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费用的关系研究

2021-06-20高丽霞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1年6期
关键词:监事会管理层董事

高丽霞

现代企业制度中矛盾发生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成本问题。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获取公允客观的财务报告信息的需要,作为第三方审计代表的会计师事务所被引入到公司委托代理机制中来,为财务报表整体能够公允反映管理层实际运营效果提供合理保证。

影响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被审计单位营运能力以及发展前景都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审计定价的考量(Anuradha Rangarajan,2018)。从宏观角度上来说,以上能力均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高管之间形成的一种紧密联系的分权协调制度,对于公司的各方面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多关注审计风险对于审计收费的影响,从审计风险角度来进行研究。而钟凤英(2018)则认为用来表示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审计费用之间相关性较弱,说明我国审计收费较少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以及股权集中度等都直接影响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企业在接受第三方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权衡成本与效益原则(陈丽蓉,2010)。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有助于完善制约与监督机制,不仅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审计质量,有效降低企业代理成本。

一、文献综述

(一)审计费用影响因素

对审计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审计费用受被审计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的特点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的对象,其固有特征直接影响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王凤娟,2015)。刘斌等(2003)认为审计费用受该公司总资产影响很大;Simunic(1980)认为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可以由该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个数来表示,经济业务越复杂,审计过程中需要投入的审计资源越多,会相应提高审计收费;常启军等(2018)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盈余管理也会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反映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有很多,其中,应收账款和存货是审计师审计过程中关注的重点。盈余管理水平越高,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多;同时盈余管理水平也会引起审计风险的变化,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审计风险相应越高,审计费用越高。

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征以及审计从业人员的特征也会影响审计费用。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伍利娜(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四大所审计对审计费用存在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事务所规模越大,其审计经验与行业审计资源就越丰富,其所能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较高,所以相应会有较高的审计收费。Mark De Fond(2000)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李江涛、王冬梅等(2012)研究了审计师个人特征对于审计收费用的影响,发现审计师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和执业时间等特征与审计费用呈显著相关关系。

其他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审计费用,李斌(2004)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与审计收费呈显著正相关;常启军等(2018)认为行业发展状况、财务状况与会计稳健性以及社会媒体关注度都会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

(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学者从董事会规模及结构、股权的集中程度、监事会规模及结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方以及委员会设立个数等主要方面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展开研究。

关于董事会规模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得出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基本上有线性正相关、负相关和非线性关系三种。尤稼祥(2013)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审计费用之间负相关效应明显,当董事会的规模较小时,外部的董事进入董事会的机会较小,这样导致董事会实际的监督能力减弱,使得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较大,审计师需要制定更高的审计收费以降低审计风险。然而高丰稳(2016)认为董事会规模对于审计费用以及审计定价的影响不大。国外研究学者Jean(2004)认为董事会规模过大会降低董事会决策效率,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低下,不利于公司治理,审计费用相应提高。

从独立董事比例方面来看,国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独立董事比例提高之后会使得公司监督效率提高,使得审计风险有所降低,审计费用下降。国内学者尤稼祥(2013)发现独立董事和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有责任参与公司治理与监督,为了避免受到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会更加偏好购买差异化的高质量服务。姜成会、郑家秀(2012)实证得出独立董事的比例和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关系。

从股权集中度角度进行考虑,审计收费受到管理层持股比例、监事会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持股比例影响。Jensen Meekling(1976)、郭梦岚和李明辉(2015)均认为股权集中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审计费用上升,只有当持股比例维持在合理区间的时候,审计费用才会有所下降。蔡吉甫(2007)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越多,公司在公开市场上被购买合并的可能性较低,那么控制权市场对于管理层的压力就会减小,因此当管理层持股比例提升时,审计费用会降低。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来看,叶陈刚(2015)经过回归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比例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变动率基本呈U型。

从监事会规模及结构角度来看,国内研究学者叶陈刚(2015)认为监事会的人数和审计质量之间明显呈负相关,监事会人数越多,审计质量反而会低,相应的审计收费也就会受到影响。

从上市公司委员会设立的情况来看,粟立钟(2012)认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对审计费用都没有特殊影响,上市公司委员会受到管理层控制较多,并不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不存在必然的关系。Abbott Parker,Peters(2001)认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并不对审计费用产生显著影响,而是否产生影响主要取决于委员会自身的治理动机是否增强。

