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孩子要预习小学课程吗?

2021-06-20周公子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6期
关键词:交朋友选项观念

周公子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是育儿的重要前提。

一直以來,“让幼儿园孩子预习小学课程”都是不少老师和家长眼里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利器。然而近些年,这一观念屡屡受到质疑。广州市还发布了新的《广州市幼儿园条例》,其中规定: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这也意味着,近年流行的“幼儿园孩子预习一二年级课程”被正式禁止。

这一条例的颁布也引起了家长们的大讨论。有人觉得,让孩子预习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孩子从幼儿园的玩耍状态一下子跳到小学的学习状态,怎么能适应呢?也有家长认为,预习只会毁掉孩子的学习兴趣,“他翻开课本,发现自己都学过了,又怎么会有耐心再听老师讲呢?”

双方各执一词,到底哪一方的观点更值得参考?为此,《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展开调查—你会让幼儿园孩子预习小学课程吗?在回收的2374份问卷中,55%的人表示“会”,45%的人坚持“不会”。比例不算悬殊,这也说明对于这个问题,争议还是挺大的。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家长因为普遍学习育儿科学知识,所以还是很有见地的。因此,带点“人云亦云”色彩的A(老师就是这样要求的)和E(大家都预习,不预习就落后了)比例都很小,没有成为主流。

A和E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前者崇尚权威,“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后者跟随大众,“大家做了,我不做就有麻烦”。不管是哪一种,都显得有点儿缺乏自己的思考。“从众”可能会让家长感觉安全,觉得不是只有我家预习,其他人都预习,所以我的决定不容易出问题。然而,“感觉”不一定是真的。万一别人犯了错误,家长孩子也很容易被带到坑里。

同样只有6%的还有C选项(孩子玩乐容易心散,让他们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这种观念将休闲和学习对立起来,认为休闲会“杀死”学习动力,所以,有空儿就得给孩子找点书来读,鼓励他们“抢跑”,不可随便停下来。在过去,这种永动机式的学习观念很有市场,但如今,它已逐渐式微。越来越多人认同,适度的休闲能给孩子充电,让他们可以拿出更好的状态准备好投入小学学习。所以时至今天,强求孩子一直“读书读书读书”的家长已不多见了。

在支持预习的诸多理由中,最多人看重的还是D选项(预习可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占比将近一半。这反映出,很多家长都有长远的眼光,不在意一时成绩的得失,而关注孩子在求学道路上能养成什么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如果说课堂听讲是被动的,那么,事先预习就是主动的。它能够培养孩子主动把握学习乃至人生的意识和能力。对孩子来说,后者的养成无疑是更重要的。

占比第二位的是B选项(让孩子建立初步印象,开学后就消化得更好了)。这种观念包含了对学习规律的理解,因为从接触新知识到内化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听一听就能学会,但有些孩子则需要一点儿时间去消化。显然,对于后者来说,适当预习是有必要的,不但能提高成绩,还能增强对于小学教育的信心。

不赞成让孩子预习的家长中,占比最多的是B选项(玩耍可以开发智力,实现自我成长,不该牺牲成长机会来超前学习)。调查人员发现,这一类家长很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愿意孩子只把时间花在读书上面。他们认为,游戏、旅游、交朋友等活动给孩子带来的成长机会,是学校教育无法代替的。因此,他们赞成孩子有时间应该多走多看多玩,实现身心的均衡成长。

D选项(超前学习,全家压力都很大,还是劳逸结合吧),占比也达到30%。调查人员认为,这与近年“父母不得不更多卷入孩子学习”有关。正如调查中一位家长说的:“看看其他家庭,小学阶段辅导作业就已经鸡飞狗跳了,我觉得咱家还是不要超前学习的好。否则,小心脏未必受得住啊!”因此,相当一部分家长赞成让孩子适当放松,因为“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啊,施主”。

排在第三位的是A选项(孩子都学会了,开学后便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 ),占比27%。选这一项的家长担心孩子学太早了,第二遍就会味如嚼蜡,再也不肯用心上课。而一二年级偏偏又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开这么一个头,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选择C选项(孩子应该多交朋友,为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准备)的只有9%。但调查人员发现,这不代表家长认为C选项不重要。实际上,他们认为交朋友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孩子除了交朋友还应该做很多事,比如做家务、散心、做志愿活动、尝试理财等。单纯交朋友,显然不能满足孩子的胃口。

以上就是“你会让幼儿园孩子预习小学课程吗?”的调查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让幼儿园孩子预习小学课程的确会被视为一个好办法。但今天,这种观念已经松动。以官方姿态出台的《广州市幼儿园条例》更是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太早预习对成长没有帮助,反而会得不偿失。

当然,一纸条例不能覆盖所有情况。正如很多家长不约而同提到的:有些孩子学两遍,效果就是会更好,但有些孩子则不必这么费事。每个人特点不同,根本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也不必执着于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应该把精力从“理论”拉回到“实践”上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独家方向”。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的知识,以便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一起做准备。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往往比较散漫,行动缺乏纪律性,上了小学,“听讲要安静,提问要举手”,有些孩子就很难适应,甚至被视为“问题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在入学前就给孩子讲解学校的特点,或者通过游戏来模拟课堂的情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校园秩序。

此外,孩子在幼儿园时比较听话,也更依赖父母,但上了小学后,自我意识逐渐增长,有时就“不大听话了”。家长让做作业,他们可能就非不做,一定要打游戏或者吃东西等。这时,家长对他们的“叛逆”要有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彼此理解包容”的气氛中引导他们做出合理的选择。

以上这些准备都在课本知识之外,但重要性一点儿都不比课本知识小,甚至可以说,只有孩子做好了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准备,“安心学习”这4个字才会被真正贯彻,“赢在起跑线上”才能成为一次稳扎稳打的出发,而非单纯地提前念书、拔苗助长。

猜你喜欢

交朋友选项观念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们”字交朋友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