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爱与期待
2021-06-18魏亚丽
魏亚丽
穿过客厅,我瞥见电视里一个画面:
老两口正在厨房为要回家的女儿女婿准备饭菜,老爷子打下手,老太太掌勺。中间,老爷子“滋溜”一口茶,老太太就嫌他耽误时间。而老太太犹豫是炒还是蒸时,老爷子就嫌她磨叽……总之,老两口一边“挑剔”着对方,一边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而这个方向就是“爱与期待”。
这场面让我在看到的瞬间立刻就升起一团暖意——厨房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存在啊,聚集了人间烟火中的大爱,爱融于美食,美食寄托爱。
厨房于我,还有减压功能。工作一天后,当疲惫和压力无处安放时,只要一走进厨房,开始为饭桌忙碌后,心就奇迹般地静了下来。择菜洗菜,切段切丝,一点一点……心中积聚的不快也随着刀铲的热闹慢慢化解流走。此时,世界里只剩下了自己,如若再配上优美的音乐,那么这个过程就变成了一场艺术创作。
是的,走进时一身烦躁,出来时却是一身轻松和美好,厨房的作用可谓大矣。
想起自己儿时,身体虚弱,经常感冒,奶奶便总在两顿饭之间给我再加上一碗姜丝挂面。奶奶说,吃了这碗面,身子发发热就好了。也因此我永远也忘不了,昏暗的厨房里,奶奶坐在煤火旁为我煮挂面的场景。用碗量上一碗半水倒进干净的不带油星儿的铁锅里,放十几根细细的姜絲。等水快开的时候,打一个鸡蛋进去。蛋清遇热凝固,透过表面,可以看到里面的蛋黄在慢慢凝固。当鸡蛋差不多八成熟的时候,奶奶从篮子里抽一小把挂面放进去。挂面是手工做的,粗细不匀,但很筋道。差不多两分钟后,鸡蛋和挂面都差不多熟了的时候,奶奶就开始调味。一点盐、几滴醋、一小撮香菜,最后出锅倒进大瓷碗里,让我趁热吃。
这个场面留在我记忆里的次数太多了,老家院子里那间厨房,还有奶奶慈爱的面容,我永远都忘不掉。
小时候奶奶给我做过面条,再做就是我坐月子时。奶奶说,孩子得吃奶,你得多喝汤,于是,她又在两顿饭之间给我加了一碗挂面,跟小时候不一样的是里面加了肉汤。那时奶奶已经84岁,所以我就抢着跟她进厨房,结果每次都被奶奶推到一边摁到凳子上。
厨房已经换了,奶奶也变老了,氤氲蒸汽里,我看到她的身材似乎缩小了很多,背也躬了很多,头发已经全白。当时,我建议奶奶多煮出一碗,然后我们祖孙两个一人端一碗,坐在厨房里面对面慢慢吃下。那样的场景,今生不再,却温暖至今。
生命中,还有一间我跟婆婆的厨房。记得我跟先生第一次回家时是一个雨天,加之人生地不熟,所以我极不舒服。婆婆看出了我的不适,便将我带进了厨房。她搬给我一个小凳子,然后一边跟我说话,一边给我制作当地的美食。婆婆是山西人,一碗面粉在她的手里玩得游刃有余。那天她一共给我做了七种面食,油饼、花馍、猫耳朵……边做边讲解。而我的不适也在婆婆的讲解中得到了化解,继而开始动手跟着婆婆一起学做。那是我们婆媳第一次见面,因了那一间小小的厨房,我没了陌生。婆婆说,我是第一个夸她做饭好吃的人。我笑了,也被婆婆的朴实温暖了。自此,我再回去,都会跟婆婆一起走进那间厨房,婆媳合力给一家人制作团圆美食。
曾看到一句话:“厨房是所心灵的修道场”。这句话,走到现在,我深以为然。
(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