从企业的终极控制方是否为政府的角度来看,郭梦岚、李明辉(2015)认为终极控制人为政府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较低,政府作为企业的最终控制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公司治理具有保障作用,这会降低审计风险,使得审计费用降低。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审计收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对于审计质量的要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基于两权分离背景下产生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的关系,旨在降低代理成本。杨羽(2017)认为公司治理的水平越高,其可持续成长性越好。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调动管理层治理的积极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最大程度降低代理成本,所以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往往寻求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费用。

表1 变量解释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一)董事会规模及结构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分析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董事会作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机构,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决策,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是股东大会在公司内部日常的权力代理人(Charles R,2017)。董事会负责对于公司整体事务的决策,其规模和结构对于整体公司的治理效率来说至关重要。董事会规模越大,一方面,在决策过程中“一人独大”的现象会有效减弱,会促使决策更加完善,董事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会希望审计质量能够有所提升以更好地监督管理层,审计费用会相应提高。另一方面,规模大会使得董事会人员构成冗余,机构规模庞大后会造成董事会内部责任推诿,在重大事件表决的时候产生分歧,不利于有效的决策,甚至对于有些公司而言,还会滥用公司董事会的权利,造成公司决策机构董事会治理效率低下,使得公司财务风险增加,从而增加审计收费。

独立董事同样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影响董事会决策的有效性。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与公司没有重要的专业联系或者业务联系,独立董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制约了权力,监督了董事会的日常工作。Luis Antonio Orozco(2015)认为,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监督能力较强,使得董事会的权力得到一定制约,在两权分离的前提下,独立董事的有效监督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勤勉的独立董事设立会替股东们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来监督管理层的行为,会相应提高审计费用。

(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分析

Lesley Ferkins(2018)认为股东大会为了确保代理人合理有效地管理公司,通常会采用一定的股权激励的方式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蔡妮(2017)认为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有显著作用,使得管理层的管理动机加强,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管理层持股达到合适比例意味着其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这时的管理层也会倾向于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管理层持股比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治理效率产生影响,如果管理层持股比例低或者甚至不持股,管理层在治理公司的过程中,主人翁意识则不强,使得管理层治理的积极性下降,仅仅把公司治理当作一种强制性任务,长久下去,会使得管理层进行的决策不能很好地代表股东大会的意志,不利于整体公司的治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会相应的提高审计费用。相反,如果管理层持股比例过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股东大会的权利,管理层治理动机过强,导致管理层在管理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动机有所加强,甚至会带来一定的舞弊风险,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同样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认为公司整体控制风险偏高,同样可能会提高审计费用。

(三)监事会规模与审计费用关系分析

监事会作为股份公司的常设监督机构,是股东大会和公司职工选出的民主机构,对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监事会的设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了规避自身在治理结构中承担的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有效降低自身的风险。监事会规模大且监事负有称职义务的企业往往对审计质量的要求越高,审计费用也会有所上升。

(四)委员会设立与审计费用关系分析

上市公司设立的委员会主要包括董事战略与预算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会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公司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公司中长期战略部署与规划,更好适应公司的长远发展,提高公司战略管理、投资决策与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加有效,确保董事会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李吉栋(2006)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有效缓解代理问题,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效率,使得管理层治理动机增强,追求高质量审计。

表3 Pearson相关系数表

表4 回归结果

表5 Qr替代流动比率回归分析

(五)终极控制方是否为政府与审计费用关系分析

终极控制方是否为政府将中国上市公司划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凭借良好的社会信誉,企业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公司制度比较完善。但是,国有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子公司众多,审计范围较大,公司业务复杂程度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审计费用。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控制权分散程度高,大股东缺位现象严重,管理层对于公司的治理动机明显要弱于非国有企业,所以国有企业代理成本更高,对审计的质量要求越高,相应的审计费用也会越高。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下假设:

