五味以苦、辛和甘为主;归经上主归肝经。结论:我院外科中药饮片处方应用核心用药明确,病程较短,符合一般外科用药特点。
关键词:社区医院;外科;中药处方;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482-02
中医外科学[1]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研究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的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我院是基层的社区医院,目前中药饮片处方以中医科处方为主,外科中应用中药相对较少,占总处方量的1/10左右。本次分析外科中药处方意在了解我院近半年外科中药饮片的处方应用现状,总结经验同时,为外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卫生院(简称“我院”)使用的智业系统导出近6个月(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的外科的中药饮片处方546张。
1.2方法 从患者基本信息、中药处方信息、中药饮片功效及性味归经等进行分析。采用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并分类统计。
2结果
2.1患者基本信息 男230例,女316例;疾病种类以骨科病(37.36%)和皮肤病(36.63%)为主;年龄分分布上以中年人为主(39.56%),青年(33.70%),老年人(18.5%)。
2.2 中药饮片处方基本信息 处方的剂数分布在2~7剂,平均为4.53±1.42剂,以4剂为主(53.66%);单张处方中的药味数分布在4~12味,平均为11.04±1.89味,以12味为主(34.25%)。
2.3 处方中主要中药饮片分析
处方中使用频数最高的20味中药饮片中,使用频数前三分别是茯苓、丹参、桂枝;药物功效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其次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益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和杀虫止痒药;四气主要表现为微温、寒凉;五味以苦、辛和甘为主;归经上主归肝经。
3.讨论
早在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名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1]。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痈、创伤、痔疾和皮肤病等很多外科疾病。如今的中医外科在临床应用上分支学科也很丰富。
大多的社区医院中医外科相对内科发展较缓。国中医药办发发文强调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其中就包括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外科中的骨伤、肛肠、皮科专科专病。在此次分析的处方中,我院外科门诊在骨科与皮肤科的患者需求量最大(骨关节病37.36%,皮肤病36.63%),患者以中年人为主(39.56%),青年(33.70%),从侧面提示辖区内中青年人群对中医药接受程度较高。
中药饮片处方基本信息分析提示,处方的剂数平均为4.53剂,以4剂为主(53.66%);符合外科病程较短,病情变化快的特征,临床上中药的应用,应秉持着“中病即止”的原则,随症状变化调整用药。参考中药处方点评,每张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原则上控制在18味以内(膏方除外)[2]。本次分析中单张处方中的药味数平均为11.04味,以12味为主(34.25%),整体上符合处方相关使用原则。
外科疾病与外邪、外伤、情志、饮食、虚劳、痰饮淤血等因素相关,其发生、发展、变化与人体正气、经络、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正气不足,邪其入侵,气血凝滞,经络瘀阻,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有文献对诸家外科发病思想、外科疾病病理文献研究[3],总结外科方剂具有以“开结、宣透、通利、调补”为基本组合的多结构特点:突出活血行气、化痰、软坚散结、温透升提、搜风祛湿、补脾护胃的用药规律。
通过对本次处方中使用频数最高的20味中药分析,核心用药是茯苓、丹参、桂枝。茯苓健脾利湿,外科用药中,苦寒中草药偏多,易伤中焦脾胃,茯苓搭配使用,顾护脾胃不伤正。丹参的“一味丹参,功过四物”在中医界流传已久,其专入血分,活血祛瘀,能治各类瘀血阻滞。桂枝在临床中应用极广泛,善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可助宣透,开利。山楂虽为消食药,本次将山楂归为活血化瘀里统计,《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曾谓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明确指出了山楂消食活血的特点。20味中药中,药性主要为温、寒,温性药物使用相对偏多;五味以苦、辛和甘为主,苦味药物使用最多。苦能泻能燥能坚,辛能散能润能横行,甘能补能缓,苦辛甘三者并用,共同发挥“宣散、通利、攻毒、调补”功效。多归经于心、肝、脾三经,以归肝经最多。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外科疾病虽多见发于体表的局部,有可能是内在脏腑病发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病变部位与其内在脏腑的关系紧密。活血化瘀、清热和补血药,以入心肝脾经为多,平肝潜阳药入肝经,祛风湿药多入肝肾经。功效上主要表现为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清热、补虚、解表、平肝熄风、祛风湿。上述结果显示,我院外科中药用药规律及特点与外科方剂用药规律基本相符,均体现活血行气、温透升提、搜风祛湿、补脾护胃的用药规律。
本次处方分析初步了解我院外科的中药应用情况,分析总结患者分布情况、用药规律和常用中药特性,为中医外科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陳红风.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
[2]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
[3]李学林,吴庆光.中药处方点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08,55-60.
[3]周光,周铭心,吕光耀.中医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8-71+82.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福建厦门 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