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小麦品种田间种植试验

2021-06-19盛敬华徐辰峰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扬麦半冬性金湖县

盛敬华,徐辰峰

(江苏省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金湖 211600)

当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日益重要,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尤为突出。为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轻和避免自然灾害、便于机械化生产,金湖县近年连续开展了小麦品种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该县生产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

1 试验品种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主要是生产上主推品种和近2~3 年审定的适宜金湖县大面积生产的品种。

2017~2018 年试验种植16 个品种,包括12 个红皮春性品种、4 个白皮品种,品种名称与生物特性详见表1。

表1 2017 年秋试验种植小麦品种名称、生物特性

2018~2019年试验种植14个品种,包括12个红皮春性品种、2 个白皮弱春性品种,品种名称与生物特性详见表2。

表2 2018 年秋试验种植小麦品种名称、生物特性

1.2 试验地块基本情况

试验地块地势平坦,前茬为水稻,稻秸秆全量还田。基础地力情况:有机质31.1 g/kg,全氮0.2%,速效钾276.6 mg/kg,有效磷25.86 mg/kg。水系独立,排灌设施齐全,抗旱排涝条件优越。

1.3 试验设计

试验田块生产条件一致,所有品种随机排列,每个品种种植2 亩左右,品种之间间隔70~80 cm,以利于操作观察,南北行向种植。

1.4 田间管理措施

1.4.1 稻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收获后,迅速组织人力把比较集中的稻草撒开,确保所有稻草能够均匀还田。

1.4.2 精细整地。为确保播种质量,出苗整齐,采用大型拖拉机旋耕2 次,保证稻草全部掩埋。

1.4.3 及时播种。手扶拖拉机机条播,行距25 cm,播深3~4 cm。播种前对每个品种都进行了发芽率测试,根据品种发芽率和千粒质量确定适宜播量,一般为15.0~17.5 kg/亩,播后及时镇压和机开沟[1],基本苗每亩在22~26 万株之间。

1.4.4 合理施肥。基施施用45% 高效复合肥,用量为30 kg/亩;1 月底亩施10~15 kg 尿素作平衡肥;3 月中旬亩施15 kg 尿素作拔节肥。整个生育期使用化肥量:45%高效复合肥30 kg/亩、尿素25~30 kg/亩。

1.4.5 病虫草害防治。2017~2018 年试验:2018 年3 月12 日进行春季化学除草;4 月24 日第1 次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粘虫、蚜虫,4 月30 日第2 次防治赤霉病。进行赤霉病防治时喷施叶面肥,防止后期早衰。2018~2019 年试验:2018 年11月23 日进行冬前化学除草,2019 年3 月13 日进行春季化学除草;4 月19 日对已齐穗各品种进行1 次赤霉病防治,4 月25 日进行第2 次赤霉病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2.1.1 2017~2018 年试验。11 月10 日所有品种同时播种,11 月24 日所有品种基本出苗,齐穗期集中在4 月18~22 日。2018 年5 月份雨水较多,光照严重不足,5 月14~16 日连续3日最高温度均在30℃以上,平均温度分别为25.8℃、29.6℃、26.7℃;5 月22、25 日雨量分别达到13.8 mm、53.1 mm,这种前期高温后出现大暴雨的气候,小麦根系易发生受渍早衰,形成高温逼熟,比常年提前成熟,提前4~6 日收割。各品种成熟期集中在6 月2~5 日,各品种之间相差3 日。其中,宁麦13、苏麦10 号等偏春性品种成熟期明显偏早,全生育期204 日;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种生育期相对较长,但后期因为根系早衰,几个半冬性品种都存在高温逼熟,生育期明显缩短。

2.1.2 2018~2019 年试验。11 月3 日所有品种同时播种,11 月11 日左右所有品种基本出苗,齐穗期集中在4 月14~18 日。从2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总体气候特征为温高雨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温高光足利于作物生长,生育期普遍比常年提前3~5 日。5 月以来多晴好天气,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利于作物籽粒灌浆充实。但持续晴好天气使土壤明显欠水,加上2019 年小麦根系较弱,小麦提早落黄现象较重,2 个半冬性品种小麦成熟期均比以前提前。2019 年试验品种的成熟期在5 月30日至6 月4 日之间,全生育期207~210 日。

