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碳交易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2021-06-20郑秀亮

环境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树林湛江保护区

郑秀亮

4月8日,湛江市民手机中一条“高大上”的消息广为传播——当地“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成功通过核证碳标准开发和管理组织Verra的评审,成功注册为我国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这是我国开发的首个蓝碳交易项目,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红树林是重要碳汇资源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方湿地资源的精华,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增加碳汇。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为“绿碳”和“蓝碳”。地球上的蓝碳生态系统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碳固定下来,形成蓝色碳汇。比如,红树林、海草床、柽柳、碱蓬等,都承载着“蓝碳”的使命。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海岸带蓝碳是潜力巨大的碳汇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会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蓝碳报告》)指出,占全球海洋有限面积的滨海湿地在全球海洋碳储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湿地每年埋藏到沉积物中并长久保存的有机碳数量,约占海洋沉积物碳埋藏量的一半以上。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肖溪表示,海岸带蓝碳将会是碳中和负排放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因为相较于绿碳,蓝碳具有封存时效长、捕获效率高、有巨大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的优点。

2011年,一些国外海洋科学研究者在其发表的研究结果中也明确指出,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的单位面积碳埋藏速率远远高于陆地森林。“据学术界的研究表明,红树林的固碳效率是陆地森林的7倍。”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宣教中心科长陈粤超介绍说。

也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近年来努力挖掘红树林等滨海湿地蓝碳在增汇和减排中的作用和价值,推动蓝碳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的价值。

鉴于红树林在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湛江高度重视对红树林的保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举措修复和保护红树林湿地资源。在全球红树林面积递减的大趋势下,湛江红树林面积逐年递增。

植树造林也能产生良好效益

“正是由于我们对红树林保护的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使得保护区面积不减反增,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吸引了世界各地学者前来开展学术研究,为蓝碳交易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陈粤超提到。

对此,“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发起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研究员陈光程博士也深表认同,“湛江有我国大陆沿海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红树林保护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参与。在项目酝酿探索之初,我们就将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锁定为试点。”

2019年,海洋三所与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启动红树林蓝碳项目开发工作。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是碳减排量所有者,授权海洋三所全权进行碳汇项目的开发。

“造林也不是简单把树种上就可以,而是有相应的标准。”陈粤超提到,“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将2015年至2020年期间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依托麻章岭头岛退塘造林、湿地恢复工程等项目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产生的碳汇按照VCS和CCB标准进行开发,通过种植多种本土红树林物种,逐步恢复当地退化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覆盖率,为生活在红树林区域的濒危鸟类提供更适宜的栖息地。项目的实施将消除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当地环境,并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当地社区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和适应性。预计在2015年至2055年间可产生1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年均减碳4000吨。

据介绍,碳交易中的碳排放量或减排量必须经过第三方核证。VCS是全球最广泛的自愿性减排量认证标准,而Verra是管理VCS项目开发的非营利性国际环保组织。碳汇项目通过Verra的批准,相当于获得国际通行的碳交易“许可证”。CCB是对项目减缓、适应气候变化,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多重效益的认证标准,属于一项附加标准。达到CCB标准,意味着在碳交易时会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广州市交易所相关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项目只是进行减排量的认证,像“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这样同時进行两项认证的比较少见,项目充分考虑到社区协调发展,可以让保护工作走得更稳健,湛江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

目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与开发方已签订意向协议,购买该项目签发的第一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项目收益将用于维护红树林生态修复。

蓝碳交易反哺生态保护

“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的开发,为促进我国红树林修复项目碳增汇和其他生态价值的市场化提供了范本,对于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推动海洋碳汇经济发展、实现碳中和等具有积极意义。”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表示,“交易产生的资金,可反哺红树林后期管护、社区公共建设等,形成长效稳定的良性循环机制。”

陈粤超告诉记者,湛江红树林面积大,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80%,而且遍布湛江海岸线,非常分散,管理压力非常大。

“我们管理局目前只有24个工作人员,加上聘请的40名护林员,要管理这么大一片红树林,人员远远不足。”陈粤超提到,“资金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请的护林员主要从事一些巡逻、养护工作,大部分每个月只有几百块钱工资,根本没有人愿意做,好多地方都是村干部兼职做。”另外,退林养护等,也需要许多资金补偿。

“蓝碳交易项目开展后,解决了资金投入难题,对提升红树林保护水平将会有很大帮助。”陈粤超表示,交易的资金可以用来加大巡护、管养、宣教等工作力度,同时也可以更好开展相关的科研、监测工作,将对红树林保护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据《蓝碳报告》估算,保护和恢复海洋蓝色碳汇及改善对其的管理,可避免每年高达450万亿克碳损失,该数字相当于人类目前计划的碳减排量的10%。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海洋‘负排放(即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除了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外,着力增加碳汇是一个重要途径。

从这个角度来看,湛江红树林的实践,无疑是走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一步。

猜你喜欢

红树林湛江保护区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漆盒欣赏
2021湛江海洋诗会启动
红树林为何能在海水中生长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走过红树林
红树林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