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千伏全省统一电网形成
2021-06-18国网赣州供电公司刘轶群
文_国网赣州供电公司 刘轶群
历 史 背 景 :1989 年 9 月 27 日220 千伏虎岗变电站竣工投运,万虎线升压220 千伏运行,万安水电厂以220 千伏向赣州送电,标志着江西220 千伏全省统一电网的形成。赣州电网与南昌电网真正实现南北相联,极大地改善了赣南电网结构,提升了供电质量,赣州独立小电网的局面也随之一去不复返,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发展热潮。
讲述人:郑瑞忠,江西省虔安电力有限公司变电分公司安全监察部安全员,220 千伏虎岗变电站第一代值班员。
“1989 年我从电力技校毕业,就在赣州供电公司参加工作,那年我21 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结果领导找到我,给我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前往即将建成投运的220 千伏虎岗变电站担任值班员。”
赣南电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54 年6月9 日,中南电业管理局发文组建赣南电网工程筹建处。1956 年,110 千伏上赣线建成投运,这条从上犹江铁扇关到赣州老电厂射箭坪、长59.55 公里的线路是赣州电网工程筹建初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输电线路,也是江西第一条110 千伏线路,同时也是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第一条110千伏线路,开创了江西高压输电先河。
然而从1954 年到1987 年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赣南电网却一直处于独立运行状态。改革开放的“东风”,释放出了全社会的巨大生产力,电力的需求井喷式增长。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赣州”,又是一名供电员工,郑瑞忠对于“用电”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听老一辈员工讲,那时候我们仅仅依靠上犹江水电厂和其他几个小水电站的电能供给,整体电网可以说是薄弱不堪,因为电不够用就那么多,我们的电既送不出去,外面的电也进不来,停电几乎是家常便饭。”
“电不够用”成为了当年赣南人民最难以忘怀的记忆,家家户户都常备蜡烛,群众和供电部门都急切地渴求冲破电网孤岛的桎梏,谋求一条更加安全稳定的用电之路。
转机出现在1987 年10 月31 日,随着江西省重点工程之一的赣南第一条220 千伏输电线路──万赣线(万安水电厂至虎岗变电站)竣工,当年,11 月 21 日降压至 110 千伏运行,并向赣州部份地区送电。11月27日,南昌到赣州联网送电的庆祝典礼在七里镇变电站举行。
如果说,万赣线的竣工投运是赣南电网告别孤网运行,跨出南北联网的第一步,那么1989 年 9 月 27 日,220 千伏虎岗变电站竣工投入运行,赣州电网与南昌电网才算真正实现了南北相联,赣州独立小电网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恰巧就是在那一年,郑瑞忠被安排到了虎岗变电站,成为了第一批的变电站值班员,和当年的许多员工一样,用青春和热血捶打出赣州电网发展新阶段的第一块基石。
“那个时候虎岗变电站虽然只有一台12 万千伏安的主变,却是打通南北电网的关键枢纽,说是赣州电网的大动脉、生命线也不为过,全局上下包括政府对它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当时一共选派了十六个人在站内工作,四个负责载波通信、十个负责变电运行,都是挑了又选的精干力量。”
“当时我们既觉得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那时候实行上一休一,我们早上就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大概骑四十分钟才到站里,接班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巡视。大部分时间都在站里,可以说是以站为家,然后什么事情都自己干、抢着干,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万无一失。”郑瑞忠想了一下,补充说道:“现在我们强调的‘自己干’和‘荣誉靠贡献’,和那个时候就很像。”
“虎岗变电站投运,南北联网让我们正式回到了江西电网这个大家庭的怀抱,既有了底气,更有了实力。不光是我们自己,还有周围的人,都能切实感受到,用电一下子就好了太多了,不仅停电少了,电压也更稳了,瓶颈问题迎刃而解了。”
数据的对比更能直观地反映出“郑瑞忠们”的这种感受,1986 年赣南电网供电量5.2436亿千瓦时,售电量4.8697亿千瓦时,而到了1990 年,全年完成供电量7.3592 亿千瓦时,一举打破了电网售电量长期在5 亿千瓦时徘徊的局面。
南北联网为处于百废待兴的赣南老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随后大规模的农网改造在赣南大地全面铺开。2001 年底,赣州最后一个寻乌县独立电网并入赣州电网;2007 年,赣州全面完成农村户户通电工程,进入全市一张网的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新阶段。
经历三十多年的风吹雨打,虎岗变电站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变电运行人员,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又目送他们奔赴向新的岗位,直至现在成为一座无人值守的220 千伏变电站,它依然像一颗强盛而蓬勃的心脏,为着这片红色热土,时刻注入着强劲的电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