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德育的几点对策
2021-06-20吴英
吴英
[摘 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价值上与智育、美育、体育、劳育并列,它们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建起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合力。当下,德育存在明显的被边缘化现象,特别是在教师、教材、教法层面处于明显的隔阂状态,影响了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有序践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中简称《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文章以北师大版教材为基础,提出小学数学与德育融合的几点对策,以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借鉴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融合;對策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科学课教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根据这一要求,小学德育不再是思想品德类课程的专属任务,语、数、外等各学科同样要注重与德育的融合。同时,《意见》针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出了“三全原则”,即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此处“全科”自然包括小学数学课程。然而,立足现实情况分析,小学数学与德育之间存在一定鸿沟,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学科职能定位阻碍了德育价值渗透,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被视为德育的主阵地,该学科所提供的德育资源、信息、方法等非常明显,容易造成小学数学内容中德育价值蛰伏。其二,师生很难将富于科学理性的数学知识与富有人生哲理的德育理念联系起来,数学语言、符号、表达方式、使用价值等,更多地突出计算工具属性,而德育则是为了塑造正确三观与健全人格,这就需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根源着手,从教师、教材、教法等多个角度为着力点探索有效的融合对策。
一、立足数学知识媒介,引导德育实践
“小学数学德育”的实施有两部分构成,其一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素养等,这些构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责任,脱离这一前提,小学数学德育融合就是“无根之木”,其二是数学文化、数学历史、数学思想等,这些是德育的拓展平台,脱离了这些媒介,小学数学德育就如“笼中之鸟”。故此,教师对策方面要加强数学知识媒介功能运用,从多个侧面实现德育价值在数学传授中的渗透、表达。要达到这一目标,提升教师自身德育素养与能力是必然途径。
一方面,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师范经历中的缺陷,加强岗位上的德育培训,从提升专业能力发展角度切入,进修过程中强化数学知识与德育价值的融合,保障其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关注德育渗透。另一方面,学校针对教师考核评估的标准要重新设计,将德育作为一项指标,例如,可通过数学听课的方式,由教研组成员共同评议一节课中德育渗透情况、融合水平,进一步与教师绩效与激励机制配合,形成小学数学教师德育的内生动力。
二、发掘梳理德育资源,划分德育维度运用
教材是教学的纲领与框架,发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德育融合的应有之义。以《指南》中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等为基础,进一步分解、延伸,提出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尊重师长、友爱同学、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德育内容,展开整本教材中数学内容进行比对,形成长远性的教学规划设计。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为例,整本教材中可发掘整理的德育资源非常丰富,例如,第一章混合运算中,“买文具”可关联热爱学习、“过河”可强调热爱自然等。又如,第二章“观察物体”中,根据物体的形状,联想灯笼、瓷器等传统文化事物,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意识。再如,第三章“加与减”教学中,“捐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精神,在“运白菜”中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不怕吃苦的意志力等。此外,相关资源的运用并不是固定的,可按照不同的德育维度展开,这取决于教师对现实社会热点时事的关注程度,以及对特定德育目标的设计。
三、侧重自主探究合作,强化数学文化熏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将学生的数学生活引领如更广阔的数学文化层次,通过数学史、数学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消除学生对数学单一功能(小学阶段主要是计算功能)的认识,自觉地从多个角度认识数学、运用数学。
例如,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看待语文,如古诗填空中根据上句字数推演下句字数,以及修辞中“一行行”“一个个”如何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生活体验与学科交叉双管齐下,能够为小学数学德育融合提供更多的渠道。
四、充分利用教学过程,构建德育体系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教师对学生开展小学数学知识的引导与教授,一定程度上也在培养学生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时刻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规范课堂中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工作认真态度端正。
为了有效开展学生的德育活动,教师不仅可以从理论知识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执行。如,规范小学生数学作业的书写。由于数学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需要一定的严谨性、逻辑性,因此,教师可从作业练习过程中,端正学生作业的练习态度。从细微处观察,发现作业中的细节问题,让学生逐渐养成作业检查的习惯,促使学生树立细致化的学习观念。对于解答过程比较复杂的应用题目,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解题思路,将步骤一步步地写出来,做到上下步骤之间前后逻辑关系合理,引导学生逐渐形成逻辑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对于学生品德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后练习严格要求,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拓展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注重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以小见大,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对于德育的学习热情,提升小学数学德育的质量。
五、融合多元课程类型,灵活开展德育
教师日常授课过程中,应树立灵活的教学意识,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创设“数学+”的德育模式。缩减不同课程科目之间的距离,将与数学有关的课程内容与数学德育教学充分融合,实现小学课程的综合化教学。例如,数学德育教学阶段,教师可与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合。如,与北师大版小学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下册为例,教材中第六节课程“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引导了小学生对日常生活超市购物的基本操作。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购物花费金额,帮助小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做到理性消费,有计划消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频率。
另外,数学德育教学也可与小学美术课程建立联系。如,学习“图形的变化”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运用美术课程所学知识,利用剪纸、画图、制作模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的方式,将图形“平移”“旋转”“轴对称”三种变化形式相关知识点了解与掌握。相较于传统教师课堂“灌输式”教学形式,融合教学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主体性。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与锻炼能力。
六、基于科目特性,全面塑造学生品格
对于小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对其数学理论知识的引导与教授,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德育品格,并将德育与实际生活之间构建紧密关联,促使学生能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同时,对生活中的一系列数学相关问题解决处理。提升学生面对难题时的抗压能力,并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方法,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
与此同时,数学教师应当利用数学知识,不断引导学生自我探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比如,粮食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等。以“环境污染问题”为例,教师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统计”章节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我观察、统计,对家庭中、校园中、班级中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以及种类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在数学课堂中研究讨论。借此机会,教师则可以向学生们讲解环境污染对于社会、人类、地球的恶劣影响,讲明当前阶段保护环境的日益迫切性,让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明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9):52-53.
[2]南麦草.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41-142.
[3]刘玉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7):55.
[4]李新,杨杨,汪慧明.数学有“德”: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德育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1):104-109.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