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党建”激发活力汇聚合力

2021-06-20

共产党员·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山区街道党组织

全面推广“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克隆复制,而要充分用好蕴含其中的系统、开放、融合的工作理念,融汇“携手”方式,深耕“融合”文章。中山区以“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推广为牵动,创新实施“融合党建”行动计划,落细组织融合、功能融合等工作举措,按照组织相联、资源相加、机制相融、功能相聚的思路,在街道社区全面推行党建融合体建设,做实“党员一线集结号”、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资源共享“四个清单”等融合联动机制,推动“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大连市中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吴兴彬

“2020年年底,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坚决果断快速、科学精准有效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连市全面开展了核酸检测工作。我们通过‘大厦物业党建融合体平台线上发出通知,根据物业提供的居民名单安排时间和顺序,1万多人两天内就检测完毕。”谈起“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彦静的深刻体会是:“抓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整合服务资源,服务群众之路就一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2020年以来,中山区深入领会把握落实“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内涵,结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全面实施“融合党建”行动计划,探索全领域基层党建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全领域统筹、全覆盖推进、全方位引领的党建工作格局。

组织相联

打造“党建融合体”

“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的核心是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其工作基础和前提就是组织融合。中山区以融合思维谋篇布局,制定出台《关于以“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为牵动,深入实施“融合党建”行动计划的具体意见》,明确“一个强化、六个融合”重点工作任务,采取组建党建融合体建设等方式,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从“单兵突进”向整体提升转变,党建工作由“单打独斗”向深度融合转变,确保党建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中心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共享共赢。

在街道社区层面,按照“不分门别类、不划线设界、不强行结对”的原则,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推行交叉任职、健全工作制度等措施,让有共同愿景、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携起手来,跨组织、跨领域、跨行业组建“党建融合体”,明确“党建融合体”在政治、组织、行动、队伍、能力等方面的引领任务,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共驻共建。

人民路街道地处大连市中央商务区,是城市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地。街道党工委牢固树立融合党建理念,建立起包括街道、非公领域、金融、港航、物业、雇员群体在内的6个横向党建融合体和6个纵向社区党建融合体,把关系互不隶属、层级不同、领域多元的各类党组织统领起来,交叉赋能,使党建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工作合力得到极大提升。

海军广场街道将党建工作与共享经济、特色小镇概念相融合,推行“海之云”共享小镇党建模式,吸纳辖区内144家拥有有效资源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会员,推选9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骨干单位成立小镇理事会,统揽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已组建“党建联盟”“党建融合体”等59个,不仅淡化了体制、隶属、级别等观念,还有效推动单个党组织的“独角戏”变成各领域党组织的“大合唱”。

机制相融

下好“党建一盘棋”

居民王女士家住中山区新兴巷,前段时间有一件小事让她记忆犹新:“楼道里的感应灯坏了好几个,晚上楼道里漆黑一片,小孩子都不敢下楼。后来,通过‘党群一张网平台联系到社区网格员,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

“党群一张网”建设只是中山区推广“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实施“融合党建”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山区在优化方法路径、推动机制融合上下功夫,党组织引领各类组织制度化,使党建引领“易操作、有抓手、能持久”。

建立完善“四张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每年年初,由各级党建融合体负责征集需求、资源信息,由成员单位及辖区党员群众“点单”,召开会议进行“定单”,确定共建项目,组织成员单位、辖区党组织和党员“领单”承办。年底,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验收,推动各类资源向社区开放,各方力量向社区聚合,各式服务向社区、小区、楼栋乃至家庭延伸。

常态化开展“党员一线集结号”活动。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推动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走出大楼积极开展服务活动,融入各领域參与基层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真正让条条围着块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形成“街道(社区)吹哨、部门(站所)报到”的良好局面。

织密织好基层治理“党群一张网”。在全区推进实施网格化管理,将党建、综治、执法等各类网格充分整合,着力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省市两级8890热线平台、大连“智慧城管”监督指挥平台、中山区智慧化信息管理平台等不同部门、不同类别的涉民涉企诉求管理渠道,设立中山区涉民涉企诉求管理中心。现在,企业或群众通过这些渠道反映诉求,由区涉民涉企诉求管理中心按照职责、属地进行分拨处理,自上而下形成工作闭环;网格员将发现的问题诉求通过网格化平台移动端APP向社区、街道平台逐级上报,自下而上形成工作链条。“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解”的路径越发清晰。

功能相聚

绘出“最大同心圆”

在实施“融合党建”行动计划过程中,中山区打破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以党建为纽带,调动各类资源,整合各方力量,联做党建工作、联抓社会治理、联办社区服务、联促区域发展、联育社区文化,让城市党建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引擎”。

创新实施“小区党支部+”模式。在214个小区、980余个楼院,通过优化调整小区(楼院)党组织设置、交叉任职等方式,构建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小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党员群众等多方参与的“1+3+N”居民小区议事协商机制,形成林海社区“三位一体”、亿泰庄园“一核三元”、合和大院“1315”等各具特色的共治模式。其中,楼院“微治理”模式获批全省社区治理创新试点。

党建工作触角不断向经济社会领域延伸。在大厦楼宇,围绕金融、港航、文旅等主要产业,依托专业大厦建设党建阵地,充分考虑融入产业的特点,为驻区企业和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例如,持续深化网上预约上门帮办服务,推行区、街道、社区三级“一窗综合受理”服务。中山区还积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作风建设深化年等活动,党员干部向大厦企业、项目一线下沉,把政策送下去,把问题收上来,帮助企业解决大小困难,受到驻区企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猜你喜欢

山区街道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热闹的街道
《山区修梯田》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山区
热闹的街道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街道等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