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基固本稳产能 端牢饭碗国更强
——关于新时代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调研报告

2021-06-18王长海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农办

黑龙江粮食 2021年5期
关键词:压舱石农膜耕地

□ 王长海(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农办)

□王春丽(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一、黑龙江粮食生产基本现状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2.39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9,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黑龙江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发展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粮食生产,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强基础、优结构、提单产、保供给”为工作目标,深入实施“两藏”战略,有效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粮食生产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2010年以来,先后跨越了1100亿斤、1200亿斤、1300亿斤、1400亿斤、1500亿斤5个百亿斤台阶。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扎实有序推进,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达到1508.2亿斤、占全国11.3%,粮食调出量占全国各省可调出量的1/3,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大粮仓。

二、制约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

黑龙江省作为粮食大省,处于国家粮食安全举足轻重的位置,但随着土壤板结的退化、自然灾害的周期化、化肥农药使用的持续化、种子资源的差异化,以及生产主体利益的弱化,严重制约了粮食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也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给。

(一)耕地质量板结制约粮食生产

多年来,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黑土区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长期透支,地下水超采严重,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呈现出重用轻养,黑土地变“瘦”;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地变“薄”;小马力拖拉机作业,黑土地变“硬”。据黑龙江省农业技术专家称,黑土区每年流失表层土壤平均可达0.3至0.7厘米,耕地的犁底层深度由上世纪80年代的20厘米左右下降到13厘米。同时,耕层有机质数量和质量下降,有机质以平均每年0.1%的速度降低,导致土壤生物学特征退化,作物病虫害发生率提高。

(二)自然灾害频率增加制约粮食生产

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全球平均地面温度已升高0.3至0.6度,将来全球气候增暖的速率将比过去100年还要快,达到1000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且在温室气体稳定后的几十年,这种变暖趋势还会继续下去,由此产生全球性的极端气候情况发生,如: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台风及沙尘暴等,每年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2018年9月9日清晨,内蒙古、黑龙江部分地区出现初霜冻天气,黑龙江逊克县克林镇最低气温达零下2.7℃,导致大豆、玉米等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据统计,伊春、黑河、大兴安岭3市(地区)9个县(市、区)6.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89.2千公顷,其中绝收1.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

(三)农业水资源匮乏制约粮食生产

主要表现在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防渗设施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水、漏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据行业测算利用率只有50%左右;城市供水损失率高达10 %以上(包括管道漏水)。同时,由于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森林覆盖率低导致土壤耕层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水量减少,致使空气湿度降低,干旱频率加大。

(四)白色污染治理难制约粮食生产

废旧塑料遗弃在土壤中,长期不能降解直接影响着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造成土壤板结,导致粮食减产。一是东北收获季节晚,残膜回收时间短,秋翻地会将残膜翻入地里,影响土壤透气性,春季风大干旱,机械捡拾残膜会破坏土壤墒情。二是缺乏有效监管,经营主体受利益驱使,市场上还存在着销售不合格农膜产品,执行起来困难较大。三是资源化利用率低,以齐齐哈尔市为例,2020年全市农膜总用量5889吨,回收量4877.27吨,废弃农膜回收率82.82%,除讷河市和龙江县建立了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外,其余地区均没有农膜加工企业,造成残膜资源的浪费。

(五)农药化肥持续使用制约粮食生

从施肥情况看,农民传统的大肥大药意识没有转变。施肥结构不合理,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因此继续减施化肥难度增大。从施药现状看,受气候变化和栽培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防病治虫除草多依赖化学农药,容易形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虫越防越难的情况。同时农药利用率低,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飘移等流失,污染土壤、水环境,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种子资源差异化制约粮食生

种子企业竞争能力不强。全省种子经营企业430家、种畜禽场166家,其中: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仅有3家,国家核心育种场仅有2家。种企整体能力不强,在融资能力上,主要表现在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数量少、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导致目前没有主板上市企业;在育繁推一体化上,由于存在一系列体制障碍和制度制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论文、轻推广的机制没有改变,大量科研成果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育种人才、种质资源、成果转化双向流动不畅,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体制还没有形成,极大制约了育种研发资源要素活力的发挥。

