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康复治疗,抢时间还要讲方法
——访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许光旭

2021-06-18李靖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6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李靖

脑出血后尽早康复治疗

接受了来访,许教授介绍说:人体的脑组织具备很强的功能重塑能力,可以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最大程度促进脑出血后脑组织功能的重塑,减少后遗症对生活的影响。临床实践表明,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存活的患者,如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90%可重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30%可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如不进行康复治疗,这两方面恢复的概率只有6%和5%。

很多脑出血患者和家属认为,刚做完手术,身体正是非常虚弱的时候,应好好躺着养身体,不急着康复治疗。其实不然,脑出血后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一般来说,脑出血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目前,临床大多数患者在发病7~14天进行康复治疗。

脑出血后通常分为软瘫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软瘫期约为发病后的1个月内,此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ICU进行,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早期床边的康复治疗;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后可转入康复中心治疗,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各项功能锻炼。

许教授接着介绍:临床上有一个脑出血康复黄金3个月的说法,是指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的半年内,尤其是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此期如果运用合理的方法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可最大程度减少功能障碍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不过,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过了最佳恢复期只是恢复进程逐渐减慢。3个月后患者可以出院,并不代表可以停止康复训练,只是不同时期康复的目的不同。同样,未及时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尤其是偏瘫患者,即使过了最佳康复期,仍有“康复潜能”,康复治疗仍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不应放弃。

康复训练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在康复治疗中,常见这样一种情况:患者一直很用功、很刻苦的锻炼,但就是没有效果,或者进步缓慢,有的甚至反而加重了……这让患者很是苦恼,甚至丧失了康复治疗的信心。

许教授介绍说:这是因为,脑出血的康复训练不是随意的,必须对患者身体功能丧失情况进行评定后,根据具体失能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治疗方案,这个方案往往会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的训练。患者应严格按康复治疗师的要求进行康复训练,方能取得最佳康复效果。但临床中,一些患者并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训练,或急于求成、过度练习,或锻炼不合规范。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多时候越是追求快,越是达不到恢复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症状。

康复治疗需预防误用综合症

所谓“误用综合症”,是指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由于运动方法不恰当而使偏瘫肢体肌群运动不协调,使偏瘫肢体屈、伸肌群肌力发展不平衡,出现肌肉痉挛,不能进行分离运动,不能实现有效活动功能的一组症状。如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这些症状降低了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是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一大障碍。

在脑出血康复训练过程中,因关节不合理用力所致炎症,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的损伤就是常见的误用综合征。

肢体关节被动活动是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之一,其原则是不能超越关节本身的正常活动范围。当人体感觉功能和肌肉张力正常时,肢体运动如果超越关节本身的正常活动范围,就会感到疼痛,同时出现反射性收缩,以对抗不适当的运动,这属于自我保护。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肌肉松弛瘫痪,这种保护机制不存在了,如果任由外力拉到平时不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就会受伤。因此,切忌多次做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必须注意训练量(关节活动范围及频率)。患者家属、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更不能贸然帮患者做被动运动。

另一个常见的综合征是异常步态。不少家属希望患者能早日恢复步行功能,常常在患者尚无独立站立能力时,就强行扶着患者练习“走路”。偏瘫患者如未经合理的训练,关节还呈僵直状态,就急于开始步行练习,通常会出现走路特有的“划圈”步态,这是典型的误用综合征表现。一旦形成,再纠正将非常困难。只有在康复医生指导下,患侧肢体运动协调的基础上再进行步行训练,才能逐步实现正常行走的能力。

许多患者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就用瘫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结果反而导致手指张开困难。其实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才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盲目训练往往适得其反。

还有的患者觉得多练能早好,于是自己“下课”后加练,这也很危险。过度练习往往容易造成一些损伤,如过多的走路造成足底筋膜炎、膝关节疼痛等。

总之,不恰当的康复训练比不康复训练还要糟糕。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坚持就是胜利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脑出血康复治疗更是如此。脑出血属重症,不少患者经抢救保住了命,但肢体功能却较难恢复。康复训练不能保证每个患者都恢复到完全健康的状态,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使其具有最理想的社会功能。

患者要理智认识到:康复训练是改善后遗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能使所有患者的功能障碍都完全恢复。患者需要考虑的是选择一家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康复训练中心,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剩余身体功能。

良好、正确的心态,对于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哪怕训练一点点。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放弃的心态,特别是遭遇突然变故的青壮年。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家人除了宽容和鼓励,还必须找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免影响恢复。

在生活中,家属尽量不要帮助患者把事情全都做了,而是要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独立穿衣服,独立吃饭喝水,独立洗脸刷牙等,这不仅能加速康复水平,还能为患者以后独立生活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