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牛粪养殖蚯蚓技术
2021-06-18杨志会郭金明钱春彩
杨志会,郭金明,钱春彩
(1.邢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邢台054000;2.邢台市园林局,河北邢台054000;3.邢台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北邢台054000)
蚯蚓,又称地龙,属于土壤腐食性动物[1]。蚯蚓的活动加强了土壤微生物和微动物群的生物联系,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蚯蚓也能够利用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自身也是一种高蛋白质饲料,在水产、畜禽饲料、环保等方面被广泛应用。蚯蚓养殖也越来越多。
采用林地养殖蚯蚓,不仅能节省租赁成本,夏天还能遮阴,节省喷水降温费用,而且蚯蚓能够有效地改变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作用、利于蚯蚓生长繁殖。可实现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双丰收。笔者现把林下养殖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今后的养殖提供技术帮助。
1 蚯蚓养殖技术
1.1 场地选择
蚯蚓养殖有盆养法、池养法、网箱养殖法、露天堆肥养殖。因露天堆肥养殖投资小,成本低,我们采取露天堆肥养殖方式。选择水源丰富,相对安静,地势平坦的闲置林地进行养殖,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节约了养殖成本。
1.2 养殖基料的选择
基料中的C/N 比是影响蚯蚓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当其过高时候,N 素缺乏,蚯蚓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当其过低时候,N 素过高,会引起蚯蚓蛋白中毒症,有研究表明,物料中C/N 为25时,蚯蚓的生殖率和摄食能力为最高,而发酵过的牛粪C/N 比较适宜,pH 接近中性[2],有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而发酵过程可以杀死大量虫卵及病原菌,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牛粪进行养殖。
1.3 牛粪的发酵
采集的干清粪,堆制发酵,保持湿度为50%左右,当堆的温度达到60℃以上后维持24 小时,上下里外翻动,继续发酵,如此反复,夏季约15 天左右,牛粪颜色呈棕褐色,质地松软,无异味,发酵完全后,即可使用,否则牛粪可能会二次发酵,产生热量、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杀死蚯蚓。
1.4 蚯蚓床制作
将发酵好的牛粪,堆状铺设至树一侧,铺设过程中不可压实,以保持松软,有一定的空气。设置垄间距为1~2 米,堆高0.3 米(见右图)。
1.5 接种
1.5.1 蚓种选择与接种
因“太平二号”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快,从孵出到产卵不到一个月,产量高,各种营养成分丰富,抗病能力强,几乎没有患病、染病现象[3],我国人工饲喂蚯蚓的主要种类之一,所以选择“太平二号”进行接种养殖。
铺设好蚯蚓床后,即可放入蚯蚓,首先将少量的蚯蚓放置在床上,看是否内钻,确定养殖环境是否合适。如果内钻,说明环境适合,种蚓应选择体态健壮、爬行迅速,规格一致(大小、粗细均匀),色泽紫红鲜亮,分散的投放在蚯蚓床上。
1.5.2 投放密度及时间
北方地区,3 月底后即可撒种蚓苗,播种密度0.5~0.75 千克/平方米,播种规格6~7 厘米。合理的养殖密度是蚯蚓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若放养密度过大,食物、氧气不足,代谢产物的过量积累,会导致蚯蚓死亡率增加,繁殖力、生长率下降,所以控制好养殖密度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发育。
1.6 管理
林场内设置排水沟,做好雨季防洪排水。蚯蚓养殖过程中,养殖床温度最好控制在15℃~25℃,湿度保持在60%~70%(手握有潮湿感,但是不滴水),洒水也因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本地林下养殖,春秋季节空气干燥,一般4~5天喷水一次),夏季高温期,加盖遮阳网或喷水进行降温,喷水采取雾状喷洒,保持其通风透气。
华北地区11 月底至3 月底,蚯蚓转入越冬管理,增盖20 厘米左右的发酵牛粪,扣上塑料薄膜,自然越冬,注意蚓床的保温性和通透性,遇到极寒天气,加盖薄膜厚度,越冬期不再采集蚯蚓。
为避免蚓种退化(死亡率增加,生长缓慢等)及营养不充分,建议每年更换一次蚓种,基料每年彻底更换一次。
1.7 病害防制
太平二号本身抗病力较强,病害相对较少,但是敌害生物相对较多,设置好围栏、折网,可以避免敌害鸟类、青蛙等生物。如发现蚂蚁害虫,可以在蚯蚓床两侧撒些生石灰。
另外,环境和饲料因素可能造成蚯蚓的蛋白中毒症、缺氧症、水肿病等,牛粪充分发酵,控制好湿度,一般病害是不会发生的。
2 采收及效益
除了越冬期,全年均可采收蚯蚓,采收频率越高,越利于蚯蚓的生长繁殖,平均每年出蚯蚓8~9 茬,采用机器采收的方法,采收完成后添加基料10 厘米。亩产蚯蚓1750 千克,4~6 月份为高产季节,价格约10 元/千克;11 月份价格处于高位,可达22~24 元/千克;年平均价格14 元/千克;年产值可达2.5 万余元。
3 小结
随着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养殖污物处理相对脱节,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牛粪进行蚯蚓养殖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之一。其特点是资源化利用增值效益高,不产生二次污染,实现生态养殖,缺点是目前要求饲料化利用场地,而进行闲置的林下养殖蚯蚓,不仅解决了场地问题,还可实现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