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要守住“四条线”

2021-06-18付守训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线耕地底线

□ 付守训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守住“四条线”,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守住耕地“红线”,护好乡村振兴之“根”。早在2006 年,我国就明确提出了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这条“红线”是我国的一个“底线”,也是群众的“生命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守、不可逾越。尽管我国粮食年年增收,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耕地面积还是相对过少,因此土地资源尤其宝贵。在振兴乡村经济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的“红线”,完善和规范土地用途管制、土地流转等措施。各区域要充分依靠自身农业优势,以保护好耕地为根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重点放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上,给耕地资源留足空间,切实为农村发展提供最稳定的养料供应。

守住为民“主线”,筑牢乡村振兴之“基”。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农民的发展。双招双引、生态整治、移风易俗、脱贫攻坚等工作的开展,无不是围绕农民的需求而进行的。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过程中,只有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坚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干部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准,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诉求,才能理清乡村发展的脉络,才能保证乡村发展不走错路、不走弯路。要坚持走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着眼长远布局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围绕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而不懈探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着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垃圾处理、改善空气质量、道路硬化、民宅美化等工作,提升村容村貌,提高群众满意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民“主线”,永葆为民初心,才能守好经济基本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守住文化“轴线”,滋养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精神纽带,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特色之美。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国上下对文化保护、传承与发扬空前重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文化既有“塑形”之源,更是“铸魂”之本。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进程中,把传统留住、把乡村文化留住,才能建构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新农村,才能守住中华文明的灵魂。广大党员干部要转变作风,更新观念,把工作重点从“建”转换到“管”和“用”上,注重地域特色,盘活现有的文化设施存量,完善内容、丰富形式,建立一套容易接受、积极向上,有价值的文化传播体系,打响具有乡土气息的乡村文化艺术品牌。“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老党员、乡村能人对农民群众的模范影响作用,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促进新时代农村良好新风尚的形成。

守住法纪“底线”,保障乡村振兴之“效”。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也已基本形成,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讲政治、守底线的高度,牢记“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顺应民生需求,不断强化责任担当,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着力开展好普法教育,让党员干部意识到法纪是做人为官的底线,底线是雷区,不可触碰,不可逾越,从而牢固树立底线意识,使纪律和制度内化为本能行为。同时加强对基层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调整干部岗位,追究相关责任。党员干部遵规矩、守底线,乡村振兴政策才能落实到位,成效才能显现。

猜你喜欢

红线耕地底线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为文明行为立规矩、树导向、定红线
女人啊,美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