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公英及其组方的价值及产品开发趋势研究进展

2021-06-19肖发林黄诗雨陈丽华史畑女管咏梅

食品工业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组方保健食品蒲公英

肖发林,黄诗雨,陈丽华,史畑女,高 玲,管咏梅,简 晖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04)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Kitam.)或同属植物的干燥全草,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1]。蒲公英活性成分主要有酚酸[2]、黄酮[3−4]、多糖[5]、甾醇[6]、萜类[7]、色素类[8]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9−11]、抗氧化[11]、抗胃损伤[12]、抗糖尿病[13]、抗肿瘤[14−15]、抗病毒[16−17]等,可用于多种急性炎症、感冒发热、尿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18]。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也越来越庞大,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要求,大健康产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蒲公英始载于《唐本草》,是我国一种使用历史悠久食药两用自然资源,被收录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18−19],具有极高的营养和医疗价值,是一种很好的膳食元素和医疗资源,适合开发成各种医药产品、保健食品、美妆护肤用品,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本文分析了医经古籍中含蒲公英的组方,归纳总结了国内外蒲公英安全性和潜在危害性文献,并对国内蒲公英产品开发进行调研,旨在加深蒲公英资源开发现状认识,深掘蒲公英资源开发潜力,为蒲公英相关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1 组方分析

蒲公英苦、寒,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之效,主治各类痈疮肿毒[1],无毒[20],蒲公英在我国的药用历史悠久,诸多古籍中记载了含有蒲公英的组方。以“蒲公英”为关键词,在药智数据-中药方剂数据库检索得127 个组方,剔除重复项后得126 个组方。将126 个组方中与蒲公英配伍频次在5 或5 以上的54 味中药录入并建立配伍频次统计表,见表1。

表1 配伍频次统计表Table 1 Statistics of compatibility frequency

从表1 中可以看出,蒲公英常与金银花、黄芩、连翘、紫花地丁等清热药配伍,相须,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与白芷、柴胡、防风、薄荷等解表药配伍,相使,发挥祛散表邪、发散郁热的作用。表1 中金银花与蒲公英配伍频次最高,共计62 个组方,组方中金银花多作君药,蒲公英多作臣药或同为君药,二者相须、相使,配伍联用可增强清热解毒疗效。甘草与蒲公英的配伍频次在诸药中位列第二,组方中,蒲公英多作君药、臣药,甘草多作为使药,具有清热解毒之效,起调和诸药、缓和药物毒性和偏性的作用。含蒲公英组方多数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组方中,蒲公英常作为君药、臣药。

卫生部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对食药两用物质食用安全和产品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表1 中与蒲公英一样同属《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中药有10 味,分别是金银花、甘草、白芷、茯苓、桔梗、桃仁、栀子、薄荷、菊花、薏苡仁。检索2020 版中国药典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现蒲公英与以上部分中药开发成药品和保健食品,例如以蒲公英与金银花为原料药的双虎清肝颗粒、红润牌金银花胖大海冲剂;以蒲公英与桔梗为原料药的复方金黄连颗粒、金方牌益咽含片;以蒲公英与山楂为原料药的桑葛降脂丸、蓝韵牌甘舒胶囊。

2 食疗

广义的食疗兼容“食养”和“食治”,以阴阳五行作为指导,强调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根据食物性味和人体脏象达到养身健体、防病治病目的,内容包括饮食搭配、摄入禁忌、烹饪手法等[21]。蒲公英是一种传统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蒲公英归类于菜部,确定了蒲公英的食物属性,同时也可作为药物主治妇人乳痈、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22],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可应用于食疗。水果和蔬菜包含人体多种必需营养物质,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与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率呈负相关[23],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五至八份水果和蔬菜(400~600 g)以减少饮食相关疾病,蒲公英作为食用蔬菜,其促进健康的潜力归因于含有大量的羟基肉桂酸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等酚类物质,是一类潜在的抗氧化剂来源[24]。

