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治理探讨

2021-06-17张淑芹

种子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有效策略

张淑芹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冬小麦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指导冬小麦种植,需要相关人员深入研究相关技术,提高种植、防治技术水平。以鲁西北地区为例,阐述了冬小麦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种植管理工艺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讨论。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有效策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03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志码: B

近年来,我国小麦的种植的耕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肥力,部分南方地区从原来的一年三熟逐渐转向一年两熟,使得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北方地区,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小麦产量,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则需要种植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重视冬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尤其是以面食为主要食物的北方地区,更需要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资源,构建完善、合理、全面的管理体系。

1   冬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

1.1   优化冬小麦精量播种技术

想要优化冬小麦栽培种植技术,就需要重视精量播种理念的应用。选取适合该地区种植的优良种子,播种过程保证种子分布均匀,通过精量播种弥补部分地区技术的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地势较高且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种植区域,采用精量播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抗病、抗倒伏水平,同时可以使麦秆更加壮实,有效提高10%~20%的产量。另外,精量播种虽然在播种量方面有所减少,但却可以降低种植小麦的成本,在部分地区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注重土地整备的各项要求

优化冬小麦栽培种植效果,需注重对土地肥力的管理,尤其是检测土壤中肥料的含量。对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分析,能帮助种植者更好地选择所需肥料。通过不同的施肥方式,满足冬小麦种植需求。其中有机物的含量应该>1.5%,氮、磷含量<0.1%。另外,对种植区活土层的深度进行控制,通过提高土壤保水性、透气性的方法,优化冬小麦生长环境。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科学计划的整地,保持种植面平整,使土壤具备适宜的松软度,达到冬小麦种植要求。

1.3   种植前的种子处理环节

冬小麦的种植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需要对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①种植前,选择分蘖能力强,麦粒、麦穗健康茁壮的品种。②选择与播种区域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品种。③播种前,通过药物浸泡拌种,对种子进行预防病虫害的处理,确保种子健康生长,为后续栽培种植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1]。

1.4   播种期的注意事项

为了能够使小麦种子尽快发芽并延长种子的分蘖期,需要选择符合当地气温条件的播种期,增加积温,降低播种数量。尤其是对于部分高寒地区,还需要结合精密播种方式,为冬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发芽率。在此过程中,种植者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土壤环境,不可一味追求提高产量而过度种植,这样不仅会影响冬小麦成品的品质,同时会影响土地循环使用周期。

1.5   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

田间管理直接影响种子的成熟。种子完成播种环节后,进入田间管理阶段。在冬季到来之前要重视小麦根部增蘖培养,确保能够获得一定的壮苗。另外,在冬季大分蘖阶段还需要注重保证土壤温度适宜,确保冬小麦在春季小分裂过程中的良好生长态势。在播种期对于肥料的使用,需要根据麦穗生长情况而定,加强防旱、防早衰工作,及时补充水分、养分,确保抽穗成熟[2]。

1.6   成熟期的科学管理

在小麦孕穗期到小麦成熟期之间,是决定冬小麦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利用科学的栽培种植管理技术进行有效控制。①从冬小麦抽穗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要保障其生长环境,对于部分高温、多雨地区要及时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部分北方干旱地区,则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提供所需营养。②对于病虫害、倒伏、籽粒干瘪等情况,需要种植人员根据实际环境调整栽培种植技术,增强田间管理的科学性,确保冬小麦颗粒饱满,提高产量。

1.7   叶面肥的播撒

施肥是冬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叶面肥的使用,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养护根茎,提高叶面生命力,同时可以延长上部功能,调节碳氮含量。可以说,在种植初期喷洒磷酸二氢钾,能够有效避免早衰情况的发生。同时,施叶面肥还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其产量。

2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2.1   防治结合,注重环保

对于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应该坚持“以物理防治为主、应用防治结合”理念,坚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另外,冬小麦的生长还需要重视综合防治,确保防治措施绿色、安全,切忌过度追求产量而对土壤造成伤害,影响后续土壤肥力[3]。

2.2   农业防治,注重时效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注重农业防治理念的应用,针对不同种植环境、气候条件,应该选择最佳时机采取防治措施。鲁西北地區普遍会在国庆节后进行播种,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消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过多吸收土壤养分,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同时除草还可以有效提高其产量。

另外,种植者需要重视春季田间管理,只有对麦田进行良好的整备,才能为秋播打下良好的基础。麦场清洁可以降低病菌带来的危害,是农业防治中必不可少的方法[4]。

2.3   物理防治措施

在采取冬小麦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的过程中,种植者可以利用相应工具和物理因素,有目的地规划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案。其中光、热、电、温度、声音等元素都可以用来加强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例如,利用阳光和高温对土表病菌和虫卵进行有效灭除。利用60 ℃以上的高温,对种植土表进行5~7 h的处理,持续7 d左右。另外,在冬小麦种植之前对土壤进行翻耕,利用冬季的严寒气候,有效消除土壤中的病菌虫卵;利用小麦蚜虫的生物特性进行挂银灰膜,驱赶蚜虫;通过在种植区域通风口蒙上纱网,防止白粉虱和蚜虫等昆虫入侵。上述措施都是物理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效果,需要种植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并灵活运用。

2.4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冬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包括:①利用喷施农药消灭不同种类的病虫害。②直接使用小麦种子包衣技术,提高种子品质,杀死虫卵,都能够确保小麦植株在后期生长中的良好环境。③稀释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撒施在土壤当中,可以降低小麦白粉病或小麦锈病的发病概率。④在播种期使用药剂拌种,在返青期喷药,这种一拌一喷的技术是防止纹枯病的关键核心技术。

2.5   生物防治措施

对于小麦种植而言,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利用食物鏈生存关系,以虫治虫来确保其健康生长。种植人员可以充分利用食蚜蝇、瓢虫、草蛉、蚜茧蜂、蜘蛛等蚜虫的天敌进行自然控害。这种自然控害理念,对于优化小麦生长环境、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提高小麦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研制出了一些高科技的生物药剂,这些药剂通过模仿生物作用,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既能够起到生物防治的效果,又可以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5]。

2.6   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

优化冬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效果,需要研究人员、种植人员能够加强总结,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冬小麦的生长特点,找到其防治规律,针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和优化,加强种植管理,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根据我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物理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的使用,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化学药剂,以免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6]。

3   结束语

目前,冬小麦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我国农业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种植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本地种植区域特性,清楚冬小麦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冬小麦栽培种植技术的新方式,掌握冬小麦栽培种植管理的相关工艺,加强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管理好春季田间工作,确保冬小麦产量和后续播种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 1 ] 方日尧,赵惠青,方娟.渭北旱原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效益[J].农业工程学报,2006(2):46-49.

[ 2 ] 霍英丽.冬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190.

[ 3 ] 张之清.鲁西平原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推广研究[J].种子科技,2019(6):65.

[ 4 ] 柳斌辉,王变银,庞建周,等.冬小麦旱作雨养稳产栽培技术规程[J].河北农业科学,2019(2):46.

[ 5 ] 滕志英,王祝彩,解小林,等.小麦新品种华麦102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0(3):56-57.

[ 6 ] 田萍.冬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4):134-135.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