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党性教育的思考
2021-06-20马一源
马一源
湖南省湘潭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红色圣地,湘学源头”,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随着红色旅游的持续升温,红色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教育建成党性教育基地,打造党性教育品牌载体,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湘潭县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意义
湘潭县共有红色革命遗址15个,革命领导人故居5个(罗亦农、彭德怀、周小舟、刘先胜中将、罗华生少将等故居),烈士墓2个,纪念设施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彭德怀故居、齐白石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周小舟故居、胡安国墓、黎氏故居、尹氏宗祠、寺门前义渡、彭德怀墓、陈鹏年墓、王闿运墓、湘潭大学早期建筑群、砚井),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湘潭县大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兴建了一些纪念设施。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对于保护和利用革命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意义。彭德怀故居、罗亦农故居、周小舟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它们既承载着中国的革命历史,是革命先驱们顽强抗争、抛洒青春热血和生命的记录,又传承着浓厚的革命精神,是中华儿女们艰苦奋斗、团结斗争的体现。通过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宣传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2.对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教育意义。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教育的特殊“教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存史、育人、资政功能,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对革命圣地、革命纪念地等革命文物的参观与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凝聚精神、团结大众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3.对于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旅游消费支出也是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动住宿餐饮、零售批发、商贸流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二、湘潭县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文化强县”战略指导下,湘潭县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先后成功打造了党员民主生活会示范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并依托“五大教育基地”成功探索出一套培训模式,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了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由于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基础薄弱、规划滞后等诸多原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红色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但仍然保护不力、重视不够。湘潭县红色文化资源虽然量多质优,但在资源保护、资源开发以及资金保障等方面还做得不够。一些较好的资源由于分散各处,没有地理标志,没有形成点、线、面的结合,单个资源普遍缺乏看点,出现“有说头没看头”的情况。比如,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牺牲后,原址修建的房屋破败不堪,没有故居可供参观。周小舟故居一直到被有关媒体报道才引起领导重视,责成有关部门投入专项资金进行维修。所以,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保护不力、开发不够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红色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仍然投入不足、机制不活。湘潭县现有的红色文化传统产业资金投入少,市场运作率低,且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融资困难,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拉动作用不大。县内主要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游客接待能力较弱,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隐山、白石等景点开发进展较慢,生态休闲旅游总体档次还不高。同时,全县缺乏必要的大型文体演出活动场所、展览场馆及室内活动场馆,乡镇、村组等基层文化站所、文体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基层基础建设任务仍然很艰巨。目前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文化作品的创作、培育、激励等机制创新不够,缺乏活力,束缚了文化产业发展。
3.红色党性教育得到进一步创新,但仍然内容单调、效果不佳。近年来,不少地方党校探索实施体验式教育模式,组织学员到红色文化景区开展体验性活动,但层次较浅,内容单调。课程体系建设不到位,与县委培训目标、单位培养要求和学员学习需求契合度不够。只重视培训而忽视了效果评估和运用,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评估机制,量化难也导致了党性教育的效果运用难,让培训一定意义上流于形式。所以,各级地方党校应该充分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创新设计一些特色活动载体,避免千篇一律的重复活动,增加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1.加强挖掘与开发,扩大红色资源的影响力。要加大对相关历史资料以及历史文物的征集、整理力度,建立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文化历史底蕴发掘、交流、宣传机制,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开辟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旅游全域化。以彭德怀故居和彭德怀纪念馆等为代表,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全力下好红色旅游这盘棋。推出乌石—排头旅游线路,涵盖乌石彭德怀纪念馆、排头隐山、周小舟故居等旅游景点,打造革命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线路。着力构建“南接衡山,北接韶山”的大格局,充分利用佛教圣地南岳和红色旅游龙头韶山的综合效应,使之成为带动湘潭县旅游发展的“两翼”。将乌石彭德怀故居与韶山毛泽东故居、宁乡刘少奇故居形成环线,构筑伟人故居“金三角”。二是扶持产业项目,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化。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推动宣传、文化、农业、交通等相关部门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协调和配套,形成发展合力。以红色旅游为龙头,有机整合红色旅游、歷史文化、乡村休闲、观光体验等旅游资源,突出培育和壮大一批旅游骨干企业,重点开发和推进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制定出台奖励政策,设立文化创作发展基金,鼓励创作本土文化精品,扶持、壮大一批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策划集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合力。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红色宣传立体化。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大支持力度,教育部门要把红色教育列入青少年学生思政课堂,文联部门要组织开展采风、摄影、创作活动,旅游部门要策划精品路线、编写红色旅游导游词,规划部门要在红色旅游规划、开发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党史、文物部门要在红色故事编纂、红色文物保护等方面下功夫,增强红色旅游的发展活力。要善于利用新媒体,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加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的推介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2.推进融合与共生,提高县域文化的美誉度。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红色文化与湘潭县特有的白石文化、民俗文化、湖湘文化、湘莲文化融合起来,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一是把白石文化融入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当中。目前,以齐白石故居为主体,包括尹氏宗祠和寺门前义渡等名人古迹,紫荆湖休闲度假区、晓霞山国家森林公园、黎氏八骏故居、马英九祖籍地等景点在内的白石文化生态旅游区初步建成。要将白石文化品牌融入红色旅游当中,重点建设白石书画院、齐白石艺术馆、文化展示厅、齐白石文化广场,打造成书画采风基地和美术旅游胜地。二是把民俗文化融入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当中。湘潭县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青山唢呐、白石剪纸、石鼓油纸伞、石鼓木偶、响塘纸影戲。要把这种民俗文化融入到红色文化当中去,可在洛口古镇兴建文化民俗村,邀请各类民俗制作工艺入驻民俗村,并注意挖掘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增加旅游资源的神秘性,传承好传统文化。三是把湖湘文化融入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当中。要把湖湘文化纳入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路线中去,延伸红色文化的内涵,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结合“天下隐山”和“湖湘文化源”定位,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隐山湖湘文化源这一文化品牌,全面修缮“胡安国父子墓”,建设好“西禅寺”,启动文定书院、三贤祠建设和“龙王洞”探险工程,重建碧泉书院,建设好隐山湖湘文化源生态旅游区。四是把湘莲文化融入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当中。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通过积极发展湘莲产业,深入挖掘湘莲文化,建设了河口莲文化展示基地,创办了“中国·湘潭”湘莲文化节,湘莲文化的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要立足莲文化,建设湘莲展览馆,开发湘莲系列旅游产品,打造湘莲特产品牌,让独特的湘莲文化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催化剂,将文化的吸引力转化为生产力。
3.突出改革与创新,提升党性教育的实效性。要充分利用湘潭县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推进红色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人文教育。一是通过开发罗亦农故居加强历史人文教育。要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罗亦农故居,进一步发挥罗亦农故居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功能,全面挖掘罗亦农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将罗亦农故居红色旅游与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丰富、生动的体验方式,将罗亦农故居打造成融红色旅游、农家乐、军体扩展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二是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加强红色党性教育。大力开展关于彭德怀的各类节日会务活动,组织举办理论研讨、巡回展览、红色旅游知识竞赛和伟人故事演讲比赛等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宣传播放与彭德怀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景区宣传片等,逐步将彭德怀纪念馆打造成为彭德怀思想与精神的研究中心。三是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建立对革命教育基地的长期投入机制,大力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硬软件建设,真正成为红色教育的坚强阵地。结合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群众到烈士陵园扫墓、举行宣誓仪式,邀请老革命深入机关、校园、企业等做革命传统报告,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等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受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湘潭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