2.1 蒲公英营养成分

蒲公英自古就作为野菜被食用,是一种可靠的天然化合物植物来源,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其中维生素C、膳食纤维、总酚含量比同为野菜的荠菜、扫帚草、马齿苋更高[25−26]。对意大利的276 个野生植物群进行文献综述发现,蒲公英是被当地菜谱应用最多的野生蔬菜之一,烹饪方式主要是汤类和沙拉[27]。总结文献,建立蒲公英营养成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含量表,见表2。除了表2 中物质,蒲公英还含有其他微量但对人体影响较大的物质。许多国家要求在谷物中添加微量营养素,其中就包括维生素B9。维生素B9是DNA合成所必须的辅助因子[32],与神经管缺陷和出生缺陷相关[33],补充维生素B9可以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34]。蒲公英在补充维生素B9上展现了良好的潜力,每100 g 干燥药材可检测到91 μg 的维生素B9,可作为维生素B9的膳食补充剂[35]。

表2 蒲公英营养成分和必需元素含量表Table 2 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d essential elements in dandelion

2.2 蒲公英功用

蒲公英苦寒,食用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效果,可治疗痈疮肿毒[36],中国历代医家依据中医原理对蒲公英功用有不同的描述,收集不同古籍中对蒲公英功用的描述,见表3。表中蒲公英功用是中医长时间的大量经验积累和总结,提及最多的便是凉血解热,主治痈肿热毒。蒲公英功用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了新进展。例如,蒲公英含有蒲公英甾醇、倍半萜内酯、咖啡酸、绿原酸、菊粉等多种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物质,蒲公英根中存在低聚果糖(FOS),是一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正常化[41]。蒲公英的地上部分含有丰富的羟基肉桂酸衍生物,是一种天然抗氧化活性和抗凝活性植物资源,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42]。可见在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上,蒲公英拥有物质基础和机制支持,以合适的烹饪方式和膳食搭配作为日常食物,可达到预防和改善相关疾病的目的。

表3 古籍中蒲公英功用描述Table 3 Function description of dandelion in ancient works

3 安全性评估

3.1 安全性

蒲公英可以作为蔬菜被食用,人体可接受的摄入量范围比较大,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蒲公英为一类GRAS(一般认为安全)的食物成分,2020 版中国药典记载蒲公英的日用量为10~15 g。利用中华医典软件收集古籍中蒲公英的安全性评价,见表4,可以发现我国医家一致认为蒲公英“甘,平,无毒”。蒲公英的中外现代文献中也显示了蒲公英本草和产品极高的安全性。研究蒲公英提取物对皮肤的影响,结果显示蒲公英提取物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反应[43];混合干燥蒲公英和饲料喂食大鼠120 d,结果表明蒲公英不具有致癌活性[44];通过小鼠腹腔注射评价蒲公英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LD50值为36.8 g/kg(蒲公英根),28.8 g/kg(蒲公英茎叶),显示急性毒性低[45]。考察幼龄大鼠重复给与复方蒲公英制剂后的毒性反应,考察指标包括常规毒性指标、生长发育、骨骼发育、行为学、性激素、免疫系统发育等,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会出现给药结束后即可恢复的流涎,雄性体重及顶臀长增长减缓,以及红细胞系部分指标异常等现象,中、低剂量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影响[46]。考察含有蒲公英成分饮料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生命体征正常,器官组织无明显病变情况[47]。可以发现,古今中外都认为作为食物和药物,蒲公英药性温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表4 古籍中蒲公英安全性评价Table 4 Safety evaluation of dandelion in ancient works

3.2 潜在风险

3.2.1 对肾病患者的影响 文献研究表明肾病患者特别是透析病人需慎用蒲公英[48−49],其可能与蒲公英的利尿作用和高钾含量有关。利尿剂在现代临床上常作为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的药物,大量临床报道表明利尿剂会加重肾脏负荷,增加急性肾损伤的风险[50],影响肾的正常功能。蒲公英是一种天然利尿剂,可在不刺激电解质分泌的情况下,增加机体肾小球的滤过率和排尿量,期间可能直接对肾小管产生刺激,影响肾功能,也可能导致血清电解质失衡从而对机体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49,51]。此外,蒲公英钾含量是其他植物性利尿剂的三倍,提供给机体的钾比摄入蒲公英因利尿作用流失的钾多,其高钾含量可能促使肾病患者高钾血症的并发[49,51]。

