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改革,年轻人该如何选择适合的职业教育
2021-06-18宗国成
宗国成
“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高职”,这是社会多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无奈的被动选择,对于一个十几岁的普通中学生来说,可能还没有能力进行这方面的思考。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二条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其中,“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就说明了,国家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
我国的各种教育资源,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早就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然而,这只是解决了教育最基本的普及问题,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的事情,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国家更多的是考虑总体发展平衡问题。
在社会高度分工的今天,新的职业不断出现,一些传统的行业正在逐渐消失,职业教育如何面对社会的变化,保证向国家各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是其发展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职业教育的定位
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不仅仅是学术问题,它关乎千千万万的受职业教育者的社会地位问题。只有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才能够使广大受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作为一名劳动者,有社会主人翁的感觉。
1.职业教育的定位
《国家职業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里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是和普通教育一样的教育类型,而不是所谓的低人一等的教育层次。
职业教育是指将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一种职业或生产岗位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应知)和技能(应会)等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的过程。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教育更强调具体的职业技能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其中,职业技能主要围绕岗位需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从初级工、中级工到高级工及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和学习。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相较于普通教育的纯理论课程的学习,趣味性更强,更适合那些对理论课程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对于即将接受或者已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他们会更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之中,将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接受职业教育,可以使青少年的生活过得更好,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是有别于其他教育的一种教育内容。如果能够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到实处,则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
职业道德,是人们因为从事某种职业而应当遵守的道德标准。客观来说,道德并没有强制力,职业道德也是一样,职业道德没有固定的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都是基本原则,是人们对职业生涯的一种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发展的保证,更是人生事业有成的终身学习过程。
常见的职业教育形式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学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同的职业学校,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和办学理念,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才是最明智的。
从职业教育的性质来看,有公办和民办之分,民办的职业教育也包括学历的职业教育和各种职业培训。各类学校的职业培训,针对性更强,但培训的实际效果差别较大,学生在择校时应引起重视。
公办的学历职业教育中,中职和高职所占的比例较高,它们一般隶属于县级教育局(各个县的职教中心,后来又改名为中专)、市教育局和教育厅及其他政府部门(一般是高职,高中毕业生考取的学校),这类学校办学正规,硬件条件好,大多数教师来自正规的高校。学生就读于这类学校,完成学业,毕业颁发教育系统的中职或高职文凭。这类学校也是主推“1+X”证书的学校,因为它们的前身及现在都是教育系统的学校,因此更注重学历特点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学校和企业的对接,也慢慢紧密起来。
技工学校是技校和技师学院的统称,他们是来自原来的劳动部门(现在是人社部门)。技工学校的历史特点就是为青工就业而准备的,所以他们早期的职业教育特征更明显,和企业、岗位的结合也更科学。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颁发的是中级技工和高级技工证书,相当于中等职业或高等职业学历证书。特别的是,技师学院有技师班,技师班的学生可以拿到预备技师的证书。
当然,有一种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即公办职业学校里还有对口高考等各种和普通高校相互渗透的办学形式。他们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下一步的学历教育做准备,而不是以职业教育为主。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是面向各种新旧职业的教育,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一些行业消亡了,一些行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并产生了一些新兴行业和新的职业。
1.政府的导向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国家职业教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它们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
目前,在以取得学历证书、相关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培训过程中,学历证书的取得,正在变得越来越规范和严格。需强调的变化是,原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传统的中级工、高级工等证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21年起,除少部分职业外,“职业资格证书”都变成了“职业等级证书”,不再由原来的人社部门专门组织进行鉴定发证,而是由各种“第三方”机构来进行鉴定认证。
由政府部门牵头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是提高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为这部分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同时也丰富和提高了职业教育水平。在技能大赛的带动下,职业教育的硬件资源得到了发展,师资队伍得到了锻炼,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技术的前沿,从而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2.师资队伍的现状
在所有因素中,人是第一要素,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不同学历的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有不同的要求。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教师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传统的文化课程的教师,他们主要是来自师范类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对这类教师而言,语文、数学、英语等内容,是他们的专业,他们上课的效果,主要是看他们如何将传统经典的内容传授给中职的学生。
专业课教师,他们中的一部分是来自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刚毕业,他们的技能水平可能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后,部分人员因为各种大赛的促进,自身技能得到了提高,成为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也有少部分来自企业。这部分教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經验,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更贴近企业的需求, 但是,这部分人一方面因为编制的原因而数量太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常常受到了限制。
那些早期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很多都回流到了职业学校,成为职业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当然,他们是有编制的教师,主要特点是技能过硬,工作态度和能力则呈现多样化。
还有部分师资,就是部分技能较强的留校学生,他们在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充当了传统的“师傅”的角色。他们可能没有编制,但他们的工作一样辛苦。
职业教育的对象
在强调终身学习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职业教育的对象。当然,对年轻人而言,职业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何将“要我学职业教育”,转化为“我要学职业教育”,其实只是认识上的问题,相对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能够更快地适应岗位。例如:王某学的是中职数控专业,在学校也参加了技能大赛的培训,但没有在省赛中获得好的名次。他毕业后到企业上班,凭借他对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加工材料的理解及各种编程方法的掌握,较快地适应了企业的工作。他不但自己能够迅速地顶岗加工产品,而且能够对新来的员工进行指导。当他指导的新员工开始生产产品,或者别人遇到新问题过来向他请教时,一声“王师傅”,让他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职业教育发展的误区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应当看到,在职业教育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探索和解决。
1.学历教育与技能提升的矛盾与统一
重理论、轻实践,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们的努力方向。表现在教育上,则是注重高学历,忽视技能培养。
在教育资源得到大力发展的今天,现实中虽然有本科生上技校的情况,但习惯和部分社会导向,仍旧把高学历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有的地方,学生明明文化课成绩不够理想,可家长仍然要求非高考班不上。中职学生“3+4”后去读了本科,并接着计划去考研,这是很吃力的。因为虽然他们有一定的技能,但读中职时候的数学与英语的要求是比较低的,读本科的时候高等数学的学习也比较困难,要获得学士学位英语的四级关,一样困难重重。
其实,学历教育和技能提升的矛盾,更多地体现在时间方面。如果将技能提升作为就业的手段,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职业磨合后,感觉到学历的重要性,然后再去做新的努力,那两者的统一就比较合理了。
2.适应市场需求与跟风办学的解决办法
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早些年数控热门的时候,许多学校都去办数控专业;前两年汽车红火的时候,众多学校又一窝蜂地去办汽车专业。硬件设备花点钱就可以买回来了,我们的师资呢,却要边做边学。专业改变了,最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自然就失去了科学性。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去办一些新专业,职业学校一定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要提早进行研究和部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必将为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淮阴工学院机械学院高级工程师、数控铣工高级技师、江苏省淮安市增材制造学会秘书长)
(编辑 吴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