H1:董事会规模与审计费用存在正相关关系。

H2: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与审计费用存在正相关关系。

H3: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存在负相关关系。

H4:监事会的规模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

H5:设立委员会个数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

H6:终极控制方为政府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2661家企业2016-2017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得到4633组有效样本,根据样本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保证收集数据的有效性,尽量减少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了筛选:(1)不考虑B股、H股上市公司,并剔除了ST上市公司,这是考虑到财务数据在同一标准下具有可比性和真实性。(2)剔除了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金融行业在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等方面与非金融企业存在较大差异,纳入原始数据会削弱可比性;此外,金融上市公司还必须按照证监会的要求进行双重审计(蔡吉甫,2007)。(3)剔除了审计费用与公司治理结构中数据空缺或者数据不完整的企业,保证原始数据在整体上的可比性。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深圳国泰安(CSMAR)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处理和检验都采用SPSS21统计软件。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定义。本文选取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报告中的审计费用(LnAF)的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定义。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均为反映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解释变量,选取董事会规模(BS)、独立董事比例(DLDS)、管理层持股比例(MS)、监事会规模(JSGM)、内部委员会设立个数(SW)、控制权性质(NC)为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定义。审计收费的定价受到除公司治理因素以外的其他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这些因素对于回归结果的干扰,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

(1)反映企业规模(FS)的指标,本文将公司总资产依据平均值将其分为两组设立虚拟变量,大于样本平均值的设为1,小于样本平均值的设为0。

(2)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Cr)、速动比率(Qr)、资产负债率(LEV)。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所评估的风险水平较低,审计费用相对较低。

(3)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本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表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一方面表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内部控制风险要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收费;另一方面盈利能力越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议价动机减小,事务所为了提高自身利润水平,会抬高审计收费。

(4)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指标,本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TAR)来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流动速度越快,企业经营周转越好,审计风险较低,审计收费会一定程度降低。

(5)反映事务所类型的指标,本文根据审计事务所是否为四大来区分事务所的类型,设置虚拟变量。若虚拟变量取1,则表示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否则取0。

具体变量说明见表1。

(三)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选取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监事规模、内部委员会设立个数以及终极控制方六个解释变量分别放入不同的的六个模型中,构建如下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根据表2列出的变量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显示,可以得出以下分析:(1)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均值为13.8552,标准差为0.67950,表明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样本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的平均值约为8.51,标准差为1.70,这说明我国董事会规模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健康。(3)独立董事比例标准差为0.05440347,说明各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变化不大,符合设立独立董事的要求,均值为0.3755。(4)公司管理层持股数量的标准差为0.20,说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份额差别较大,仍然有很多公司的管理层没有持股,我国的管理层持股普遍较少,均值约为0.15。(5)样本上市公司平均设立4个内部委员会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但标准差为0.425,说明委员会设立作为一种完善治理结构的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不普遍。(6)样本公司普遍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0.3974,说明样本公司具有较低的财务风险和较好的偿债能力。(7)大约有5.1%的样本公司是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明有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并不是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8)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为43.21,说明全行业周转良好,企业资金流动和再生产过程顺利。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是样本数据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所示,审计费用与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至少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23,说明当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时,审计费用可能相应越高。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也在1%的置信水平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92,这说明管理层持股可以有效降低审计费用。独立董事比例至少在1%的水平上与审计费用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49,当独立董事比例上升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审计费用。监事会规模、委员会设立个数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和0.075,均在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意味着监事会规模越大,委员会设立个数越多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对于审计质量的要求越高,审计费用也就会越多。国有企业与审计费用的相关系数为0.244,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的审计费用往往比民营企业高。

(三)回归性分析

1.模型一:董事会规模对审计费用影响效应。如表4所示,从解释变量上来看,董事会规模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标准化系数为0.02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T值为4.695,假设1成立。这说明董事会规模越大的公司审计费用越高,上市公司董事会作为公司代表股东大会的日常机构,会从股东利益出发来进行日常决策。董事会规模越大的公司,决策的过程会更加公允,表决过程会考虑更多董事的意见,有利于优化治理层的治理效率。而审计作为解决现代公司两权分离的重要外部监督手段,主要为股东利益服务,董事会规模越大,其寻求高质量审计的动机就越强,此时董事会监督动机会增强,对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需求增加,审计费用也会相应增加,治理动机增强的董事愿意通过支付更高的价格来监督管理层的日常经营,以维护自身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从控制变量上来看,公司规模(FS)、会计师事务所类型(BIG4)与审计费用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系数分别为0.743和0.845,T值分别为33.328和24.221。这说明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的业务复杂程度也会增加,事务所评估的审计范围也会相应增大,审计资源投入多,审计周期长,这时审计费用会相应增加。事务所类型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相应的审计收费也会增加,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承接的业务往往复杂程度高,出于自身品牌和声誉的考虑,其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较高,则会在审计过程中提高审计定价。