3.2.2 对外源性有害物质的富集 重金属可以通过污染的环境和不良的生产方式被引入植物中,导致植物新陈代谢障碍,被人类摄入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52]。调查铜陵狮子山矿区蒲公英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特征,显示蒲公英Cu、Pb、Zn、Cd、Ni、Mn 的平均浓度均超过铜陵市土壤背景值,六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但Pb、Zn、Cd、Mn 在蒲公英体内的转移系数均大于1,说明蒲公英可吸收土壤中四种元素并转运到地上部分,实现元素的富集[53]。不同器官对金属元素的吸收不同,研究发现,蒲公英是金属元素Cd 的有效积蓄体,但是Cd 主要保留在蒲公英根部[54],在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中,蒲公英根应该作为Cd 的主要检测部位。

4 产品开发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国家对健康产业的重视,大健康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药食同源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统计2000~2019 每五年间“中国知网”收载蒲公英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蒲公英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见图1。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五年间,蒲公英的相关文献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表明蒲公英的研究内容处于不断丰富、持续发展的阶段。本节通过中国药典、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渠道了解蒲公英药物制剂、食品、保健品、日化产品的开发现状,结合蒲公英药理作用对蒲公英产品开发趋势作出分析。

图1 2000~2019 年蒲公英相关文献和专利数量变化趋势Fig.1 Trend of dandelion related literature and patent quantity from 2000 to 2019

4.1 制剂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2020 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蒲公英的制剂产品有43 种,剂型类型包括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煎膏剂、涂剂、合剂、栓剂、口服液体制剂,绘制药典中不同剂型占比饼图,见图2。可以发现药典收载的剂型较为传统,片剂、颗粒剂、丸剂等固体制剂是蒲公英制剂的主要剂型。蒲公英传统剂型的研究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其新剂型的研究开发上也展现了出了巨大的潜力。研究发现,蒲公英煎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RNAs 形成小分子的未知脂质体进入人体肺泡和胃细胞,为siRNAs 的口服给药治疗方式提供了新思路[55];从蒲公英汤剂中分离出一种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内吞进入A549 细胞[56],为阐明蒲公英有效成分的细胞摄取机制和剂型研究思路提供借鉴。目前,蒲公英的主要制剂形式是片剂和颗粒剂,具有工艺成熟和制备简单等优点,预计未来几年片剂、颗粒剂等依旧是蒲公英的主要制剂形式,但是脂质体、纳米颗粒等新剂型的研究会慢慢趋向成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图2 中国药典收载蒲公英制剂剂型份额Fig.2 Proportion of dandelion preparations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蒲公英药理作用广泛,以“蒲公英”组合“抗菌”、“抗病毒”、“糖尿病”、“抗肿瘤”、“胃黏膜”为关键词,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结果发现,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603、439、384、160、56。观察蒲公英专利情况可以发现,蒲公英在抗菌药物的研制上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9−11],是其制剂产品的主流药物;在抗病毒、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制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大约每11 个人中就有1 个人患有糖尿病,是导致死亡的第九大原因[57]。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需求量大、药物价格昂贵,开发药效良好、价格低廉的抗糖尿病药物是医疗工作者一直坚持做的内容,蒲公英可以作为潜在的植物源抗糖尿病药物,解决药物资源短缺,价格高昂的问题。

4.2 食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4.2.1 食品与保健品的同源性与差异性 保健食品属于食品范畴但区别于普通食品,即保健食品不等于食品[58]。食品的法律概念是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原料以及按照中医药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但不得用以治疗和预防疾病;保健食品同样具有法律概念,是具备特定功能,不对人体造成损伤的食品。食品的功能主要谈及营养和感官,而保健食品则讲究食品性、功能性和非药品性三种属性。保健食品与食品有三点不同:1.保健食品通常含有营养成分和某些特定功能;2.保健食品适用于某些特定人群;3.保健食品有剂量规定而食品在用量上没有规定。

4.2.2 食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蒲公英可以作为蔬菜被食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食品形式多种多样。蒲公英作为食物,对胃肠道有益。向幼年金凤尾鱼投喂8 周的蒲公英提取物饲料,发现蒲公英提取物饲料通过提高SOD(超氧化物岐化酶)、CAT(过氧化氢酶)、T-AOC(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显著改善金凤尾鱼的肠道抗氧化能力,同时通过改变肠道肌肉厚度、绒毛长度和数量促进肠道的消化和吸收[59]。蒲公英是“王老吉”凉茶的原料之一,除此之外,蒲公英食品还有蒲公英饼干[60]、蒲公英蛋糕[61]、蒲公英固体酸奶[62]、蒲公英发酵茶[63]等。