2.2 植株性状与抗性

2.2.1 试验品种植株性状表现。2017 年播种比适期晚,加上天气等原因,小麦生长量明显不足,所有品种株高比正常年份都稍矮;40%主茎仅有4 个节间,平均叶龄9.5 左右。不同品种在相同种植管理条件下,植株高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皖麦606、瑞华麦523 均超过80 cm,是相对较高的株型;宁麦13 株高仅73 cm,是较矮的株型,明显比其他品种矮。大部分穗长在8 cm 左右,仅扬麦24 穗长7.4 cm,表现为小穗型。大部分品种穗形变小,这和3 月下旬至4 月初的高温有一定关系。

2018 年播种时间在适期范围内,播后第3 天开始下雨,土壤墒情较好。同时,赶上暧冬,春季温度一直偏高,小麦长势正常,基本都是5 个节间,平均叶龄10.8。不同品种在相同种植管理条件下,植株高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华麦5 号、镇麦9 号、华麦6 号均超过80 cm,是相对较高的株型;其他都在70 cm 左右。大部分穗长在8.5 cm 左右,仅扬麦24 穗长为7.5 cm,表现为小穗型。大部分品种穗形变小一方面是因为小麦苗期渍害重,根系活力差,小麦根系吸肥、吸水能力严重受阻,加上3 月下旬至4 月初的高温使生育进程加快。

2.2.2 抗寒性表现。2017~2018 年冬季虽然遭遇冬季雨雪冰冻,但小麦被一层厚厚的雪覆盖,基本没发生冻害,春季倒春寒冷危害也不严重,所有品种都没有表现出冻害。2018~2019年基本属于暧冬天气,小麦苗期没有冻害,也没有春季“倒春寒”,所有品种都没有表现出冻害。

2.2.3 抗病性表现。2017~2018 年秋播小麦播种量不大,相对密度不高,麦田间通风透气较好。2018 年小麦纹枯病发生很轻,基本不需要用药防治。白粉病除苏麦10 号有轻度发生外,其他品种都没发现。2018 年4 月底至5 月初大都是晴好天气,由于全县上下对“一喷三防”非常重视,红皮小麦品种田间基本没发现赤霉病病穗;仅几个白皮小麦品种发现0.5%~1.0%赤霉病病穗。

2018~2019 年秋播小麦播种量不大,雨水多,田间渍害重,小麦低位分蘖缺失较多,所以2019 年小麦田间密度不高,田间通风透气较好。2018 年小麦纹枯病发生很轻,基本不需要用药防治。白粉病显症较迟,在小麦灌浆期才有零星发生,发病相对较重的品种有宁麦13、苏麦188、苏麦11 号,其他品种相对较轻。2019 年4 月底至5 月初虽大都为阴雨天气,但气温普遍不高,由于全县上下对“一喷三防”非常重视,试验田小麦普施了2 次药,所有品种都没有发现小麦赤霉病病粒[2]。

2.2.4 抗倒性表现。2018 年小麦株高普遍较正常年份低,所有品种都没有出现倒伏现象。2019 年后期没遇到大雨、大风天气,加上田间植株种植比较稀疏,除苏麦188、华麦5 号有轻微倒伏外,其他品种没有出现倒伏现象[3]。

2.3 产量及产量结构

2.3.1 2017~2018 年试验。所有品种最终产量有较大差异,2018 年每亩穗数差异较大,最多的是扬麦24,每亩37.20 万穗;最少的是瑞华麦516,每亩仅有27.33 万穗。穗数相差较大,原因是秋播时播种量不大,南条田因为是杂交稻茬口,稻草量非常大,干旱寒冷又死掉部分秧苗,2018 年南条田的几个品种亩成穗数都不足,严重影响产量。