流动比率(Cr)、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报酬率(ROA)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TAR)分别反映公司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如表所示,公司的经营能力越好,偿还债务能力越强,其财务风险越低,审计风险也相对较小,审计费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模型二:独立董事比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如表4所示,独立董事比例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071,T值为5.188,且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假设2成立。这说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审计费用会相应越高,独立董事存在的意义在于监督管理层的日常治理过程,降低公司代理成本,维护股东和董事会的权益,防范管理层在经营过程中的舞弊风险,提升整个公司的治理效率。独立董事与董事会中其他董事不同,独立董事在公司没有任何其他职务,独立性相对较高,他们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如何提高审计质量,以加强外部监督的可靠性,降低自身声誉风险,使管理层治理效果可以更加公允反映。站在股东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的角度,独立董事往往会寻求更高的审计服务质量来降低两权分离的成本,所以会相应增加审计费用。

3.模型三: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如表4所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337,T值为8.597,假设3成立。这说明管理层持股之后审计费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务所审计的主要对象就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告体系反映了管理层的治理效果和治理效率,同时,管理层为了降低两权之间的冲突,存在舞弊财报表的动机。管理层持有的股份越多,与股东利益趋同效应越大,利益一致会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利益趋同效应所带来的治理动机就会增强,管理层为了美化经营成果舞弊财务报表的风险就会降低,审计风险就会降低,审计收费也会在一定程上降低。

4.模型四:监事会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如表4所示,监事会规模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其回归系数为0.019,T值为2.625,假设4成立。这说明监事会规模越大,会使审计费用提高。上市公司监事会设立的目的在于监督与约束管理层的经营活动与日常决策,是股东大会为了保证股东利益不受侵犯而设立的监督机构。监事会规模越大,公司治理层的监督能力越强,监事出于自身职责任务的考虑,会寻求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来缓解自身监督管理层行为的风险,因此监事寻找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动机就会增强,审计质量要求提升,审计费用上升。

模型五:内部委员会设立个数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如表4所示,上市公司内部委员会设立个数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74,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值为4.255。这说明内部委员会设立个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会使得审计费用提升,公司内部委员设立的目的主要是监督管理层的管理效果与效率,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比如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就是监督财务报表的披露和内部控制过程,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内部监督,出于监督的目的,内部委员会同样也会寻求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进行监督,选择品牌优势和声誉较好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会导致审计费用上升。

6.模型六:终极控制权性质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如表4所示,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性质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二者的回归系数为0.03,T值为1.914,大于1.9,假设6成立。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在治理机构、盈利模式方面都有较大差别,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股东以及监督层对于审计质量也有不同的要求。国有控股公司规模较大,治理机构完善,审计所要投入的资源多,审计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相对机构分散,分公司较多,管理层分级现象明显,管理层实际治理动机要弱于非国有企业,代理成本高于非国有企业,终极控制股东持有大部分股票,国家通过加强国有企业披露手段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有寻求高质量的外部审计的动机来更好地监督管理层,所以终极控制权为国有控股时,审计费用提升。

(四)稳健性检验

本文用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速动比率替代流动比率进行分析(表5),发现与替代控制变量之前的回归结果相吻合。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内部委员会设立个数、终极控制方性质与审计费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假设基本一致,个别系数的显著性有所下降,因为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差别较大,但不影响整体方程的回归结果。

五、结论

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代理成本,使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形成效益最大化的治理层。有效监事会和董事会往往会寻求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财务报表信息更加公允,传递更好的公司形象,有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董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比例与审计费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内部委员会设立个数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国有控股的公司出于降低代理成本的需要也会要求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国有控股背景与审计费用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猜你喜欢

监事会管理层董事
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治理文化
金力泰监事会决议风波
面对冲突与碰撞,董秘该如何履职?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内设监事会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改进建议
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关于审计准则中管理层舞弊的思考
光明乳业管理层激励探索
拉赞助
《公司法》修改中的监事会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