(七)生产效益降低制约粮食生产

近年来,呈现出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种植成本增加,亩均效益有所下降。以玉米为例:2020年,龙江县超越专业合作社生产总成本676.39元/亩,比2010年增加121.28元,增长21.8%;净收益167.6元/亩,比2010年减少81.16元/亩,下降32.6%。小农户生产总成本342.03元/亩,比2010年增加43.17元/亩,增长14.4%;净收益431.32元/亩,比2010年增加7.94元/亩,增长1.9%(均不含补贴)。从扣除收益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三、粮食稳产保供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要加强涉农补贴向耕地集中地区倾斜,建立耕地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加大种子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强化农业废弃物管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粮食稳产保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一是涉农补贴向耕地集中地区倾斜。健全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实施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及引进农膜捡拾机械和秸秆打包机械等措施,切实加强耕地土壤保护,减少耕地污染。进一步整合测土配方施肥、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资金,更多用于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向耕地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倾斜。

二是建立耕地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为切入点,在重点区域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生态补偿制度,合理确定补偿标准,采取实物补偿或现金补贴等方式,对开展种植结构调整、禁止生产区划分或自主采取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农民进行补偿,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土壤质量不恶化、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推进休耕补贴,引导农民将重度污染耕地自愿退出农业生产。

三是加大种子基地建设支持力度。按照全省农作物种子资源培育优势,合理布局种子基地,制定种子资源利用方案,探索企业、社会与政府共同出资模式,完善种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种能力,重点围绕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道地药材等经济作物,建设杂交玉米、优质水稻、高产大豆、道地药材等制种基地。在调整农业结构基础上,各地应保持现有种子基地规模,推进基地规模的适度扩张项目,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种子资源保障。同时,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签约合作,开展以企业为主的商业化育种之路;科研院所帮助企业培养人才,提供设备和技术服务,选派专家进驻企业的育种基地和实验室工作;企业则投资共建科研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并每年向合作的科研院所支付技术服务费等费用。

四是加强农业水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制定高效农田节水方案,优化耕地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重点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借助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实施,建设高标准旱作农业示范区,全面推进旱作农业区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缺水矛盾。要根据不同区域降水、灌溉特点和优势特色作物需水规律,集成创新技术,研发并总结推广具有地域特色、农民易接受的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在旱作区推广高茬收割、秸秆还田和少耕免耕、深松耕、镇压保墒、旱作双垄沟全覆膜集雨栽培等技术,开展新型保水肥、抗旱抗逆制剂等试验示范,不断丰富技术内容。

五是加大农业废弃物管控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以法律约束污染主体,重点对国家明令禁止、不合乎行业标准的农膜生产企业进行约束,以及对制售倒卖的经营主体和使用者进行制约,造成污染的追究其责任。完善制度,以制度规范使用者科学使用、合理使用,各地主管部门要建立投入品管控和废弃物处理制度,通过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方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和农膜的资源化利用。制定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综合利用、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企业的激励政策,开展循环绿色发展。

六是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以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坚持市场导向、绿色发展、品牌引领、主体培育,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打造一批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市场主体利益共享、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的特色产业乡(镇),努力实现“创建一个特色乡(镇)、打造一个强势品牌、建设一个特色市场、培养一批技能人才、富裕一方农民群众”。同时,要建立一套评价标准体系。针对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加快制定和完善一批相关标准,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带动标准化生产进村入户,引领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发展。加强质量控制和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确保特色农产品高品质与质量安全。

七是发挥资金引导助力农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引导社会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广泛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模式,为现代农业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县级可以考虑设立本级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基础建设、设施维护、技术培训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术创新。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保障支持范围,增加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时限、减化贷款手续。

猜你喜欢

压舱石农膜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对策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山西: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抱紧人生“压舱石”
能源合作是中阿关系的“压舱石”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