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育中教师的积极作为策略

2021-06-20刘刚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教师

刘刚

[摘 要]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往往会产生众多的“问题学生”。教育者在与这些“问题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心理失衡,做出过激行为,最终害人害己。教师唯有端正自己的心态,与家长相互理解,才能凝心聚力,最大化地发挥出家校合育的功效。

[关键词] 家校合育;教师;艺术

在教师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会遇到各种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认真、热爱劳动、尊敬师长,总是惹人喜爱,但也有个别“问题学生”打架斗殴、不讲卫生、屡教不改,往往令人生厌。虽然教师不断努力试图去转化这些“问题学生”,但在现实中常常显得独木难支,力有不逮,不但得不到家长的有力支持,而且会遭到个别家长的责难和恶语相向,造成家校双方的对立。这种不和谐的家校关系极其不利于学生的转化与成长,影响着家校双方在孩子教育上的成效。我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态平和,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有,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不断去克服人性的缺点。作为教师,其职责就是要不断发现学生的缺点,引导学生改正不足,把它们培养成合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发现学生的缺点越多,塑造学生的抓手也就越多,教师的工作也就越接近成功。所以,当我们发现所带的班级的学生有很多缺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呀,为什么要抱怨、指责、谩骂呢?当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少了很多戾气、粗暴、愤怒,反而是抱着一种平和、愉悦的心态去面对学生,这样,教师的教育才犹如春风化雨,渗透到学生的心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当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班级中一些学生抄作业的现象少了,开始去独立思考完成作业了等。这些变化既说明了孩子们的进步与成熟,也肯定了教师教育具有成功的一面。一系列变化的出现往往让教育者感到惊喜和极大的满足感,它会激励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下一步的教育工作中去。

二、推己及人,体谅家长的苦衷

其实,当一个学生频频出现问题的时候,其背后往往都有一个不如意的家庭在苦苦支撑。我所带的班上曾经有一名同学,初入中学时,显得胆小懦弱,魄力不足,为对其加强锻炼和培养,我多次与孩子交流,并让其担任班级卫生委员。经过我耐心细致的培训,在卫生委员的岗位上他逐渐干得得心应手,班级卫生也搞得井井有条,我也越来越信任他了。但由于他是单亲家庭,自从母亲出走后,父亲扛起了生活的全部重担,常常在周边城市打工,只好把他交给爷爷照顾。由于孩子缺乏大人的管教,他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常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学生交往。一天下午,班长来向我反映情况,说卫生委员没到校上课。我立即联系他的爷爷,得知孩子下午按时从家里出来了。我意识到情况不妙,询问了班级学生,有学生说:“看见他和高年级的一个学生在一起嘀嘀咕咕,好像商量着要出走呢。”我把情况一面上报学校,一面请家长到学校来。就在大家都为孩子出走的事情发愁时,家长的手机上接到了发来的短信:“爸爸,不要找我了,我出去转几天就回来了。”家长顿时暴怒,用脏话大骂自己的孩子,并扬言:“老子这么忙,他还给我添乱,快死了算了,我不管他了。”我好言相劝,让他明白:我知道你们不容易,孩子有时也不懂事,不能体会父母的艰辛,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这个孩子平时表现还可以,这次出走是受了别的学生的蛊惑与诱导,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况且,孩子能够发来短信,报告自己的行踪,说明孩子的心中还是不想让自己的父亲过分担心呀。现在事情发生了孩子也有了初步消息了,我们最要紧的是先把孩子找回来,再慢慢教育,这样你也就可以去安心上班了。家长的情绪逐渐冷静下来了。后来,我们一起找回了学生,孩子也很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我也让其继续担任卫生委员的职务,直至毕业,再没有犯过类似的事情,家长后来也感激地说:“自从那次以后,这个孩子让我省心多了。”所以,教师在家校沟通前要做好对学生家庭状况的全面了解,根据学生家长的性格与家庭经济状况采取恰当的交流方式,尽可能去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多想想他们的不易,加深对他们的理解,这样,好多学生的问题也许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三、及时联系,畅通家校交流渠道

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之前往往是学生的思想认识首先出了问题。教师只有及时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将学生的行为时时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要做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家校交流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班上曾经有一个男生,平时各个方面表现都挺好的,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的注意力不太集中,时常沉思,而且头发造型时髦,我随即和家长交流了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家长反映说:“也没发现有什么变化,就是最近时常爱照镜子。”我判断这个学生有可能“早恋”了,找他来私下谈话,起初他矢口否认,但在大量证据面前他最终低头不语了。经过耐心细致的开导,他终于承认:自己喜欢上了其他班级的一个女孩子。通过家校双方的大量的摆事实,讲道理,孩子最终明白了道理,走出了“早恋”的阴影,重新投入正常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不要等学生出现了问题才去给家长打电话,而应该经常与家长交流一下学生的状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家长与学生的相处关系,尤其是对那些“问题学生”更要做到勤沟通,不论是电话还是其他方式。这样的交流才能使家长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关心,认识到教师在真心实意地为自己的孩子而付出,从而增进家长对教育的亲近感;也能让家长们感到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位置,做家长的也有一种被重视的成就感,这对于缓和父母与子女紧张的家庭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这样的交流还不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因为这种交流已经成为教师的常态化工作了,而不会让家长产生一种错误认识:平时从不见教师打电话联系,一旦老师给家长的电话打来了,准没有好事情。

四、凝心聚力,发挥团体引领作用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支持与默契配合。教师要充分调动班集体、家长和学校的作用,将各种力量凝聚融合在一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三位一体”的教育功效。在这三个环节中,家庭往往是教师需要努力争取合作的对象。班内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家庭往往是三个环节中最早呈现出问题苗头的;同时,教育投入也是家庭最大的投入,所以教育问题无形中也就成为家长最关心,议论最热烈的话题,这其中不乏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但很多观点也往往过于激烈,失之偏颇,甚至有一部分家长的认识是极其错误的。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家校交流群等各种平台弘扬教育主流,纠正家长和学生的不良认知与行为,引导家长形成健康、积极、正确的教育导向,营造出一个齐抓共管的班级育人氛围。

有一年,刚接手一个初始班级,在日常的操课训练中发现有一个学生呈现出来的“毛病”很多:站在队伍里斜拧掉跨、闲话不断,特爱打闹、缺乏集体观念,经常不听口令,我行我素,使得队伍中的学生经常哄堂大笑。结果,在班级操课评比中就因为他的举动而影响了班级的总体成绩。再加上他平时课堂上好动,爱搞小动作,常常影响同桌的学习,导致好多学生都不愿与其為伍。我也有些气愤,就罚他蹲了5分钟的马步。不料,下午学生的家长就来闹意见了,站在教室门口,大声嚷嚷,说我对他的孩子有偏见。我越解释,他的脾气反而越大,扬言要去教育部门告我的状。在劝走了他之后,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及其儿子的表现详细地写了下来,并发在班级交流群中。家长们纷纷议论:有的劝我,那个家长不好惹,认倒霉算了;但更多的家长纷纷谴责其不当行为,肯定和支持了我的做法。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这个家长托人传话:上次的事情怪他不对,希望我不要因为此事而对他的孩子另眼相看。这件事之后,他的孩子在班上也从此安稳了,队伍当中的劣习也悄然改变了。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只有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充分替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去考虑,教师的教育行为必将会得到大多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黄文龙.学校应帮助教师调适四种关系[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9(3).

[2]何召军.合作是做好部门与级部之间的协调工作的关键[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9(3).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艺术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纸的艺术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教师发展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