蒲公英作为传统的野生蔬菜,如表2 所示具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一种很好的食物成分,适合开发成各种具有蒲公英风味的食品。以“蒲公英”、“食品”为关键词,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检索平台,统计2000~2019 年期间每五年专利申请数量,变化趋势见图3,显示近二十年来蒲公英食品专利申请数量呈现一个较大的涨幅。

图3 蒲公英食品申请专利数量变化趋势Fig.3 Trend of patent application of dandelion food

4.3 保健食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保健食品的27 项功能中,蒲公英具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64]、提高免疫力[62]、保护胃黏膜[65]的作用,可以开发成具有以上功能的保健食品。检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显示含蒲公英的保健食品注册有64 条记录,产品形式包括胶囊、丸、口服液、茶、饮料、片、口香糖等。

2016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中国大健康产业相关领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据统计,2018 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规模达4600 亿元,进出口额为46.8 亿美元,同比增长31.5%[58]。保健食品市场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蒲公英具有药食两用属性上的先天优势,在保健食品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蒲公英”、“保健食品”为关键词,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检索平台,统计2000~2019 年期间每五年专利申请数量,变化趋势见图4,显示近二十年来蒲公英保健食品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

图4 蒲公英保健食品专利申请数量变化趋势Fig.4 Trend of patent application of dandelion health food

4.4 其他产业开发现状与潜力

目前,天然植物作为原料应用于日化产品、化妆品、护肤品等产业,是相关行业热点之一,市场上如相宜本草、佰草集、自然堂等品牌,即主打本草类化妆品和护肤品。作为天然植物源性原料,蒲公英具有药性温和,可生物降解,受消费者欢迎等优点,备受各行业重视。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资料,蒲公英相关日化产品包括洗发水、沐浴乳等,相关化妆品、护肤品形式包括祛斑霜、洗面奶、防晒乳等。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资料,蒲公英相关化妆品、护肤品包括面膜、精华液、祛斑膏等。此外,蒲公英展现了作为橡胶资源开发上的潜力,研究发现,蒲公英可以合成高分子橡胶,为工业天然橡胶富胶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66−67]。

5 讨论

蒲公英是我国常见的野生蔬菜,遍布全国多省市,是一类成本低廉、获取简单、具有食药双属性的自然资源。随着我国亚健康群体的扩大,社会以及市场对保健食品等健康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蒲公英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拥有大量组方基础和食疗价值,开发蒲公英食药产品,有助于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古籍中的组方是先贤们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配伍严谨、安全有效,组方食源化,是达到“治未病”目的的一种可参考思路。蒲公英组方在其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作为调节身体机能、不同组分间配伍的中医药辩证理论依据,对古方名方中含蒲公英组方进行数据发掘,探究其配伍规律和疗效,同时也是中医药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蒲公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元素,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开发成各种蒲公英风味的食品、健康产品,契合大健康和治未病的发展需求。

饮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野菜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误食有毒部位或者食用前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过敏或食物中毒[68]。人们希望通过食疗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食疗商品化,但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反而会使原本健康的身体因长期坚持“食养”而出现失衡甚至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中医讲究“天”、“地”、“人”三元合一,食疗的选择也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调理机体平衡为目的,恪守“守中以致和”的原则。食疗来源于本草,与医学、药学和农学等学科息息相关,完善现有的食疗学,形成一个系统的、统一的知识体系是当代研究者肩上的重担之一。本文对蒲公英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蒲公英本草和产品的安全性较高,但是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性,特别是外源性有害物质的危害,是所有植物源性物质质量检控的关键问题。如何完善药食同源中药的食用安全制度,把控药食同源中药作为原料药开发成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实现监督管理一体化,是所有药食同源中药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蒲公英进行细加工,通过深入开展蒲公英活性成分和功能因子的研究、技术改进、形式创新,研发出群众接受程度高、安全可靠、功能因子明确、功效定位准确的产品,是在大健康环境下深掘蒲公英价值值得探索的一条道路。

猜你喜欢

组方保健食品蒲公英
蒲公英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蒲公英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
HPLC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E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