穗粒数。扬辐麦4 号最多,为40.06 粒;每穗35 粒以上的有7 个品种;最少的是瑞华麦523,仅28.24 粒。瑞华麦523 属于半冬性品种,生育期比较长,幼穗分化时可能刚好遇到高温,穗形较小。淮麦44 也属于半冬性品种,最终大穗优势没有展现出来,导致高产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

千粒质量。2018 年小麦灌浆后期高温多雨,土壤水分过大,小麦根系都出现早衰,导致后期灌浆不充实。2018 年小麦所有品种的千粒质量都比正常年份低1~2 g,高的可达4 g。淮麦30、皖麦606、华麦5 号等7 个品种千粒质量都在40 g 以上,其中淮麦30 千粒质量最高,为42.69 g;扬麦20、扬麦22 等9个品种的千粒质量都在40 g 以下,其中扬麦25 千粒质量最低,为36.27 g。

所有品种的实收平均单产为403 kg/亩,扬辐麦4 号单产最高,达436 kg/亩,比平均单产高33 kg。单产在400 kg 以上的有10 个品种;低于平均单产的有7 个品种,最低的是瑞华麦523,仅361 kg/亩。

2.3.2 2018~2019 年试验。所有品种产量都不是很高,2019 年所有品种穗数都不足,只有宁麦13 有效穗数超过30 万,其他都在27 万左右。穗数不足原因是小麦苗期雨水较多,田块四周开挖渔塘,水无法排出,麦田间长时间积水;稻草还田量较大,耕整比较粗放,田块之间不平衡性较大;一些低洼田块长时间浸水,最终出现死苗高。此外,由于长时间为多雨寡照天气,小麦植株光合作用弱,导致生物量积累偏少,根系活力下降,分蘖偏弱,低位分蘖缺失较多。

穗粒数。由于麦苗稀,后期温光匹配,因此小麦穗形相对较大。扬麦23 穗粒数最多,为39.5 粒;每穗35 粒以上的有11个品种;最少的是瑞华麦523,仅30.5 粒。瑞华麦523 属于半冬性品种,生育期比较长,属于多穗形品种,穗不足导致高产优势未发挥出来。

千粒质量。2019 年小麦灌浆期间多晴好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且灌浆期间没有超过35℃以上的极端高温,利于作物籽粒灌浆充实。2019 年小麦所有品种的千粒质量比正常年份高1.0~1.5 g,其中有12 个品种的千粒质量在40 g 以上;淮麦30 的千粒质量最高,达47.0 g;扬麦23、华麦6 号2 个品种的千粒质量都在40 g 以下,但比正常年份高。

最终产量因为穗数不足,所有品种产量都不高,亩产400 kg 以上的仅3 个品种。

3 结论

3.1 筛选本地当家新品种

通过试验比较,在生产上选种时应综合考虑品种特征特性、气候条件、土壤地力以及品种的稳产性、丰产性、抗性等因素。从试验结果可知,在金湖县可选择分蘖成穗能力中等、综合抗性好、丰产稳产的扬辐麦4 号、宁麦13、扬麦25、淮麦30 等春性弱春性品种。但这些品种种植中要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

3.2 剔除不适宜本地种植品种

从试验结果可知,2017~2019 年21 个品种在金湖县试验种植,由于天气和一些种植原因,大部分品种产量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暴露出少部分品种的明显缺点。半冬性品种不适宜在金湖县种植,建议今后不用再试验。

3.3 培育本县接班品种

通过比较品种间植株性状和抗性、产量及产量结构,筛选出华麦5 号、华麦6 号2 个小麦品种,熟期适中,综合抗性好,今后可以小面积示范种植。皖麦606、苏麦10 号、国红6 号、镇麦10 号、镇麦9 号等品种从试验结果看,熟相好,产量高,各方面综合表现都不错,可继续试验,观察其长势,为小范围示范种植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扬麦半冬性金湖县
2021-2022年潢川县稻麦轮作区优质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晚播对苏州南部地区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稻茬晚播小麦不同品种产量及群体特征和氮效应比较研究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茉莉情
我爱你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