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鹅掌楸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2021-06-17葛天运王记祥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样地褐斑病新叶

葛天运 王记祥

摘 要:對鹅掌楸褐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开展了较详细地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归纳和推理等方法。研究结论是病原菌在一年之内有多次侵染,在4月初对鹅掌楸新叶用1%波尔多液喷雾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鹅掌楸;褐斑病;1%波尔多液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1)02-0063-03

Study on the Occurence and Control of Brown-spot Disease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Ge Tianyun Wang Jixiang

(Jiyang College,Zhejiang A&F University Zhuji 311800)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brown-spot disease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in this paper.The main method i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scene and the methods of induction and inference.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athogen can reinfect more than once in one year and spraying the new leaves with 1% bordeaux mixture in early April can control this disease effectively.

Key words: Liriodendron chinense;brown-spot disease;1% bordeaux mixture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为木兰科Magnoliaceae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落叶乔木,又名马褂木,是国家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鹅掌楸具有生长快、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和叶形奇特等优点,为世界珍贵的行道树和庭院观赏树种之一[2],国内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和云南等11个省(区)[3]。

据记载,鹅掌楸病害共有6种,它们分别是:鹅掌楸叶斑病Alternaria liriodendri、鹅掌楸斑点病(一)Cercospora catalpae、鹅掌楸黑痣病Melasmia rhododendrina、鹅掌楸斑点病(二)Ramularia liriodendri[4]、鹅掌楸炭疽病Gloeosporium sp.[5]和鹅掌楸褐斑病Physoderma sp.。其中,鹅掌楸褐斑病是由本文作者鉴定并首先报道。鹅掌楸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株感病率可接近100%,由于病害的发生降低了树木的光合作用,并导致提前落叶,从而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为了能有效治理该病害,本论文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9年4~11月间,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校园内的鹅掌楸作为研究材料,树龄在5~8年之间,树高为4.2~9.8 m,胸径为11.3~25.6 cm。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害症状与病原菌形态观察

定期采集处于不同发病阶段的病叶,仔细观察症状的特点,并采取刮和切的方法,制作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拍照记录。

1.2.2 发病规律研究

病害的流行主要依靠孢子的释放和传播,所以研究确定孢子的释放时间对病害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鹅掌楸抽新叶的时间为4月上旬,此时开始孢子捕捉试验。在鹅掌楸林中随机悬挂10片涂有凡士林的载玻片。每7 d更换1次,替换下的载玻片带回室内镜检[7]。

1.2.3 防治试验

开展防治试验的时间为4月中旬,此时鹅掌楸开始大量萌发新叶,同时也是病原菌释放孢子的高峰期,此时防治能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在鹅掌楸林中随机设置了7个样地,每个样地的试验株数为20~30株。样地1和样地2用1%波尔多液喷雾,样地3和样地4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样地5和样地6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样地7作为对照,不作任何防治处理。在11月病害停止发展时,开始调查统计各个样地的病情指数。各样地中的试验株按照下列分级标准确定病害等级[7]:

0级,整株无病叶;

I级,病叶数量占整株的比例<1/4;

II级,病叶数量占整株的比例1/4~1/2;

III级,病叶数量占整株的比例1/2~3/4;

IV级,病叶数量占整株的比例>3/4。

再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各个样地的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Σ(各级株数×代表数值)×100%总株数×感病最高级别代表数值

每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来: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试验地病情指数平均值对照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症状特征

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病叶上产生针尖状褐色小点,后渐发展为近圆形、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正面中央褐色,病健交界处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黄色。病斑背面为灰褐色(图1)。病斑直径为0.4~4.5 mm。

2.2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根据已有报道[6],鹅掌楸褐斑病的病原菌为节壶菌Physoderma sp.。游动孢子圆形或近圆形,内有多个明显的油球,直径7.4~9.8 μm,生有一根尾鞭式鞭毛,鞭毛长度为9.0~10.7 μm。一个病斑背面着生有多个游动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多个游动孢子,孢子囊在显微镜下外观呈奶嘴状,顶部有盖[8](图2)。

2.3病害流行规律

结合林间孢子捕捉试验和症状的出现时间,从而可以推断出孢子的初次产生时间为每年的4月上旬,孢子经气流传播至鹅掌楸新叶上,然后直接侵入叶片组织,经过15~20 d在叶片上出现症状,此为病原菌的初侵染。至6月上旬由初侵染导致的病斑会再次产生游动孢子,此为病原菌的再侵染。8月中下旬病原菌第三次产生游动孢子,继续进行传播危害。

2.4 防治试验结果

11月鹅掌楸褐斑病已经停止发展,此时适宜调查防治效果。按照前述方法分别计算各个样地的病情指数,从而可以分别计算出每种药剂的防效(表1)。可以看出,3种药剂都有较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波尔多液(74.1%),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69.5%),防效最差的是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8.6%)。因为波尔多液和百菌清都属于保护性杀菌剂,能够防止病原菌的侵入,而多菌靈具有内吸作用,可以起到治疗效果,所以,保护性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好于治疗性的杀菌剂。

3 结论与讨论

鹅掌楸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鹅掌楸褐斑病分布于所有鹅掌楸栽种地区。病害的严重发生导致鹅掌楸大量提前落叶,从而妨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关于鹅掌楸褐斑病的防治试验目前还未见报道,本论文系首次报道了鹅掌楸褐斑病的防治试验,研究结果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鹅掌楸褐斑病属于复侵染病害,一年之内病原菌能进行多次再侵染,这是病害常常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鹅掌楸的首次抽新叶时间恰好是病原菌的初次侵染时间,选择此时防治可以取得最大的防治效果。在生产中可采用1%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能够有效保护新叶被侵染,此外,在鹅掌楸抽新叶期间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也有较明显的防效。

鹅掌楸属于落叶树种,病原菌主要以孢子在土壤和落叶内越冬,次年释放游动孢子侵染新叶,因此,在生产中可采用烧毁、深埋等方法来处理鹅掌楸落叶,减少病原菌数量,达到从根本上控制病害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亚琦,成铁龙,施季森,等.鹅掌楸属SRAP分子标记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2014,50(7):37-43.

[2]李秋荔,黄寿先,李志先,等.中国马褂木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规律研究[J].广西植物,2012,32(3):355-361.

[3]李周歧,王章荣.中国马褂木的研究现状[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6):3-5.

[4]徐梅卿,何平勋.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481-767.

[5]杨子琦,曹华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55-57.

[6]王记祥,马良进,张立钦,等.马褂木褐斑病病原的鉴定[J].林业科学,2013,49(6):189-191.

[7]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65.

[8]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3-70.

(责任编辑:唐 岚)

猜你喜欢

样地褐斑病新叶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小陇山林区麻沿林场森林抚育成效监测调查
分析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叶落
梧桐树
样地蓄积计算误差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