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语境下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2021-06-17于光荣
于光荣
学生在开启整本书阅读之前,通常对整本书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处于一种陌生化的语境中。为了快速消除陌生化所带来的阅读隔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独立阅读时未能发现的问题,或者帮助学生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生成高质量、个性化的阅读成果,梳理、总结科学合理的阅读经验”。
文学创作的审美维度决定着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整本书在叙事特点、审美立场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作者的个性化创作风格,是无法躲开的阅读视角。教师应从作家和作品的审美视角出发,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富有方向性和启示性的指引。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陌生语境下的整本书阅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概括、揣摩、品味、提炼和整合文本,从而获得深层次的阅读感悟。下面,笔者就以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陌生语境下的整本书阅读。
一、梳理、概括内容
《朝花夕拾》由十篇独立的散文组合而成,各篇之间的联系比较隐秘。对于这种结构的整本书,教师如果不能帮助学生发现各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阅读就会陷入散点化、碎片化的困境,阅读思维也会被割裂。梳理一下这几篇文章的时间节点,我们不难发现,这十篇文章其实是有内在顺序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这七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三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再到日本留学,以及后来回国教书的经历。沿着时间线进行阅读,学生就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作者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体会他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朋好友的怀念之情;同时,更加理解和敬佩作者作为一个有志的青年知识分子,为打破黑暗的旧社会,唤醒国人灵魂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作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根据十篇散文的写作环境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查阅作者的相关经历,这样做有助于理清作者在颠沛流离中进行创作的思想脉络,从而有利于把握文章主题。
二、揣摩、品味人物
不同于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散文作者主要通过描写所见所闻(包括人、事、景、物)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传达思想。但是,散文中记叙的人物依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閱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寻找在多篇散文中出现的人,以及身份、形象相似或相反的人,在梳理、比较中揣摩和品味人物,以求对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书中提到保姆阿长的有五篇散文。学生如果将有关阿长的内容全部梳理出来,并细细揣摩和品味,就能很容易地把握阿长的形象。作者还在多篇散文中刻画了不同的教师形象,学生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会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品读和揣摩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带领学生书写人物小传或者绘制作者青少年时期的人物关系表,总结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思想态度。
三、提炼、整合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灵魂。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的形成,离不开作者的生活实践,也离不开作者对题材的提炼。《朝花夕拾》中十篇文章的内容相对独立,要想了解和总结全书的主题,就要先分别提炼各篇的主题,再进行整合归类。
《狗·猫·鼠》中,作者交代了“仇猫”的近因,追忆了童年时“仇猫”的远因,列举出猫的种种罪行,表达了对像猫的一类人的讽刺和鄙视。《琐记》中,作者除了刻画令人印象不佳的衍太太,还叙述了江南水师学堂及矿务铁路学堂的各种弊病,批判之意流露其中。《〈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讲述了对《〈二十四孝图〉》的独特感受,表达了对愚孝愚忠的批判。《父亲的病》中,作者用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痛恨。《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主要追忆了童年的快乐时光。《无常》中,作者记叙了对舞台上的“无常”的深刻印象,以及民众对“无常”的公正形象的喜爱,流露出对所谓的正人君子的讽刺。《藤野先生》中,作者记叙了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大爱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藤野先生,他的高尚品质影响了作者的一生。《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长妈妈,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范爱农》中,作者表达了对挚友范爱农悲剧命运的感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通过提炼每篇文章的主题,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十篇散文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有爱有恨,有赞美,也有批判。根据各篇主题,我们可以总结出:全书的主题就是从多角度展示了当时的世态人情和民俗文化,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入观察,以及对师友亲人的真挚情感。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陌生语境下的整本书阅读时,可以通过梳理、概括内容,揣摩、品味人物,提炼、整合主题等方法,消除陌生语境带来的阅读障碍,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方向,帮助他们走向深度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首羡镇和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